淨潭鄉

淨潭鄉

淨潭鄉位於湖北省天門市最東邊,距城區23公里,與漢川中洲農場接壤,全鄉現有人口34000人,轄24個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居委會,是清嘉慶年間狀元蔣立鏞的故鄉,素有“狀元故里”的美譽。全鄉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團結一心,克難奮進,經歷了深化改革的陣痛,經受了各種考驗,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開創了新的局面,全鄉經濟和社會蓬勃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淨潭鄉
  • 地理位置:湖北省天門市最東邊
  • 人口:34000人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概況,沿革,狀元灣,氣候條件,農業結構,基礎設施,科教文衛,自然資源,農作物,動物,植物,科技興農,經濟文化發展,

概況

天門市轄鄉。位於市境東部。常住人口27855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2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淨潭,距市區23千米。

沿革

1951年置淨潭鄉,1955年設合作社,1958年改大隊,1975年為淨潭公社,1980年設管理區,1987年改鄉。1996年,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淨潭、沈魯、蔣家場、鐘村、張家場、華福、華嚴、狀元灣、荷花池、蔣三台、東湖口、魯家河、文家台、程家門、雙溝橋、五條澗、白湖口、沙口、老屋嘴、前七、楊文21個行政村。2004年,鄉政府駐淨潭,人口37004人,面積98.3平方千米,轄淨潭1個居委會和淨潭、蔣三台、沈魯、蔣家場、鐘村、沙口、老屋嘴、東西湖、麼屋、豐樂、張家場、華福、前七、華嚴、楊文、狀元灣、荷花池、魯家河、東湖口、程家門、白湖口、文家台、雙溝橋、五條澗24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9006201:~001 210淨潭居委會 ~201 210淨潭村 ~202 210沈魯村 ~203 220蔣場村 ~204 122鐘村村 ~205 220沙口村 ~206 220老屋嘴村 ~207 220東西湖村 ~208 220么屋村 ~209 220豐樂村 ~210 220張場村 ~211 220華福村 ~212 220前七村 ~213 220華嚴村 ~214 220楊文村 ~215 220狀元灣村 ~216 220荷花池村 ~217 220蔣三台村 ~218 220魯家河村 ~219 220東湖口村 ~220 220程家門村 ~221 220白湖口村 ~222 220文台村 ~223 220雙溝橋村 ~224 220五條村

狀元灣

天門市淨潭鄉號稱“狀元搖籃”。清代有嘉慶十六年(1811年)狀元蔣立鏞,
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立鏞性格孤直不喜逢迎,致招誹謗,沉淪多年。立鏞以詩文、書法著稱於世,他的書法筆力遒勁,端莊秀麗。凡得其墨跡,均視為珍寶。他的詩文立意新穎,筆調流暢,雄健雋永自成一家,有《香案集》印行傳世。自其父蔣祥墀起,依次蔣立鏞、蔣元溥、蔣啟勛、蔣傳燮,分別為清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光緒年間的五代進士,並兩登鼎甲,即繼蔣立鏞中狀元之後,蔣元溥於道光十三年中探花。
因此,他們的出生地淨潭鄉七屋台村被譽為“狀元灣”。在天門城區西湖岸邊,有一條街道頗富傳奇色彩,它就是“狀元街”。“狀元街”也是為了紀念淨潭鄉七屋台蔣家世代在科舉仕途上的顯赫功績而命名的。人們的這些讚譽不僅是紀念蔣家三代五進士的傳奇,也是為了激勵天門的後代們發奮讀書、精忠報國。

氣候條件

淨潭鄉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光照充足,氣候濕潤,春溫多變,初夏多澇,伏秋多旱,生長期長,嚴寒期短的氣候特點。雖然地勢地貌比較單一,但由於北部大洪山脈對冷空氣的阻擋作用,西南沿江地帶出於江漢河谷邊緣,東北處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氣影響,形成了氣候的區域分布特點:熱量條件東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帶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資源東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資東高西低。
淨潭鄉淨潭鄉
冬季,受變性及第大陸氣團控制,盛行偏北風,乾燥寒冷,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節,僅占全年的百分之九,1月為最冷月,平均氣溫為3.8℃,常有凍害。夏季,我市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悶熱多雨,七月為最熱月份,平均氣溫大多在27~30℃之間。六到八月降水量占全年的39%,形成雨與熱同季節。梅雨期多暴雨,出梅後,常有伏旱或伏秋連旱。春秋為季風交替季節。春季時冷時熱多陰雨冷害。秋季年際的差異大,大多數年份秋熱氣爽,但有的年份陰雨連綿出現“秋寒”。

農業結構

淨潭鄉堅持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著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鄉農業種植結構、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逐步最佳化;著力發展“板塊”農業,水稻、棉花、油菜和生豬、產等板塊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以豐樂垸和長虹垸農業綜合開發區為重點,不斷引進推廣糧食、棉花、油料等優質品種,全鄉共建立優質農產品基地近4萬畝,優質農產品履蓋率達到86%。主導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穩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力和農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
淨潭鄉淨潭鄉

基礎設施

淨潭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農網改造工程高標準完成。主要交通幹線淨鐘公路高標準完工。通村公路建設進展順利。荷花村4.5公里通村公路土方工程已全部完成,其中已鋪設碴油2.2公里;蔣場村0.6公里通村公路土方工程已經完成;全長8公里的淨(潭)豐(樂)公路已破土動工。南支河大橋建設工程實現了資金與進度同步,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貨幣量190萬元。鎮區硬環境明顯改善。爭取資金90多萬元對全長1100米的狀元大道進行了升級改造,寬9米的水泥路面已經建成;通過市場化運作,淨潭籍在外老闆出資對鎮區範圍內的淨潭村灣子林和淨潭預製廠廠址成功進行了整體開發;通過吸收民間資本,投入1200萬元興建的興隆大市場及商住一體化小區即將竣工;預計投資500萬元的老市場改造工程正在有序進行。
淨潭鄉淨潭鄉

科教文衛

淨潭鄉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教育事業邁出新步伐。基礎教育普及水平和教學質量明顯提高,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文化事業取得新進展。優秀文化作品不斷湧現,民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文化市場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衛生事業開創新局面。與江蘇省邳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成功實現了聯合辦院。計畫分三年共投入資金300萬元,改善醫院環境、更新醫療器械、拓寬診療領域,選派20多名醫護人員進駐衛生院常年開展診療活動。淨潭衛生院在資金投入、技術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將會實現質的飛躍。計畫生育工作得到加強。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5%以內,出生嬰兒性別比控制在100:120內,基層基礎工作不斷規範,計畫生育獎勵政策得到全面落實。
淨潭鄉淨潭鄉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各類優撫對象的撫恤金按時足額發放。社會救助、救災和扶貧工作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對212戶農村特困戶實現了定期救助。認真實施“福星工程”,投資23萬元擴建了福利院,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提高到80%以上。

自然資源

農作物

棉花、稻穀、小麥、大豆、大麥、蠶豆、蕎麥、粟、玉米、薯類、花生、芝麻、菊芋(俗名洋生薑)、苧麻、黃紅麻、甘蔗、菸葉等。

動物

獸類有黃鼬(黃鼠狼)、水獺、草兔、狗獾、狐、牙獐、貉、小麝鼠、豹貓、刺蝟、家蝠、穿山甲、長吻松鼠計13種,其中,黃鼬、獺是著名的毛皮獸,豹貓、穿山甲可入藥。
鳥類43種。魚類64種,其中以鯉科魚類為主,鰍科次之,有不少重要經濟魚類,如、草、鰱、鯉、鯽、黃鱔、鱖、長江銀魚、紅魷、河豚等。軟體動物15種,其中產於天門河的橄欖蟶蚌(俗名義河蚶)為名貴水產品,享譽全國;三角帆蚌和褶紋冠蚌,分布在張家湖等湖泊,是培育珍珠的優良母體品種。兩棲動物4種,其中蟾蜍可入藥。爬行動物11種,其中龜、鱉為貴重滋補品。蠕動動物2種。節肢動物5種,其中蝦、螃蟹蜈蚣經濟價值均較高。蟲類14種,其中蜜蜂、蠶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其它30餘種,不少是害蟲天敵。

植物

在900餘種植物中,有藥材9類152種,其中屬國家收購的有20種,年收購量一般為31.8噸,其中野生半夏行銷國內,有“荊半夏”之稱,1976年採挖量達到155噸;枸杞遠銷江浙兩廣等地,1981年產量達到8噸;還有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生植物,如藕、荸薺、菱菜等。全市蔬菜有12類,70多個品種。果樹30餘種,其中無花果樹、銀杏(白果)樹等為珍貴樹種。花卉有7類,188個品種。

科技興農

淨潭鄉2008年將從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入手,把培養知識型農民和技術推廣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業生產的重頭戲來抓。淨潭鄉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提高農業中的科技“含金量”,2008年一是將建立一批科技示範基地,推出一批土專家和科技示範戶,加強先進適用農機具的示範推廣,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二是進一步提升農技、畜牧等服務中心服務農民的水平,有計畫地建立畜牧業養殖單元。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節水、節肥、節藥、節能和資源循環利用為重點,大力普及農村沼氣,鼓勵農民變“三廢”(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和污水)為“三料”(肥料、燃料、飼料),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四是充分利用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技能培訓力度,引導廣大農民由體力型向技能型、專業型、知識型轉變,為農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
淨潭鄉鐘村泵站,水利工程技術人員正在組織試泵。已對全鄉涵閘泵站進行了維護保養,為防災抗災保豐收奠定了基礎。針對淨潭鄉未發生大的洪澇災害的特點,為克服麻痹鬆勁思想,該鄉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分析了防汛抗災形勢,對防汛抗災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制定了實施方案,切實把防汛工作抓好抓到位。主要採取“三抓”:一是抓重點。
組織專人對蔣三台、文台、東湖等村的變壓器設備被盜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籌資8萬多元進行維修,確保汛期發揮作用。二是抓險段。通過組織鄉機關幹部、村幹部徒步踏勘,明確了目標,分別對雙橋劉洲段面,雙橋、程門兩村交界的內垸部分段面和魯河、東湖電排河險工險段進行培高加固,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三是抓關鍵。組織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對全鄉10多處泵站進行檢查調試,更換了損壞的零件,同時對6處涵閘進行了維修,消除了事故隱患,把實事辦到實處。

經濟文化發展

一、特色農業迅速發展
為鞏固傳統農業,發展特色產業,淨潭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用產業化思路改造農業,用機械化手段提升農業。依託已經形成的白湖垸萬畝優質棉花生產基地、長虹垸萬畝優質水稻生產基地、豐樂垸萬畝優質油料作物生產基地,發揮淨潭志鵬農機服務合作社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精耕細作職能,利用金源米麵等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初步實現了農業生產規模化、加工集約化、流通行銷一體化的現代新型農業模式。在鞏固糧、棉、油等傳統農業的基礎上,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機制,大規模發展金銀花種植及深加工。通過招商引進的武漢天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在我鄉已種植金銀花1000畝,計畫2012年底擴大種植到3000畝。在年內建成金銀花深加工工廠並投產,通過公司開發的示範基地,帶動並鼓勵農戶自主加盟,逐步建立金銀花種植合作社,持續擴大種植規模,最終帶動全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
二、招商引資成果顯著
淨潭鄉以全民創業為目標,堅持專班運作,實行定向招商、友情招商、以企招商等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引入湖北天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5000萬元,在淨潭從事金銀花的生產、收購、加工、相關產品研發及銷售。引入金源米麵食品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從事糧食的收購、加工、銷售。引入禹航紙塑製品有限公司,投入1000萬元,從事一次性日用品的加工、生產、銷售。引入九洲誠威塑膠製品(湖北)有限公司,從事嬰幼兒用品的生產、銷售。
三、基礎設施不斷最佳化
淨潭鄉不斷加大投入,完成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建大型涵閘2處,中型排水閘13處,小型排灌涵閘5處。域內開挖排灌渠道64條,總長146千米,建排灌泵站21處,裝機容量2620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為2350公頃,有效排灌率達83%。新建16.8公里長虹公路和1.78公里南支河大橋連線線,解決了我鄉縣河以南交通瓶頸現狀。與此同時,全鄉硬化通村公路26公里,維修瀝青路14.8公里,新建天漢橋2座,華嚴橋1座,拆除重建東湖橋1座,維修碼頭兩個。有效解決了民眾出行難的問題,極大改善了全鄉交通狀況,提升了民眾生產生活水平。城鎮建設也碩果纍纍,新建了自來水廠,日供水1000噸,供水2100戶,供水普及率達到25.5%。新建液化氣站1個,安裝街道照明路燈60盞,配置垃圾桶30個,垃圾處理場1個,鎮區綠化面積達5公頃。6個村建有農村飲水工程,受益村民10000人,沼氣池300個,太陽能3356戶,農村公廁18座。
四、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全鄉現有國中1所,國小1所,教學點4處,幼稚園1所,在職教師94人,在校學生1411人,其中國中500人,國小744人,在園幼兒16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100%,國中升學率99%,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域內有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院職工24人,醫療點21個,醫務人員54人,能開展基本醫療、公共衛生管理等,下設23個衛生室,從業鄉村醫生30人。全年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7541戶,25986人,參保率達81.52%。2011年實行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其中16—59周歲應繳費參保人數為15668人,16—59周歲已經繳費參保人數11599人,應繳費參保率達74.03%,60周歲以上享受基礎養老金人數為4716人,全鄉已繳納養老金總額為272.09萬元,綜合參保率達80.04%。計畫生育率達89.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37‰,自然增長率為2.6‰,出生性別比154:100。2011年,域內落實農村低保540戶,1116人,城鎮低保72戶,132人,發放低保金113.16萬元。五保老人115人,其中集中供養32人,分散供養83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1600元。
淨潭鄉淨潭鄉
五、文體事業蓬勃發展
淨潭鄉的傳統藝術形式有:花鼓戲、漁鼓、三棒鼓、蓮花鬧、碟子舞、採蓮船、舞獅、說唱、小評、三句半(曲藝形式)、書法等,藝術團體有:鄉韻樂隊、狀元樂隊、田園樂隊、豐樂樂隊、家家順樂隊、張場樂隊等。文化活動場所有淨潭鄉文體活動中心、各村文化活動中心等,新建了農家書屋25個,實現了全覆蓋。傳統體育項目有:籃球、武術等,主要活動場所有淨潭鄉鎮府籃球場、淨潭中學操場、淨潭國小操場、淨潭鄉文體活動中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