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安村

淨安村,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新平鄉,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802畝,人口1628人,是一個資源貧乏的村莊。這裡生活燃料只靠稻草和秸稈。過去,每當生火煮飯之時,當地村民就苦不堪言:一人做飯,另一人須專門司職燒火,做一頓飯少說要一個多小時,還搞得滿屋煙燻火燎,嗆得人不停地咳嗽和流淚。現在是四川農村新能源開發示範村。

2019年12月24日,列入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淨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四川
  • 面積:2.4 km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淨安村是當地最大的蘑菇生產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及日本、韓國等地,僅此一項,全村年產值就達1500多萬元。但每年要產生1000多萬袋廢棄菌包。這些潮濕的農業垃圾,既無法作燃料,又無法作肥料,堆放在房前屋後,很快就腐爛霉變,惡臭熏天。很快,四川省農機研究設計院的最新研製成果———農機秸稈氣化工程在淨安村上馬了。它利用秸稈氣化原理,使農作物秸稈在缺氧狀態下燃燒反應,生成含一氧化碳、氧氣、甲烷等可燃氣體。
2003年3月18日,總投資126萬元、占地面積達830平方米的秸稈氣化站勝利竣工,輸氣管道進入了首批110戶農家。在農機秸稈氣化站里,只需兩個人操作,所產生的氣體可滿足全村人煮飯等需求。村民們形象地將其稱為“兩個人燒火,全村人煮飯”。自從用上秸稈燃氣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既方便又衛生。目前該村已有210多戶用上了秸稈燃氣。
2005年5月,該村又安裝了多倉循環式秸稈燃氣糧食乾燥機,每天能烘乾糧食20噸,徹底解決了全村秋收時遭遇梅雨而造成的水稻生秧和小麥、玉米霉爛問題。周邊其它鄉鎮的村民也紛紛前來烘烤糧食,為他們烘乾糧食50多萬公斤。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42畝(其中:田 畝,地 畝),人均耕地3.37畝,主要種植玉米,白雲豆,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4127.4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畝,主要種植0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1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3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1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戶(分別占總數的77.24%和77.24%)。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31輛,機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5萬元,占總收入的58.20%;畜牧業收入4.51萬元,占總收入的27.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0頭,肉牛25頭,肉羊3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0.35萬元,占總收入的2.114%;第二、三產業收入1.27萬元,占總收入的7.66%;工資性收入0.80萬元,占總收入的4.83%。
農民人均純收入108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3.82%),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鄉村人口131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61人。其中農業人口131人,勞動力93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其中納西族13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5.42%;享受低保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太安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鄉衛生院 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鼓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第四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3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62個(勞均1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9.3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社會公益事業籌資籌勞情況;財政對農民補貼情況;民政救濟情況等。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居環境差,宅基擁擠;公益事業基礎建設薄弱,人畜飲水水源不足,飲水管網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農村電網沒有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安全難以保證;鄉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內道路硬化程度較低,需要完善;村內排水溝渠、垃圾池、公廁、文化娛樂場所等急需建設,村容村貌差,須待整治,民眾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畜牧業及二三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民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農村畜牧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