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在經歷了18世紀工業革命帶來的“
煤煙型污染”和19世紀石油和汽車工業帶來的“光化學煙霧污染”之後,現代人正經歷以“
室內環境污染”為標誌的第三污染時期。
室內污染物可能達數千種之多,室內污染也被稱為現代城市的特殊災害。國際上已經把
室內空氣污染列為對公眾健康危害最大的環境因素。有基於此,室內空氣淨化技術應運而生。
空氣淨化技術早期一般是採用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氣過濾器)+活性炭組合的單純過濾型淨化。進入2000年以後,在負離子、靜電積塵、臭氧、等離子等技術的推動下,空氣淨化技術開始進入多功能複合技術領域。儘管複合技術空氣淨化機的問世,這些複合技術仍然處在初級氧化領域,對於分解室內家居等物品釋放出各種有害氣體(
甲醛、苯、TVOC)、各種生活氣味的效率仍然很低,難以實現空氣淨化的視覺化效果。
2006至2007年左右,空氣淨化因子技術開始實用化,但是,此階段生成羥基離子的主要元素——臭氧,只能使用高壓放電的方式來產生,高壓放電方式產生臭氧最大的缺點是在在產生臭氧的過程中會產生電火花,有點燃複合過濾器HEPA潛在的危險性。
技術說明
實現方式
採用用淨化因子發生器的空氣淨化裝置結構圖,包括大纖維過濾網、淨化因子發生器、活性炭過濾網和風扇,所述淨化因子發生器位於所述大纖維過濾網及活性炭過濾網之間,所述活性炭過濾網與所述風扇相連線。空氣從進風口進來後,依次經過大纖維過濾網、淨化因子發生器、活性炭過濾網,最後通過風扇排出。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達到高效淨化空氣的目的。
淨化因子發生器採用一雙波長紫外燈產生臭氧,並採用一獨立波長紫外燈產生羥基離子。在進一步的優選實施例中,雙波長紫外燈採用波長為180nm+254nm的紫外燈,而獨立波長紫外燈採用波長為254nm的紫外燈時,空氣淨化效果更佳。
空氣淨化因子技術是一種多項初級氧化技術的合成,利用180nm+254nm雙波長紫外燈與空氣中的氧形成臭氧(O3),再使用獨立254nm波長的紫外燈照射已經產生的臭氧,從而建立高級氧化體系中的UV/O3產生羥基離子成分,構成雙重高級氧化技術的其中之一。使用獨立254nm波長的紫外燈照射二氧化鈦光觸媒,大面積產生另一重羥基離子成分。
空氣淨化因子部分夾在HEPA和活性炭之間,在該部分中產生大量的負離子、等離子、臭氧、羥基離子,可以高效地分解進入該空間的各種有害氣體,並且分解後變為無毒無污染的
二氧化碳和水。
本實用新型使用180nm+254nm、獨立254nm雙波長UV形成UV/O3體系,改變了傳統使用高壓放電產生臭氧的方式,消除了高壓放電產生的電火花帶來的潛在燃點隱患。尤其是雙羥基離子系統,提高了分解甲醛、苯等有害氣體的速度,剩餘的羥基離子成分還可以分解吸附在活性炭上的細菌等吸附物,對活性炭過濾網起到了清潔夫的作用,從而提高了活性炭過濾網的使用壽命。
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淨化因子發生器採用
二氧化鈦作為光觸媒。二氧化鈦無毒無污染,並且熔點也高,從而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