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彝族鄉

淤泥彝族鄉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淤泥彝族鄉,位於盤縣北部,距縣城紅果約88公里,東鄰保基,南通羊場,西連雞場坪、松河,北依普古。全鄉國土面積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2萬畝。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51個村民小組。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 26709 人,居住著漢、彝、白、苗、布依等8個民族。淤泥鄉是六盤水市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鄉,少數民族人口占了總人口的80%,也是盤縣彝族最集中的地區。境內群山起伏,峰巒疊嶂,地形複雜,海,最高點八大山2558米,最低點嘎噠河1360米,境內區域性地分布著石灰岩、砂岩、砂頁岩,岩石裸露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土壤以黃壤、黃棕壤和沙土為主,全年氣候溫涼,乾濕季節明顯,境內主產玉米、水稻小麥豆類、薯類、蕎等農作物

境內群山起伏,峰巒疊嶂,地形複雜,海,最高點八大山2558米,最低點嘎噠河1360米,境內區域性地分布著石灰岩、砂岩、砂頁岩,岩石裸露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土壤以黃壤、黃棕壤和沙土為主,全年氣候溫涼,乾濕季節明顯,境內主產玉米、水稻小麥豆類、薯類、蕎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淤泥彝族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
  • 電話區號:0858
  • 郵政區碼:561601
  • 地理位置盤縣北部
  • 面積:172平方公里
  • 機場興義萬峰林機場
  • 車牌代碼:貴B
  • 平均海拔:約1780米
地圖位置,行政區劃,人口民族,自然資源,旅遊資源,民族文化,經濟發展,

地圖位置

行政區劃

520222210001 123 淤泥居委會
520222210200 220 岩博村
520222210201 220 蘇座村
520222210202 220 三合村
520222210203 220 雙龍村
520222210204 220 新村
520222210205 220 落脈穴村
520222210206 220 魚納村
520222210207 210 淤泥村
520222210208 220 大撥米村
520222210209 220 麻郎垤村
520222210210 220 俄奪村
520222210211 220 下雲村
520222210212 220 羅多村
520222210213 220 清水村
520222210214 220 嘿白村
520222210215 220 山峰村
520222210216 220 中合村
520222210217 220 聯合村
520222210218 220 中心村
淤泥彝族鄉圖片淤泥彝族鄉圖片

人口民族

人口總數:28846人;農業人口:25312人;非農業人口:3534人;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漢族苗族類。
淤泥彝族鄉村莊淤泥彝族鄉村莊

自然資源

淤泥彝族鄉境內有多種礦產資源,其中以煤最為豐富。全鄉以煤炭為支柱產業,有21對有證煤礦、5座焦化廠、3座洗煤廠和年產40萬噸的大型機焦廠1座。煤炭工業的發展,是全鄉財政穩步增收的根本保證。淤泥彝族鄉境內群山起伏,峰巒疊嶂,地形複雜,海,最高點八大山2558米,最低點嘎噠河1360米,境內區域性地分布著石灰岩、砂岩、砂頁岩,岩石裸露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土壤以黃壤、黃棕壤和沙土為主,全年氣候溫涼,乾濕季節明顯,境內主產玉米、水稻小麥豆類、薯類、蕎等農作物
淤泥彝族鄉夜景淤泥彝族鄉夜景

旅遊資源

淤泥彝族鄉境內風光迷人,落泥石里畫廊有人間奇景一說;沙河溶洞已列為省級名勝風景區坡上草原風景點,洞內鐘乳石千奇百怪,令人流連忘返;八大山上,地勢開闊,放眼瞭望,一目千里,是觀日出的好地方;嘿白村白雨洞深560米,一繩到底428米,比墨西哥巴霍天然井還深1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天然沉井。
淤泥鄉彝舞廣場淤泥鄉彝舞廣場

民族文化

火把節、水拌酒和山歌是淤泥彝族鄉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是淤泥彝族鄉各民族歡樂的節日,在這個節日上,各族人民盡情的載歌載舞,藉助歌舞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淤泥的山歌源遠流長,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隨便哼上幾首。不僅是在火把節上和正月里要大唱特唱,就是在勞動之餘或者勞動之中,人們也要唱。走進淤泥,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農家小院,或者山嶺溝壑,都能聽到即情即景編唱出來的山歌。唱山歌,已經成為淤泥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水拌酒因為釀造和口味特殊,成為當地人待客和舉行各種活動時必不可少的飲品,或者饋贈親友的佳釀。
正是傳承久遠的火把節、豐富的山歌和獨特的水拌酒,使淤泥鄉充滿了神秘,增添了魅力,使該鄉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廳、市政府命名為“歌舞之鄉”。

經濟發展

豐富的礦產資源、旅遊資源和人文資源為淤泥鄉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今後的工作中,將緊緊圍繞“興煤強鄉、農業富鄉、以城帶鄉”的工作思路和加快旅遊開發的長期規劃,科學引導煤礦企業做大做強,不斷壯大財政稅收,為全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物質保障;著力改善交通、電力、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綜合能力;切實傳承、保護和挖掘傳統民族文化,進一步弘揚“歌舞之鄉”的民族文化品牌;加快旅遊業的發展步伐,把旅遊開發作為鄉黨委政府的長期工作重點,作為發展後續經濟,實現全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切實做好旅遊資源保護工作,緊緊抓住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大因素,本著“讓外界了解淤泥,讓淤泥走向外界”的思路,利用民族民間文化開發旅遊資源,開闢“傳統文化—民族風情—旅遊開發”系統工程,實現文化旅遊同發展,共推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