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殼,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t Rendle的籜葉。分布於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常用於目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淡竹殼
- 別稱:淡竹籜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屬:剛竹屬
- 種:淡竹
- 分布區域:山東、河南、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籜葉。
性味
味甘、淡,性寒。
功效
明目退翳。
主治
用於目翳。
相關配伍
治翳:淡竹殼不拘多少,以布拭去毛,燒灰存性,每藥一錢,加麝香三五厘,同擂細末,點在翳上。(《一草亭目科》此君丹)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燒灰研末點眼。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鮮用或晾乾。
形態特徵
淡竹:又名毛金竹、白夾竹。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竿高6-18m,直徑5-7cm,成長後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及籜環均甚隆起。籜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籜耳及其繸毛均極易脫落;籜葉長披針形,有皺摺,基部收縮;小枝具葉1-5片,葉鞘鞘口無毛;葉片深綠色,無毛,窄披針形,寬1-2cm,次脈6-8對,質薄。穗狀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狀的圓錐花序;小穗含2-3花,頂端花退化,穎1或2片,披針形,具微毛;外稃銳尖,表面有微毛;內稃先端有2齒,生微毛,長12-15mm;鱗被數目有變化,3至1枚或缺如,披針形,長約3mm;花葯長7-10mm,開花時,以具有甚長之花絲而垂懸於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頂生一長形之花柱,兩者共長約7mm,柱頭3枚,各長約5mm,呈帚刷狀。筍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生長環境
通常栽植於庭園。分布於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相關論述
《綱目拾遺》:“(淡竹殼),此乃淡竹嫩時所苞籜解下者是。《綱目》竹條,止載慈竹籜,而淡竹略焉,不知其性能去目翳,功同熊膽,故為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