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囊腫病毒

該病傳染性強、潛伏期長,在養殖條件下病魚較難自愈,即便自愈、體質也很弱,因此,應屬一種危害嚴重的慢性病毒病。

分類地位,種類鑑定,傳入和分布,生態影響,

分類地位

科(Family)
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
屬(Genus)
淋巴囊腫病毒屬Lymphocystivirus
種(Species)
淋巴囊腫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isolate China

種類鑑定

(IDENTIFICATION
形態特徵:二十面體胞漿型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可引起魚類淋巴囊腫病。該病毒衣殼外形呈六角或五角形,直徑約為130-260nm,類核體(核心)的直徑約為150 nm,外有囊膜。
分子鑑定和早期診斷:

傳入和分布

(INT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首次記錄:LCDVcn 1995年首次在威海地區報導(曲徑等1998)。
來源: LCDVcn初步判斷該病病源來自韓國(孫修勤等,1999;曲徑等,2001;)。韓國和我國各自分離的LCDV主要衣殼蛋白基因的同源性達95%以上,這在分子水平上有力證實了這種見解。
分布:我國沿海均有報導. 該病易感魚類廣泛,可感染野生養殖的海水及淡水魚類100餘種。
基本特徵:水溫在15℃-20℃時,發病魚較多,囊腫物生長也較快。皮膚有外傷的魚易發病。

生態影響

(ECOSYSTEM
病魚眼睛、口腔內外、鰓及上下體表各部位有大小不一的囊腫物,囊腫物小如念珠,大如菜花,顏色有白色、粉紅色和黑色,較大的囊腫物上有肉眼可見的紅色小血管(圖c)。觀察發現,口中出現囊腫的牙鮃,因不能閉口而妨礙攝食;鰓上發生囊腫的牙鮃,因氣體交換受阻而缺氧。魚鰭發病最為普遍和嚴重,經常造成鰭條缺失。患病嚴重的牙鮃,囊腫物遍布體表,當囊腫物破裂時,會形成開放性潰面。牙鮃輕微發病時,攝食正常、但生長緩慢;疾病嚴重時,病魚基本不攝食、部分死亡。
此為患有淋巴囊腫病毒的魚此為患有淋巴囊腫病毒的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