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縣黃洞省級森林公園

淇縣黃洞省級森林公園

河南省淇縣黃洞省級森林公園位於鶴壁市淇縣境內,在淇縣縣城西北20km處,浚南公路(S305)從景區中間穿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淇縣黃洞省級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鶴壁市淇縣
  • 占地面積:7500公頃
  • 景點級別:省級森林公園
  • 著名景點:三縣腦,雲嶺煙雨等
簡介,主要地文景觀,歷史遺蹟,革命紀念地,民俗風情,史事傳說,

簡介

森林公園距鄭州130km,距鶴壁市15km,規劃總面積7500公頃,地理坐標介於東徑113°19′23″~114°08′08″,北緯35°40′40″~35°45′31″。公園範圍東至老虎寨、大黑腦,西至紂王殿三縣腦與林州市交界,南至溫坡行政村南嶺,北至黃洞行政村北嶺。2011年10月被成功認定為省級森林公園。
公園處於太行山山脈近南端東沿,主峰三縣腦海拔1019m,山勢雄偉壯麗,植被極為茂密,幽草青苔,雲霧繚繞。
地質地貌具有“雄、險、幽、奇、秀”的自然特色,森林景觀優美,山水資源特色鮮明。景區大小山峰189座,有的壁立萬仞,奇峰插天;有的錯落有致,柔和美麗。谷壑幽幽,流水潺潺;草樹連連,花色芳香;森林風涌,百鳥鳴囀:其情其景,絢麗如畫。
區域內植物豐富多樣,約有114科,300屬,462種。其中木本植物91種,分屬35科。
公園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共有陸棲脊椎動物157種,其中獸類15種,鳥類129種,兩棲類4種,爬行類9種,錄屬於24目40科。其中有國家級保護動物16種,一級6種,二級11種。

主要地文景觀

三縣腦 位於紂王殿村西,故名思義,是位於三縣交界處全縣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1019m。三縣腦林木蔥鬱,山石嶙峋。站在山頂,可以俯瞰淇縣、林州市、衛輝市全境。更為奇特的是:三條象巨龍一樣的山脈,互成120°在三縣腦交匯,把三縣成“品”字形夾裹著,於莽莽巒峰中將三縣腦拱托起在茫茫雲天中,猶如“三龍戲珠”,其狀氣吞山河,雄偉狀觀。
雲嶺煙雨 三縣腦附近常見的一種自然氣侯景觀。在三縣腦下方的山谷中,由於海拔較高,森林茂密,每逢夏季高溫多濕天氣,山谷中雲籠霧罩,茫茫無際,森林、綿亘的山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飄渺迷離,猶如仙境。人於其中,雲霧飄浮左右,觸手可及,宛如置身於洞天仙府。
仙人洞 位於紂王殿行政村馬軍峪西南石壁上,洞深30m,高7m,為典型的鐘乳石石洞,洞內鐘乳石造型奇特,金黃明亮,非常壯觀。
五門洞 位於紂王殿遺址馬軍峪南山半腰,洞深僅100多m,洞門竟有有五個,大小不一,進入洞門,岔道眾多,猶如迷宮。洞內鐘乳石形態各異,極有觀賞價值。
鐘乳石壁 紂王殿遺址高山溝盡頭有一鐘乳石石壁,其寬20m,高50m,整個崖壁上乳石林立,形象奇特,或如龜,或如虎,或如群龍飛舞,或如飛鳥翔天。崖下一潭,清澈透亮,筍石倒映,玲瓏剔透,為一奇觀。
青龍洞 位於魚泉行政村南山,在水庫石崖下方,高3m,寬10m,深不見底。傳說古時有一青龍在此洞盤踞,守護一方,當地人民常於洞前祈雨,且非常靈驗。直到現在仍有許多人到此祈求風調雨順,家人平安。
雞冠山 位於西掌行政村西南,海拔高688m,因遠觀山峰,形如“雞冠”而得名,此處山巒氣勢巍峨,溝壑幽深蒼翠,景色氣象萬千,令人流連忘返。
轎停山象形峰 位於紂王殿遺址高山河邊,山形奇特,綿亘起伏,遠望如四個轎夫抬著一頂花轎行走在茫山峻岭中,形象逼真,渾然天成。
石少女 位於馬軍峪中,為一塊巨大象形石,高70m,寬30m,遠處觀望,狀如一妙齡少女,眉毛、下巴、鼻子、顴骨清晰可見。傳說少女隨紂王入山習武練兵,年深日久變成石少女。
一線天 位於紂王殿遺址銅爐溝內,林木蔥籠,鳥啼婉轉,風景秀麗,兩側山石陡峭如切,壁立千仞,猶如垂直兀立的一座石門,石門寬僅3m,高300m,深500餘m,站在門內,天穹一線,令人生畏。
三人石 在紂王殿遺址鐵爐溝內,一簾瀑布傾瀉而下,前方的山峰上,兀立著三塊巨石,猶如三個巨人相向而立,其中一老二少,老者高挽髮髻,身著長袍,雙手貼身而垂;二少身著箭衣,腰系絛帶,低頭聆聽老者訓話。據傳當年紂王在此練兵,三人奉命到此地監管兵器,兩少者總是跑來跑去,疏於職守;老者十分生氣,把兩少叫來嚴加訓導。老者是個絮叨嘴,翻來覆去訓個沒完沒了,一直訓了三千多年,迄今還在訓話。真可入“絮叨者”之金氏世界紀錄。當地人風趣地稱之謂“老叟訓童子”。
陰陽洞 位於紂王殿遺址鐵爐溝內,又名透氣洞,,從山的陽面進去,可從山的陰面出來,故稱之。陽坡洞口在半山坡上,洞高4m,寬3m,進深80餘m,洞內曲折迂迴,涼風習習;陰坡洞口在峭壁之上,洞上怪石嶙峋,洞下萬丈深淵,令人不寒而慄。
石老公與石老母 在黃洞鄉石老公行政村南山懸崖下,橫立一大象型石。一長石孤立兀立,其形猶如一老公公,老態龍鐘般地仰首望著北方,與黃洞行政村北山峰下石老母(一形如老婆婆的孤立長石)遙遙相對,石老母慈眉善目,形象逼真,遠遠觀之,似石老公和是老母相敬如賓廝守著愛情神話。

歷史遺蹟

淇園 位於公園入口處,曾是我國第一座皇家園林所在地,相傳為西周衛武公所建,此處,林木藹藹,峰巒亘綿,碧水悠悠,風景優美。南朝《述異記》曾記載:“衛有淇園出竹,在淇水之上,《詩》雲‘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是也。”明代《淇縣誌》記云:“淇園在縣西北禮河社淇水之澳,衛人美武公之德賦綠竹為興即此,至今民懷其惠不能忘也。”明代尚書杜臻的《武公祠碑記》中云:“武公祠建於淇縣西北,山行六七十里,峰迴路轉,若天設而地藏之祠,東北岸建有斐亭,為淇園故址。”淇園多竹,從這裡到桃胡泉二十多里的溝壑間全是竹子,武公祠是下竹林,石老公是中竹林,桃胡泉為上竹林。
武公祠 位於魚泉村東2km處,為世人懷念周武王所建。該祠屏山腰起堂,背靠千丈青崖,面臨泉池瀑布,山青竹翠,嵐光樹影,奇石怪洞,紅蕖月映,峰迴路轉,若天設地藏之祠。
千佛洞 位於魚泉村東2km處,所建年代不詳,洞深3米,寬2.5m,高2.5m,洞內石壁上雕刻佛像上千座,神態各異。由洞向西5—60m,石壁上刻有一佛,名“後來佛”。傳說古時有一神仙下凡,見此處山水旖旎,風景秀麗,在此鑿洞為家。每晚藉助神力將鑿之碎石,用淇縣庿口鄉原本廟村某大戶家的馬拉至南山,天明時歸還。大戶家每天早上只見馬身汗水淋淋,卻不知為何原因。石壁上的後來佛,據說是西天“如來佛”,一天在此舉行神仙大會,所有神仙都按時到會,只有一位神仙騎了一匹騾子姍姍來遲,眾神問之,才知是騾子在半路上“生”了,眾神不由地埋怨騾子“你就不能不生”,從此騾子再也不會生育。這位神仙也因開會遲到,洞中沒了位置,只好在洞西五六十米處為他留下了這尊佛像。
安樂窩 在魚泉村東2km懸崖峭壁下,有一大石洞,相傳為大忠臣比干之子林堅的出生地。洞口開闊,洞身幽遂,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口上方,鐫刻“安樂窩”三字。洞口前有一石人,高大威武,形似一威風凜凜大將軍,重盔厚甲,怒目圓睜,警惕地守護著洞口。洞口下方石梯(人稱“仙人梯”,因石階立陡,並常有雲霧伴繞,人於其中,如入仙境,故而稱之)險陡,直達崖底。相傳,殷商良臣比干遭妲已所害,其妻陳氏在此避難,並生下林堅。林堅成為林姓的始祖。
摩崖石刻 在武公祠水庫一面石壁上,有一方摩崖石刻,字型遒勁有力,據說字型突出的方位隨年景變化,字型突出的方向,就會風調雨順。
九龍寺遺址 位於魚泉行政村後山,橫立一山嶺,嶺有九峰,形如九龍,山前有寺,故稱九龍寺。寺院占地十畝,建築規模宏大,殿宇雄偉。相傳明朝嘉靖年間,該寺院內方丈、僧人殺人越貨,無惡不作。有一日,嘉靖皇帝微服私訪到此,被困寺中;魚泉村一位姓牛的農民來到寺中,嘉靖帝暗在他的手掌心蓋上御印,讓他到京城搬兵。此人不負皇命,星夜搬來救兵,救出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令在後寺“四畝地”將該寺所有僧人埋在地里,只露人頭,然後用耙全部耙死,這就是“四畝地耙和尚”的傳說的由來,並一把火燒了該寺,現該寺僅存遺址。
紂王殿遺址 位於紂王殿村南海拔700m的寨嶺上,相傳紂王早年為平靖東夷的騷擾,掃除建立一統霸業的障礙,把軍隊拉到紂王殿進行封閉式訓練,建有馬軍峪、步軍峪,在此屯兵練兵,同時建有銅爐溝、鐵爐溝,在此修造兵器。紂王在這裡屯兵長達12年之久,訓練出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武之師,不僅平靖了東夷,還征服了八方,把疆域拓展到了江淮、浙贛、四川、內蒙一帶。
玉皇頂 位於黃洞行政村西北一山包上,山下松柏蒼翠,林木森森;山上拱脊飛檐,殿宇恢宏。相傳玉皇大帝巡遊天下時曾在此駐蹕。玉皇頂廟宇大殿三進,並配有分殿,停車場,建設已初具規模。

革命紀念地

八一”林 位於武公祠水庫北坡,面積500餘畝,為魚泉村共產黨員、擁軍模範、全國勞模靳月英老人數十年所營造。“八一”林旁建有“八一”亭和“靳月英先進事跡展覽館”。此處背靠青山,面臨碧水,風景秀美,已成為全縣擁軍愛民基地、全縣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全縣山區綠化宣傳教育基地,也是進入公園觀光遊覽的一個靚麗景點。

民俗風情

公園地接中原,民俗風情既有地方特色,也多受中原及城市的影響,生活習慣與地方風俗具有雙重性:
居住房屋 住房多為具有兩層石木結構的古民居,很有古典風格。但隨著山區經濟的發展,磚混結構住房比例上升,混凝土樓房也漸成為住房的追求。
飲食習慣 以麵食為主,其中“麵條”和“蒸饃”是當地人們的家常飯。有名的地方特色飯菜為“大鍋煎餅”和“酸菜糊塗飯”。
服飾打扮 年輕人服飾樣式與城裡人沒有多大差別,只是在選料和質量的考究上稍差一些;部分老年人還有穿粗布(自織布料)的習慣。
婚嫁禮節 在姻親上,男女配偶一般有相親、訂親和典禮三個過程,訂親男女雙方要互換信物(多以衣服為主,現多有戒指和項鍊),典禮時男方要到女方家迎娶,並宴請賓客。
喪葬風俗 形式為土葬。喪葬日一般為五至七天,期間要為死者糊紙紮(用紙和竹子糊成馬、牛、房屋及各種生活用品),請民間吹打班子挽悼亡魂。喪葬後100天內,逢單七和百日,為親人祭祀日;百日過後,要辦周年進行紀念,為期三年。在每年的清明節和農曆的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分別祭奠,親人要到墳上燒(送)紙錢。
節氣風俗 大的節日有春節、無宵節和中秋節,其餘有二月二(龍抬頭)、端午節、消寒節、臘八節和祭灶節(臘月二十三)等。另外,當地人十分注重建房和喬遷的喜慶,建房上樑日和搬入新居,親戚朋友都要祝賀。

史事傳說

中竹林寺(騰空寺)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黃洞鄉石老公村竹子很多,西到桃胡泉,東到魚泉村,竹苞松茂,村南頭有個寺院叫中竹林寺(上竹林寺在桃胡泉,下竹林寺在魚泉),寺院建築恢宏,香火鼎盛。
一日,有一十歲孩童眉清目秀,全身赤裸,只戴一紅兜肚,早出晚歸,連日獨自在寺院玩耍,問之家住哪裡,姓甚名誰,概不作答。和尚們甚是驚異。告之方丈,方丈也百思不得其解。仔細觀之,其童齒白唇紅,骨格奇異,疑是天仙下凡。為弄清此童的來龍去脈,方丈把和尚們叫到跟前,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
次日,孩童如常到寺院玩耍,兩個小沙彌熱情陪同,等到此童將走時,乘其不備,將連著線團的針偷偷地別在了他的兜肚上。孩童走後,方丈和和尚們順著線找到峭壁石後,針已深入地下,方丈急命和尚順線挖撅,在四五尺深的山石下,掘出一個拳頭般大小白嫩紅潤的“人娃娃”(人參果)。
老方丈喜之不禁,忙用紅絲線拴縛(據說人參果用紅絲線拴縛後就不會脫逃),心想:人說吃了人參果可以長生不老,這下可省下多少趺坐禮佛。回到寺里,方丈忙忙命起爐灶,投鍋煮之。可不曾想,人參果還未煮熟,守閽和尚跑來稟知,讓老方丈即刻到上竹林寺聚會。
看看未熟的人參果,老方丈一百個不情願,但也不敢違誤聚會的時刻,無奈只好嚴厲吩咐和尚們,看好鍋灶,人參果要等他回來後才能共同享用。
老方丈走後,和尚們望著煮熟香味四溢的人參果,真乃饞涎欲滴,眼巴巴地互相吞咽著饞涎,見方丈遲遲不歸,饞癆難忍,終於抵不住“肉”香的誘惑,你一點,我一塊,霎時將人參果吃了個淨光。
且說那老方丈在上林寺聚會,心煩意亂,饞心難捱,好不容易等到聚會結束,急如星火地趕回寺里,一看,鍋灶還在,可人參果已被眾僧吃了個淨光,頓時火冒三丈,氣急敗壞,端起人參湯潑到了當院。這一潑不打緊,只見青煙翻滾,炸雷樣“轟隆”一聲,整個寺院連人帶房騰空而起(由此人們又把中竹林寺喚作騰空寺),從此繁華的寺院只留下一片赤地。
不知是寺院對故土的留戀,還是人們對寺院香火興盛的懷念,在寺院消失後的許多年裡,每年除夕之夜人們還能看到寺院原貌在此地海市蜃樓般地出現。
駝泉傳說 在黃洞鄉駝泉自然村村後,有一清泉,泉水清澈甘冽,久旱不涸,淙淙泉水常年涌淌,終年滋潤一方水土和人民。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年山區大旱,駝泉村所在的地方溪涸井枯,莊稼絕收,為了活命,不少人背井離鄉,外出逃荒。一天,八仙之一的“鐵拐李”受玉帝派遣到下界私訪,路過此地,人們爭先把從十幾里外擔來的水讓給他喝。他深深被山區人民勤勞善良的高尚品格所感動,當他看到駝泉村人因缺水而生活艱難的情景,就順手把駱駝背上的貯水駝峰“丟”在了這裡。第二天人們驚奇地發現,就在丟下駝峰的地方,一股清泉噴涌而出,再也沒有乾涸過。從此駝泉村徹底擺脫了缺水的困境。因此,人們恭敬地稱此泉為駝泉,所在的村也稱為駝泉村。
甘泉傳說 紂王殿遺址馬軍峪有一山泉泉,水質清洌甘甜,故名甘泉。相傳,此泉原在馬軍峪南坡,一來自南方仙人聽說該泉水質好,就偷偷來到此處,用一水葫蘆盜走此泉。因人睏乏,便倒在北坡蔭涼下小憩。正好這時,紂王殿村一牧羊人驅趕羊群到此處飲水,見水泉被盜,不由火冒三丈,又見盜泉人正在鼾然而睡,水葫蘆就放在旁邊,更是怒從心頭起,使足勁一腳將水葫蘆踢翻在山坡上,葫破處泉水翻湧,從此,此泉從南坡移到了北坡,也成為附近山區唯一的陽坡水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