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淄博花燈
- 流行地區:山東淄博
- 設定地點:淄博
- 本質:傳統花燈
簡介,歷史,類型,新花燈,製作工藝,藝術特點,發展,其它,淄博花燈淵源與發展,“十二五”文化產業的新起點,淄博花燈再創輝煌,
簡介
1994年底,淄博花燈應邀赴俄羅斯展出,在莫斯科市引起極大反響。2001年9月,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安排,淄博花燈又赴德國,參加了第三屆“柏林亞太周”中國主賓國活動。在15天的燈展中,約50萬人前往觀看,近30家新聞媒體進行報導。這不僅為淄博花燈走向世界又開闢了新的途徑,而且展示了我主賓國的傳統文化實力,從而宣傳了中國,宣傳了淄博。
歷史
淄博花燈是傳統藝苑中的一朵奇葩,它一直在花燈的歷史長河中推波助瀾、奔騰不息、競相開放。至於它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起,但在明清時期,即隨著淄博地區工業城鎮的興起而興盛。當時,主要燈區在周村、顏神(今博山城)兩地。周村始稱周村店,位於古青濟要道與南北大道交匯處。明初至嘉靖年間,為農副產品集散地,棉花店、絲綢店、羊毛店等遍布街市。此時,安定的生活、繁華的商業,促進了民間藝術的交流、融合與發展。京城花燈從此流傳於本地。清康熙年間,集貿更加繁榮,成為遠近聞名的“旱碼頭”;嘉慶年間,成為“魯中重鎮”、省內四大商業中心之一。享有“日進斗金”和“金周村”之美譽。這時,周村花燈的製作技藝和活動規模,在原有基礎上又有了顯著的提高。“絲絹宮燈”、“走馬燈”、“荷花燈”、“西瓜燈”、“蓮子燈”等相繼出現,花燈活動與民間藝術表演融為一體,規模擴大、熱鬧非凡。《周村區志》載:“乾隆帝駕臨觀賞,御賜周村為‘天下第一村’”。顏神鎮,宋代產陶,元代做琉璃,明代出煤炭。三大產業的早期繁榮,為這座工商重鎮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時至清代,它便成為我國北方著名的煤城、陶瓷生產基地和琉璃生產中心。發達的經濟帶來了繁榮的文化。明代就放燈成俗的顏神,此時更盛。正如蒲松齡《上元》詩云:“太平村舍家家酒,樂歲弦歌戶戶燈”。琉璃彩繪燈、琉璃造型燈、各種工藝燈,大小不一、製作精細、新穎獨特,讓觀賞者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尤其是隨著蘇州工藝燈、江淮放河燈、北京黃河九曲燈的配合,更為顏神花燈增添了光彩和魅力。總之,淄博花燈具有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民眾基礎、雄厚的技術力量和鮮明的地域特色。
類型
淄博花燈的類型很多,但從總體上看,大致可分為傳統花燈和現代化燈兩大類。傳統花燈包括民間工藝燈、彩樓燈、彩棚燈、迷宮燈、樹燈、水燈等。現代花燈包括機械座燈、故事燈組、流動花燈及流動燈車等。民間工藝燈,按其質地又分為琉璃燈、陶瓷燈、絲綢燈、彩紙燈、桔桿燈、塑膠燈等。按其造型,為人物燈、動物燈、五穀燈、瓜果燈和五角、八棱等各種形狀的燈。彩樓燈,亦稱彩門燈,是在燈區進出口或跨路搭制的拱門式彩樓。它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動靜結合,表現手法新穎別致。
新花燈
現在花燈是由傳統花燈發展變化而來的。它採用新材料、新工藝、新光源製成。型、色、聲、光、動有機結合;現代科技含量增大。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主要類型有機械座燈、故事燈組和流動燈車三類。機械座燈又分為觀賞燈和遊藝燈兩種。其共同特點是題材單一、靜中有動,宏偉壯觀。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只供人賞心悅目,後者則可供人參與其中盡情遊樂。故事燈組是由多盞座燈組成的系列燈群,它能完整的表現一個故事的始末,如:博山“孝婦河的傳說”大型故事燈組,即由“顏文姜受虐”、“太白金星賜鞭”、“救助公婆成神”和“孝水歡歌”四組座燈組成,向人們比較完整地展示了孝水來源的故事,較好地塑造了一個古代孝婦的形象。
製作工藝
淄博花燈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四個步驟,即:定題選材、繪圖設計、施工製作、組裝調試。定題選材是要製作的第一步,主要是確定花燈的題材內容、表現形式及製作材料。第二步是繪圖設計。其中包括結構平面圖、施工製作圖和彩稿效果圖。第三步進入實際製作階段。首先根據結構圖製作花燈骨架,然後進行包裝、裝飾、彩繪。最後安裝機械傳動設備、內外光裝置及音響裝置。第四步進入現場進行組裝調試。使其達到型、色、聲、光、動有機結合。完美地體現該花燈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
藝術特點
淄博花燈的藝術特色,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一是民族風格濃郁,地域特色鮮明。在風格上,它既保留了傳統花燈粗獷、豪邁、詼諧的特點,又注重了花燈的精巧性、細膩性和傳情性。在題材上,它既涉獵古今,又主要突出展示了齊文化和聊齋學的魅力。二是制燈原料多取於當地盛產的陶瓷、琉璃、綢布和塑膠等。這樣以來,既突出了花燈特色,又宣傳了當地產品,一舉兩得。三是在傳統花燈的基礎上引入高科技,增加花燈的科技含量,使型、色、聲、光、動有機結合,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從而更好地突出了時代特徵。四是緊緊把握了花燈寓教於樂的宗旨,使花燈及花燈活動文明高雅、健康向上。
發展
淄博元宵燈會歷史悠久,在清代就已聞名全國。建國後燈會一度中斷。1986年正式恢復,地點在淄博人民公園,盛況空前,大型燈組和小型花燈交相輝映,大放異彩。
在傳統的元宵燈會的基礎上,為配合淄博陶瓷琉璃藝術節,1989年9月5日至10月5日,在淄博人民公園舉辦了“首屆淄博金秋燈會”,燈會以“歡樂的淄博”為主題,展出了37座大型機械燈組和近千盞小型民族花燈。大型燈組主要有“金馬騰飛”、“聊齋趣園”、“三龍鬧海”、“許仙遊湖”、“雲霧仙閣”等。燈會期間接待中外觀眾50餘萬人次。從此之後,淄博每年舉辦兩次燈會,一次是元宵燈會,一次是金秋燈會,以燈為媒,交四方賓朋,招八面客商,進行規模宏大的經濟貿易活動。
其它
1992年9月,淄博又舉辦了首屆全國花燈邀請賽,有成都、重慶、武漢、南京、天津、濟南、淄博等8個城市參加,共展出48組大型彩燈和近千盞民間工藝燈,國內外賓客雲集,熱鬧非凡。
淄博花燈淵源與發展
花燈——是春節、元宵節懸掛和擺設的觀賞性,用各種材質和造型以傳統工藝製作的燈飾,通稱花燈、燈彩或彩燈。花燈的發展與元宵觀燈、賞燈有著直接關係,元宵節又叫“燈節”。
元宵燈節始於漢代,盛行唐宋,傳於明清。當時叫“上元燃燈”,漢代司馬遷建議漢武帝修改立法,在創建《太初曆》時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此後,各地都興“鬧元宵”“賞花燈”,隨之社火、歌舞以慶昇平。
據《隋書音樂志》載:“隋煬帝大業二年,正月十五日,在京都端門外,大放巨火,光燭天地,綿寰八里,列為戲場,全面匏革之聲,聞於十里歪,自是每年為常焉”。
《開元天寶遺事》中說:“韓夫人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目也”京城“燈輪高二十丈,衣以綿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唐明皇令人製作過高達一百五十尺的大燈樓,燈樓上懸掛著珠玉,金銀穗墜,風吹金玉,錚錚作響。
宋代,花燈發展到了新的高峰,樣式變化萬千。《武林舊事》中說:“那是燈品至多,精妙絕倫”有同玻璃球一樣的無骨燈,有灌水轉機,百物齊動的機關燈,有刻鏤金鉑,飾以玳琩的魷魚燈,有以五色珠為網,下垂流蘇的珠子燈,有白玉製作嫦娥奔月.西施採蓮.劉海戲蟾人物故事燈……
明清兩代,花燈越出越奇,各種“扎製作行”極其興旺,秋色賽會盛行,燈彩遠銷外洋。
新中國成立後,花燈藝術得到更大的發展“淄博花燈”“自貢花燈”“江淮花燈”交相爭研,使華夏古老的花燈藝術更加絢麗多彩,展示出新時代的勃勃英姿。
淄博花燈,源於姜太公封齊,魯中地區商周先民植桑養蠶者居多,周村是中國北方絲綢之鄉,相傳養蠶.織絹乃皇帝夫人嫘祖所教,人們稱嫘祖“天后娘娘”。商之於凌城(今周村南古城村)是商代於陵侯國的都城,漢代為於陵縣,隸屬濟南郡,建有天后娘娘廟,正月十六日是天后娘娘的生日,人們要在十六日日出前在泔河裡刷養蠶的帘子等家什,不見紅日刷的蠶帘子成活率高,因為是正月十五上元節晚上有月亮,趁月色,也有的打著火把,後來發展到用紗罩在燈碗上,後來又發明了各式各樣的紗燈掛在河沿上照明(此河後改為淦河從鳳凰山北,古城村西流入現在周村市區內)形成了十五日夜間至十六日拂曉泔河兩岸燈火通明,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長的火龍。
有的富有家庭和善心人則把燈掛在大門口與人照明,也有的提燈到娘娘廟燒香,把燈掛在廟裡,祈求大吉大利,連年有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形成了上元節夜晚掛燈習俗。
姜太公則把紗燈各色絹燈用在軍事上為“號燈”,夜間以燈號令三軍,使周軍大勝商紂。
建立周朝後,他又把陣亡的將領封為神聖,大搞祈福.祭祀活動。使齊國燈彩從民間走向軍用、宮廷,廟堂、社火。此習俗一直延續上世紀五十年代,周村正月十六日像初一那樣,包餃子放鞭炮,祭祀神靈,稱謂“過十六日。”
“淄博花燈”始於周齊,興盛於清初,隨著周村絲綢業和博山陶瓷琉璃業的興起,周村、博山元宵掛燈也隨之興起。博山以料燈為主,木製框架、琉璃鑲嵌,因為有對陶瓷、琉璃的繪畫基礎,所以花燈造型樣式繁多,繪燈的內容也很豐富,加以琉璃珠的裝飾和造型華貴、高雅,乃全國一絕。使博山料絲六扇屏、照壁、堂燈、料珠銷遍全國及世界各地。
周村花燈以絲綢為主,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一、 用五彩綢子遮天蔽日,下雨下雪不妨礙觀燈。
二、飛禽走獸、鳥語花蟲、瓜果梨桃、五穀雜糧、魚鱉蝦蟹、牛驢騾馬都能做成燈。體現了一片豐收景象,顯示出扎制藝術的高超。
三、盒子燈,直徑六十,高三十公分的圓形盒子掉在空中,像現在的大蛋糕盒,下邊點燃,發出火光和桌球響聲,從盒內掉出五顏六色的剪紙造型,例:牛郎織女、麻姑獻壽、嫦娥奔月、十八相送、吉祥如意、連年有餘的吉祥圖案和天官賜福.人壽年豐等字,隨燃燒,隨往下降,連續半個多小時,可稱全國一絕。
四、 空中吊著動物活動燈,例:山羊抵角、鷸蚌相爭、龜兔賽跑、蝴蝶飛舞、蜻蜓戲水都能自身活動和打鬥。
五、牆上掛的戲劇人物活動燈,例:拾玉鐲、小放牛、漁夫恨,在牆上的小戲樓里表演的人物有十幾公分高,裡面播放唱片,還有的孫猴子吹鼔鐺,豬八戒吃西瓜,更引人發笑。
六、 以當地絲綢扎制裱糊的宮燈、花燈都集彩繪、剪紙、書法於一體,內容廣泛例:聊齋,風神演義、四大名著、民間故事、成語故事、二十四孝,山水、花卉等,製作精良、繪畫細膩,剪紙巧妙,體現了文化底蘊深厚的齊魯風采。
七、觀燈與白天看芯子,晚上觀耍龍燈、玩獅子、跑旱船和踩高蹺相結合。
新中國成立後,花燈藝術得到更大的發展,周村元宵觀燈有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一九五零年建國第一個春節,以大街絲市街為主的全街掛燈,各鄉鎮.
街道搭台唱戲,文化館在水膠場搭台匯演比賽,晚上龍燈旱船扮玩隊伍上街,元宵期間整個周村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
晚上扮玩隊伍更顯示了燈的異彩,隊伍以火流星開路,鈴子長鳴,鑼鼓喧天后跟
雙獅起舞、旱船緊隨,秧歌隊、腰鼓隊、二龍戲珠不斷在空中攀懸,雲彩燈時起時落伴隨著龍的起舞,盤龍滾動、戲珠、戲水,真似行雲流水,後跟高蹺隊、竹馬隊,高蹺腳底銅鈴有節奏的響動,有的累了坐在房檐上休息,以示高度,引竹馬的飛腳,劈叉、跟頭接連不斷。最後是小鑼鼓和蹶芯子,在旗羅傘扇對對大紅燈的輝映下,在街兩邊男女老幼人頭攢動下,在花紅柳綠的衣帽襯托下,鼓樂聲喧、燈月交輝、火樹銀花、翻滾跳躍,歡樂的海洋直衝雲天,是東方神韻,東方文化的無比魅力,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具體體現。
第二次高潮一九五六年,正月十五晚上從青島開往濟南的客車,在周村火車站有四節車
廂基本下空(筆者親眼所見),周村大街早晨打掃衛生靴鞋撿了一筐。
第三次高潮在改革開放後的八十年代,規模宏大,內容、造型都有所創新,以地面大型活動故事燈為主,精巧華麗,千姿百態,扮玩的隊伍在寬闊的新建路上表演,華貴高雅.絢麗多彩.古老的芯子也抬上街,光彩奪目、人山人海,一擺數里。
九十年代的元宵節,淄博各區縣都掛燈扮玩,規模宏大各有特點,都以大型故事機械燈為主,扮玩的隊伍也多在白天舉行。
一九九零年九月五日——十月五日“首屆中國陶瓷琉璃藝術節”在淄博人民公園舉辦了“首屆淄博金秋燈會”,它集歷年元宵燈會之精華,容三十七座大型機械燈組和近千盞小型民族花燈與一園,統一規劃、巧妙布局,與山、水、湖、樹、路等園林相映成趣,成功的突出了“歡樂的淄博”這一主題。形、色、聲、光、動的有機結合,燈組樂聲飄逸、意境悠遠,令人賞心悅目、樂而忘返,顯示出傳統藝術的極大魅力,據統計,燈會期間接待中外觀眾五十餘萬人。
第二屆“金秋燈會”四十八座大型機械燈組和六百餘盞小型民族花燈,緊緊圍繞著齊國故事、聊齋故事這兩大題材,與園林藝術交相輝映,呈現出一派“流金異彩燈滿園,萬紫千紅鬧金秋”的景象。燈組採用了陶瓷、琉璃、絲綢、塑膠等眾多原材料,更給人以特色鮮明、耳目一新的深刻印象。博山陶瓷廠用兩千多隻碗、盤、匙、碟搭成的“孔雀開屏”精巧美艷,琉璃彩門“雙麒麟拱日”晶瑩剔透,臨淄製作的“景公車馬”“太公釣魚”“高陽酒旗風”等燈組和淄川區、山東鋁廠製作的七組“聊齋故事燈組,展示了淄博的古老文明,周村區的八十米燈棚,容二十餘盞故事燈組於巨龍體內,可謂別出心裁,洋洋大觀而於湖面的“彩瀑三掛”“珍珠神女”“哪吒鬧海和”和“牛郎織女”等燈組,燈.水相映更是迷人。據統計本屆燈會觀眾高達六十餘萬人次,門票收入八百萬元以上,共接待來自日.美.意.德.英.法.蘇.南韓及港澳台等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同時舉辦“國際陶瓷藝術作品展評會”“淄博工業產品展銷會”(燈會共舉辦四屆,此文根據閻水村文寫)
“
“十二五”文化產業的新起點
淄博花燈再創輝煌
淄博花燈歷史悠久,鮮明的藝術風格,精湛的藝術造型,廣泛的古今內容,濃郁的生活氣息,給我們帶來歡樂,帶來祥和。
自改革開放以來,燈火輝映.爭奇鬥豔的淄博花燈,不僅銷往全國各地,已到俄羅斯.德國進行燈展,促進了對外文化交流,弘揚了民族文化,展示了中國民間藝術,對增進友誼,淄博花燈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央電視台,山東電視台,多年來從新聞報導.花燈專題,大大提升了淄博花燈的知名度。“淄博花燈”這一展示齊魯風采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淄博民間文化藝術的芬芳,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必須轉變發展機制,成立花燈行業協會,使花燈行業有引領機構,協調政府與花燈企業之間的關係,建立花燈研究設計機構改革創新,提升藝術的科技含量,把白熾燈改為五顏六色LED的低碳節能燈,轉換亮點為特點,才更有賣點。
轉換髮展觀念.發展方式.綜合實力.聯合開發,建立“淄博花燈博物館”與旅遊相結合,與各地藝術節.文博會.文藝演出.廟會.民俗扮玩相結合,製造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更強,表現鮮明的時代精神,豐厚的民族精神及社會生活中豐富多彩.激發進取.催人奮進.多元化與科技結合,更具魅力的花燈,把接到訂單做燈,形成看樣訂貨,把短線產品,拉動為長線產品,從小批量加工,做到承接大型燈會,從擴大國內市場到走出國門。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政府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及有關政策的出台,給花燈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機遇。淄博花燈應在黨和政府領導.關懷.支持下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匯聚齊魯文化精粹,以王者風範,屹立在世界東方,光照千秋。
李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