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全域公園城市的意見

《淄博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全域公園城市的意見》是2021年淄博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淄博市人民政府關於建設全域公園城市的意見
  • 發布單位:淄博市人民政府
各區縣人民政府,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文昌湖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提升城市品質,彰顯城市價值,經市委、市政府研究,現就加快推進我市全域公園城市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和“一個尊重五個統籌”城市工作總要求,按照“生態為基(以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基底)、四生共融(生產發展、生態優美、生活優裕、生命健康)、五維同建(最佳化城市品質、涵養城市生態、傳承歷史文脈、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治理水平五個維度)、城園合一”的總體思路,全面構建“人、境、業、城、制”和諧統一,生態價值、經濟價值、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充分綻放的全域公園城市體系,為建設務實開放、品質活力、生態和諧的現代化組群式大城市提供堅強保障。
(二)總體目標。利用5—15年的時間,將淄博打造成為山青水潤、人美田沃、城強業豐、格局明晰、城園相融、和諧統一的全域公園城市,成為全國公園城市建設的先行區。
到2025年底,全域公園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公園城市形態基本成熟,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全域公園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自然化、原生態底色更加凸顯。休閒、體育、文化、科普等各類公園要素進一步豐富,基本完成荒山綠化,實現荒山應綠盡綠。全市公園式單位、公園式村莊(社區)、公園式企業達到50%左右。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6%以上,河湖水面率達到2.1%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0.95平方米以上,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到2.25公里以上。公園城市成為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
到2030年底,全域公園城市基本建成,城市生態環境和城鄉面貌實現根本性最佳化更新,人與城市、自然和諧共生髮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公園式單位、公園式村莊(社區)、公園式企業達到80%左右。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1.1%以上,河湖水面率達到2.3%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1.2平方米以上,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到4.2公里以上。公園城市標準體系成為全國標桿,組群式全域公園城市成為淄博名片。
到2035年,全域公園城市全面建成,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1.6%以上,河湖水面率達到2.5%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1.45平方米以上,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到5.8公里以上。淄博成為公園城市建設的典範。
(三)基本原則
1.生態優先。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全面貫徹自然生態、綠色低碳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最佳化城市生態空間,優先選用鄉土樹種,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讓廣大民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
2.以人為本。堅持依靠人民、服務人民,圍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與人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著力補齊影響民眾生活質量的短板,重點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滿足市民對公園城市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3.產城融合。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同步推進。通過公園城市建設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場景、新消費,提升城市對新舊動能轉換的支撐作用和承載能力。大力最佳化醫、學、商、旅等公共服務供給,提升城市現代氣息、時尚氣質和活力指數,助推產業發展,實現產、城、人的良性互動、持續向好發展。
4.彰顯文化。以齊文化傳承創新為“魂”,有機融合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統籌歷史文物保護和城市更新,挖掘用好特色文化資源,高水平開展城市風貌設計,構建獨具淄博辨識度的城市意象。鼓勵各區縣在全市統一規劃指導下探索個性化、差異化、多元素的公園城市設計風格,形成和而不同、各有千秋的城市美學。
5.全域統籌。堅持全域一體化、系統性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統籌推進全域公園城市建設,精心做好“山青”“水秀”“林綠”“景美”四篇文章。統籌好城市與鄉村、老城與新城、人口密集區與生態功能區以及各城市組團的共鳴互動,實現城鄉一體、山水相連、景色相融。
二、總體布局
按照“四位一體、組群統籌、全域融合”的城市發展思路,著力構建“一心、兩環、三帶、四片區”的獨具淄博特色魅力的公園城市大格局。
一心:聚焦以張店區為核心的四位一體主城區,著力打造城園一體、現代時尚的城市形態。主城區提質增容,不斷提高承載力、輻射力,著力打造大學城、科學城和高鐵新城“三城”,淄博新區、文昌湖省級旅遊度假區、經濟開發區“三區”,CBD中央活力片區、東部生態文旅片區、空港物流片區“三片”,形成以“三城三區三片”為支撐的城市空間新格局,全面營造主城區“人、境、業、城、制”和諧有序、欣欣向榮的品質活力。
兩環:圍繞以張店區為核心的四位一體主城區,打造兩條環形綠帶,即:沿張店區、高新區、經濟開發區外圍,著力打造城市內環綠地;沿淄川區、周村區、臨淄區、桓台縣外圍,著力打造城市外環綠地。
三帶:聚焦孝婦河、淄河、東豬龍河,著力打造串聯山、水、城的三條生態風光帶。孝婦河串聯博山區趙執信、淄川區蒲松齡、桓台縣王漁洋等文化名人故居,以文化元素為特色,打造貫穿城市南北的文化休閒生態觀光帶;淄河穿城區段深入開展水生態綜合提升改造,串聯兩岸豐富的文物古蹟、旅遊景點,建設慢行一體濱河綠道、濕地公園,打造生態農業風光、生態綠化景觀、運動休閒風光帶;東豬龍河全面實施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引入清潔水源,全面提升水質,河道兩側以城市公園標準實施高品質綠化、硬化、亮化,打造貫穿城區的景觀河。
四片區:聚焦獨具特色的地形地貌和城市文化,著力打造“南山、北水、東齊、西商”,南連泰山、北依黃河、山水交匯、城園相融的全域公園城市界面。
南部山地生態片區:以城市南部山區資源為支撐,淄川區、博山區、沂源縣突出山體特色,聚焦魯山、原山、齊山、潭溪山等大型山體,保護原生態風貌,提高綠量飽和度,有效融合生態保育、休閒旅遊、體育健身、文化展示、服務交往等功能,打造遠觀有勢、近覽有質的山體景觀,建設富有特色的森林公園。
北部水域生態片區:以城市北部水域資源為支撐,桓台縣、高青縣突出水體特色,聚焦馬踏湖、紅蓮湖、千乘湖、大蘆湖、黃河、小清河、烏河、北支新河、支脈河等河湖,實施清水駁岸生態化改造,逐步恢復河濱帶、湖濱帶自然生態系統,打造功能複合、開合有致的濱水空間,構建河流湖泊濕地系統。
東部齊文化片區:以齊文化、蹴鞠文化資源為支撐,臨淄區提煉齊國故都、足球起源地等文化品牌元素,打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品牌。以文物古蹟、生態景觀為基底,以文旅產業開發為動力,積極推進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的大型文旅項目,構建現代化、個性化、體驗化的城市公共空間,樹立齊魯文化的“齊字”招牌。
西部魯商文化片區:以商埠文化、絲綢文化資源為支撐,周村區提煉旱碼頭、大街等文化品牌元素,努力爭創周村古商城5A級景區。圍繞古商城建築群,以文化展演為依託,策劃特色活動,展示民俗風情,打造現代與古韻交相輝映的城市氣質,樹立“百年商埠”招牌。
三、重點任務
聚焦生態環境、空間格局、公共服務等問題短板,貫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制定標準體系,錨固生態本底,最佳化生態用水,明確城市風道,構建城市綠廊,建設生態綠環,豐富公園類別,建設全域綠道,注入文化內涵,全面打造“魯中生態核、自然涵養地”。
(一)制定規劃和標準
1.編制全域公園城市建設規劃。2021年9月底前,完成全域公園城市建設規劃編制,制定規劃實施方案和責任分工。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對全市生態環境資源、城市發展能級、城鄉統籌方面進行現狀分析評價,對公園數量、規模和功能進行全面梳理,逐步形成“公園+”的發展結構。把全域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建設規劃貫徹城鄉規劃等專項規劃的始終,明確目標、體系、任務和各年度支撐項目,逐年制定行動方案和項目清單,確保規劃落地見效。(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市管理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文昌湖省級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履行屬地責任,不再一一列出,標黑體字的為牽頭單位)
2.制定公園城市標準體系和建設導則。樹立以標準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在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標準體系的基礎上,圍繞“人、境、業、城、制”等維度,開展課題研究,制定符合淄博實際、彰顯淄博特色的公園城市標準體系,明確技術路線、評價指標和建設導則,引導、規範全域公園城市建設健康有序實施。(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市管理局)
(二)錨固生態本底
1.構建山青俊美、鳥語花香、林相分明的生態山體系統。推進九頂山、四寶山、唐家山、萌山等山體森林公園建設,打造城市“綠心”“綠肺”。以城市規劃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源地保護區等區域為重點,加強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全面實施植被恢復工程,恢復礦區森林植被和生態系統。同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構建全覆蓋的固廢監管和利用處置“兩個體系”,確保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結合山體自身特點將山體修復變廢為景,以山形地貌、生態植被為依託,以文脈古蹟和綠色空間為載體,整合山體特色資源、植被、人文、地理等要素,融入各類休閒、運動、文化、科普、景觀等主題,打造植物群落豐富、四季林相分明、功能設施完善、工礦文化彰顯的特色山體公園。(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
2.構建河湖相連、水清魚躍、岸綠景美的生態水系網路。以水賦予城市更多的靈氣、靈性,深入實施“八河聯通、六水共用、清水潤城”戰略,積極推進“八水統籌、水潤淄博”水資源保護利用行動,實現澇淄河、東豬龍河、玉龍河、雲影河、潤淄河、漫泗河、孝婦河、范陽河等8條河道互聯互通。合理高效利用地表水,優先利用再生水、礦坑水、雨洪水等非常規水源,統籌利用其它水源。全面消滅飲用水源地隱患、主要河流斷面劣V類水體和城市黑臭水體。抓好流域綜合治理,恢復水生態系統,形成水系有效聯通、水源科學調配、水生態持續改善、活水滋潤城市、民眾親水近綠的公園城市水環境。(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市管理局)
3.構建密林簇擁、林帶環繞、星羅密布的生態林網屏障。統籌造林綠化與耕地保護的關係,合理拓寬綠化用地空間,紮實開展國土綠化和植樹造林行動。對宜林荒山進行人工造林,對未成林地和疏林地進行補植完善,對退化低效林進行更新改造,對不適宜人工造林的瘠薄荒山實行封山育林;對主要道路水系進行綠化提升,對村莊進行綠化美化,對農田林網進行提升改造,對過境鐵路、高速路兩側實施林帶建設,打造“路在林中”的綠色生態長廊。在城區周邊開展森林圍城、環城林帶、山體水體生態修復、生態廊道建設等,注重選用鄉土樹種,種植高大喬木,構建城市生態屏障。推進山區森林化、農田林網化、村莊園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在全市形成以荒山綠化為主體,以路域、水系綠化為框架,網、帶、片相結合,比較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市管理局)
4.構建農田秀麗、農家整潔、鄉村美麗的田園風光。充分利用城區間大片的鄉村地區,按照“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方式現代化、產業模式文旅化、景觀景色田園化”的目標要求,打造特色田園風光。明確鄉村公園用地規模及空間布局,加大環境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突出田園綠化特色。通過“整田、護林、理水、改院”等措施,使鄉村聚落景觀、田園休閒活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重塑田園風光。結合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大力發展文創、旅遊、康養、民宿等生態休閒產業,為鄉村經濟注入新業態、新活力。強化城市與鄉村的互動互補,基於綠色交通、慢交通,建設城鄉連線綠道網,串聯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特色村落等各類休閒遊憩資源,實現城鄉聯動。結合鄉村振興,將美麗鄉村示範點升級改造成為公園化美麗鄉村、公園化田園綜合體,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局)
(三)完善公園體系
以全域性、均衡性、功能化、景觀化和特色化為原則,統籌布局城市公園、社區公園、節點公園、街頭遊園以及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等多種類型公園,以不同年齡層次民眾需求為重點,大量增設遊樂、休閒、體育健身、文化、科普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構建“全域大公園、門前微綠地”的公園體系。
1.新建提升一批城市公園。高標準建設孝婦河文化休閒生態觀光帶、華僑城文旅項目、天鵝湖國際慢城等一批大型城市公園綠地或文旅綜合項目,按照“一園一品”原則,合理規劃布局各類城市公園。對馬踏湖等國家級濕地公園及文昌湖等省級濕地公園重點保護。按照全域公園城市建設規劃和標準體系,對全市現有公園進行評估,科學合理地逐步提升改造,形成功能完善的城市綠色空間。充分考量公園四季特色,在“三季有花、四季見綠”的基礎上,增加符合冬季特色的市民遊憩設施,賦予公園冬季更多的參與性、體驗性。(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
2.均衡布局城市社區公園。結合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和裸露土地整治,通過拆違建綠、拆牆透綠、破硬造綠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設或改造一批功能適用、景觀怡人、舒適便捷的“社區公園”“口袋公園”“拇指公園”,使廣大社區居民開門見園,提升民眾滿意度。從2021年開始,各區縣每年要建成10處以上“社區公園”“口袋公園”“拇指公園”,使每個社區都擁有一處面積3000-5000平方米的公園,實現全市公園綠地3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3.改造完善城市帶狀公園。結合我市道路綠地較寬的特點,參照主城區中潤大道、北京路以及臨淄晏嬰路遊園、桓台柳泉北路帶狀公園的模式,對城區內超過30米寬的道路綠地、濱河綠地等帶狀綠地(不包括防護綠地),以城市公園標準進行提升改造,形成景色宜人、舒適便利、功能完善的帶狀公園。各區縣要因地制宜、統籌安排,每年完成2條以上帶狀公園綠地的精品化提升。(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4.打造城市節點公園。對高速公路、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市界交界處等城市主要出入口進行綜合提升改造,突出城市出入口的標誌性和景觀性,樹立城市門戶景觀形象,彰顯城市文化品位。對城市廣場進行公園化改造,增加城市家具、市民驛站、夜景亮化、導視系統、公益宣傳等配套設施,為市民提供公共文體活動場所。依託公共建築實施屋頂綠化,利用圍牆、圍欄、護坡等實施垂直綠化,提高綠化可視率。(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
5.建設生態郊野公園。逐步將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等生態資源轉化為回歸自然、涵育生態、各具特色的區域公園。充分挖掘城市周邊的荒山、廢棄礦山等資源,建設郊野公園、山體公園、地質公園、體育公園及時尚運動場所。依託歷史街區、歷史建築、廢舊廠房等資源,建設遺址公園、時尚運動主題公園。在大型山體公園、郊野公園等建設人造冰廠、滑雪場等設施。結合河道管理有關規定,通過對城區周邊濱水空間進行綠化改造和設施完善,打造濱水公園。(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
6.發展特色村鎮公園。依託鄉村現有的健身廣場、文化廣場、休閒廣場等活動場所,建設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村鎮公園,1000人以上的村莊改造建設不少於1處鄉村遊園。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注重保護傳統鄉村,結合當地山水田園條件,融合當地特色文化,保護人文歷史資源。大力發展桓台馬踏湖生態旅遊、高青蘆湖溫泉、臨淄齊都齊文化、淄川崑崙陶瓷風情、博山山頭陶琉等國家和省級特色小鎮,加快村鎮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打造兼具產業功能與綠色生態特徵的村鎮公園。(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文化和旅遊局)
7.實施公園景觀提升專項行動。對全市範圍內的裸露土地進行普查摸底、集中整治,全面消除裸露土地。在道路綠地、公園綠地、街頭綠地中,大量增加彩葉、變葉、常綠樹種及鄉土樹種使用,點綴宿根花卉、時令草花,豐富植物層次和園林景觀,形成“三季有花、四季見綠”的城市綠化景觀。嚴格落實園林綠化一級養護標準,提升精細化養護水平。各區縣每年要完成1-2條城市主次幹道的“彩化”工程。(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四)推進全域貫通
實施全域綠道網建設,將城區內外的公園、濕地、山體、水體、風景區等貫穿連線,按照城市級、區級、社區級“三級”構建不同類型層次的綠道網,實現“千里連山河、漫步回家路”的盛景。
1.推進綠道建設。編制《淄博市綠道系統專項規劃》,構建形成覆蓋全域、道綠相融的城市級、區級、社區級“三級”綠道網系統,有效串聯城內大型公園遊園綠地,城外風景區、山體水體等各種綠色資源,實現城市內外綠地融合貫通。以寬闊的道路綠地為切入點,改變傳統封閉綠化模式,在道路綠地中增設人行步道、休閒娛樂、健身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可進入、可享用、開放式的綠道。強化綠色交通體系建設,將綠道系統與公交、步行及腳踏車交通系統相銜接,形成綠色交通體系,兼顧馬拉松、輪滑、滑板、長跑、健步走等體育賽事功能,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遊憩健身、綠色出行的場所和途徑。(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體育局)
2.推進生態廊道建設。以高速公路、鐵路和國道、省道、城市主幹道、主要河道為重點,劃定基本生態鏈,串聯紅蓮湖、四寶山、孝婦河、范陽河、東豬龍河、文昌湖、炒米山、唐家山、鳳凰山、蓮花山、原山等,形成“多點開花、郊野圍繞”的環城生態廊道。對斷檔林帶進行補植完善,確保林相整齊、層次分明。每年完成100公里左右的路域水系綠化任務,打造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自然優美、季相分明的森林生態廊道。強化和整合城鄉間自然生態聯繫,推進城鄉山體、河流、植被等生態修復與景觀重塑,最佳化生態空間資源配置,構建城鄉一體生態廊道。(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
3.推進通風廊道建設。根據氣候氣象條件、大氣污染物擴散傳輸規律、地形地貌、開發格局和空氣品質現狀等,順應淄博地區主導風向,尊重已有建設格局,科學劃定構建通風廊道。採取一級通風廊道(大於500米)延伸至城區連線二級廊道(100米-500米)貫穿城區的構建方式,打造兩級通風廊道系統。明確通風廊道構建原則,在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全域公園城市建設規劃中研究劃定多級通風廊道系統。同時,制定相應的管控策略,改善城市風環境,緩解環境霧霾問題,減輕熱島現象。(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
(五)彰顯文化特色
加快實施文化賦能行動,全面落實《淄博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十大攻堅行動方案》《淄博市支持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淄博市關於建設多彩活力的青年創業友好型城市25條政策措施》,以文旅融合促進公園城市建設,推動齊文化傳承創新大突破,城市能級活力大提升。
1.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以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突破口,通過構建多元文化場景和特色文化載體,在城市歷史傳承與嬗變中留下時代烙印,體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功能。充分挖掘齊文化、聊齋文化、陶琉文化、絲綢文化、商埠文化、孝文化、蹴鞠文化、黃河文化以及紅色文化等本地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紅色資源,設定與環境相適應、城市歷史文化相承接、市民欣賞習慣相契合的公共藝術作品,傳承歷史文脈,保留歷史印記,弘揚民族精神。著力加強齊文化研究創新、闡發推廣、傳承保護,高水平策劃舉辦齊文化節、陶博會、“中華文明·齊文化論壇”“稷下學宮·世界大學論壇”等節會活動,推動齊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繼續舉辦淄博青島啤酒節、淄博麥田音樂節、“齊舞·悅動”淄博文化藝術季等活動,提升城市時尚氣質、活力指數。(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局)
2.突出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風采別樣、氣質獨特的“文化IP精品”。各區縣要深入挖掘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種類、文化特色、文化潛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公園。加快建設區縣文化中心,發揮文化輻射功能,提升文化服務品質。鼓勵支持盤活老廠房、工業遺址和商業綜合體等存量資產,通過功能性流轉、創意化改造,建設發展一批新型城市文化公園和文化創意主題公園,為民眾提供觀光、休閒、健身、娛樂、消費等文化服務。積極打造“書香淄博”,在城市公園中設立城市書房、微型博物館、微型美術館、小戲台、小展廳等文化設施,因地制宜建設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及軍史長廊,形成“百花齊放、春色滿園”的城園融合局面。充分發揮民間文藝愛好者、文化志願者作用,舉辦小型演出、文化體驗等公園文體活動,提供服務保障措施,吸引帶動更多民眾參與。(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
3.打造全域文化旅遊示範區。結合全域公園城市建設,實施“文化+”“旅遊+”“文化旅遊+”,推動全市生態游、工業游、研學游、體育游等新業態發展,抓好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顏神古鎮、紅葉柿岩、古商城、華僑城文旅、首旅文化創意園、牛郎織女景區以及朱彥夫初心家園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壯大文化旅遊產業規模。推動文旅與生態文化建設融合發展,讓遊客走進“原山原水原生態”,感受淄博優美的生態環境、自然風光。推動文旅與工業融合發展,讓遊客從工業生產過程、加工工藝和製作環境中獲取知識與趣味。推動文旅與研學融合發展,加深遊客對淄博自然、文化、風土人情的體驗,將齊文化探秘、工業遺址記憶、陶風琉韻體驗、山水生態觀光、鄉村田園休閒、紅色記憶研學和國防教育宣傳等融入到全域公園城市建設中,打造出一批獨具淄博魅力的文化公園城市產業。推動文旅與體育融合發展,利用體育場館、健身廣場、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積極發展全民健身,舉辦時尚體育活動,滿足民眾多元健身需求,打造“15分鐘文化健身圈”。(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體育局、市城市管理局)
(六)突出公園城市功能
把全域公園城市建設作為加快城市轉型升級、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抓手,以高質量公園城市建設推動城市有效融入濟淄一體化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突出公園城市在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功能優勢。
1.綠水青山的生態功能。以現代生態學的科學理論為指導,以生態系統的科學調控為手段,建立能夠促使城市人口、自然、資源和諧共處,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城市空間。在改善環境、調節氣候、防災避險、弱化噪音等基本生態功能的基礎上,以生態視野在城市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布局高品質綠色空間體系,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
2.產城融合的經濟功能。堅持產城融合與城園融契約步規劃設計、同步組織實施,著力打造城市與產業有機共融,城市與公園和諧共生,人、城、境、業、制高度統一的城市發展格局。轉變產業組織與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綠色產業發展,依託公園城市優美的生態環境,發展新的生態經濟,培育新的生態業態,推動全市產業向生態化、高端化、融合化發展。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激發各主體挖掘“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活力。通過山地資源化、生態產業化等綠色生態投資,推動生態建設直接相關產業和上下游產業發展,實現政府對綠色生態投資的正反饋,實現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統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投資促進局)
3.快捷高效的連通功能。加快城市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立足市內組團之間快速通達,建設城市間“兩環五射線”的快速通道。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共運輸為主體布局完善的公共運輸體系,規劃建設慢行系統,形成高效和諧的綠色交通系統。提升火車站、公交站等公共運輸樞紐步行距離內的公共空間質量,提高公共運輸樞紐使用的便利性。通過公路基礎設施和交通服務,提升城鄉交通連通性,實現城鄉交通快速通道。推動綠色出行,加快新能源公車、計程車等綠色交通發展,減少機動車出行對生態環境質量的影響。結合城市交通網路,加快綜合管廊的系統規劃和統籌建設。(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4.共治共享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全民參與的力量,形成市民共建共享公園城市的一致行動。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最佳化公共服務供給,結合城市綠色空間設定高品質生活服務場所,實現市民對健康安全、舒適享受、生態和諧的更高需求。科學布局休閒遊憩和綠色開敞空間,不斷完善公園城市的旅遊觀光、主題遊樂、科普教育、健身休閒等基礎服務功能,打造城市“綠色客廳”。實施拆牆透綠,擴展綠化整體格局,實現公共空間共享。構建文化活動空間載體,提升城市文化活力。按照市區聯動發展模式,加大教育、醫療、體育、養老、社會福利等民生保障設施建設力度,構建半小時服務圈,真正提高老百姓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最佳化自然環境與綠色空間,踐行簡約健康生活理念,鼓勵市民參與戶外活動、參與社會交流,改善市民生活品質,促進市民身心健康。(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科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統籌推進。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的全域公園城市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公園城市建設管理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城市管理局,負責統籌安排、協調調度、推進落實、督導考評等工作。各區縣也要成立相應機構,自上而下理順公園城市建設管理體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推進機制。加快推進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地方立法,探索建立項目帶動機制、項目審批機制、社會參與機制、監測評估機制、運營保障機制等,全面保障公園城市建設落地實施、持續推進。
(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各級各部門各單位都要圍繞公園城市建設,結合各自職責職能,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市級層面要搭建好公園城市框架,集中建設一批具有示範帶動效應的大型生態標桿工程和示範區。區縣層面要結合地理、文化、產業等支撐,規劃建設一批體現當地自然風貌和文化風情的特色生態項目,豐富公園的要素功能。鎮(街道)層面要因地制宜在村居社區建設一批小而精、微而美的小園小品,在農村建設一批體現當地特色、滿足民眾需求的最美鄉村、最美庭院。
(三)統籌謀劃,加大投入。堅持項目化運作、分步式推進,合理界定市、區兩級權責關係,分級投入,共同推動公園城市建設穩步向前。自2021年起,經規劃評估,原則上30畝以下改造地塊用於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園綠地建設。要結合財力支撐,堅持政府引導、社會投入、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入資本實力雄厚、對公園城市建設有技術、有經驗、有情懷的大型企業集團參與我市公園城市建設。項目建成後的運營管理維護要堅持市場化運作,探索“政企合作”的公園綠地運營模式,把公園管理整體打包由第三方運營,實現收支平衡。政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推進精細化、常態化管理,突出公共屬性,提高服務水平,實現全民共享。
(四)強化督導,科學評估。按照市委“十二大攻堅行動”的部署要求,建立市對區縣、鎮(街道)的督查評估機制,督查評估結果定期向全市通報,並與文明城市、文明單位創建掛鈎。公園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要制定督查評估辦法、標準、細則等,實行每月調度、季度評比、年終總評的督查評估推進機制,及時研究公園城市建設中存在問題,總結務實管用的經驗做法,全方位、多舉措推動公園城市建設落地落實。對表現突出、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表揚,對行動遲緩、推諉扯皮的嚴肅約談、嚴格問責。
(五)全面發動,全民綠化。最佳化淄博組群式公園城市品牌內涵,打造公園城市“網紅場景”,形成品牌影響力、人氣聚集地。開展公園式單位、公園式村莊(社區)、公園式企業等選樹活動。綜合運用各類媒體,積極反映公園城市建設的新模式、新成效,加強主題宣傳和活動策劃,高水平開展城市行銷,用國際語言、民眾語言、網路語言,講好淄博公園城市建設故事。引導發動廣大民眾、綠色公益組織、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自建身邊園林綠地,美化自家小院,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用好互訪交流、展覽展會、經貿文化旅遊等對外友好交往平台,發揮企業、民間團體、知名人士等積極作用,匯聚形成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的強大合力。
淄博市人民政府
2021年2月2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