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藥子丸

涼藥子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三十九。主治五臟伏熱,痰涎壅塞,煩躁,口舌生瘡,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及小兒驚熱疳病。

基本介紹

  • 名稱:涼藥子丸
  •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九
  • 組成:連翹、牙消、甘草、大黃、石膏、薄荷葉、梔子、綠豆粉
  • 主治:五臟伏熱,痰涎壅塞,煩躁,口舌生瘡,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及小兒驚熱疳病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連翹一兩半,牙消、甘草(生)各一兩二錢,大黃一兩,石膏半兩,薄荷葉、梔子、綠豆粉各二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三丸,水化下,每日二次。

主治

五臟伏熱,痰涎壅塞,煩躁,口舌生瘡,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及小兒驚熱疳病。

附方

名稱:牛黃散
組成:牛黃、朴消、甘草、升麻、山梔子、芍藥
用法:上藥各為細散,再同研令勻。每服一錢匕,食後煎姜、蜜湯,放冷調下
主治:傷寒咽喉痛,心中煩躁,舌上生瘡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
名稱:黃連湯
組成:黃連、黃柏、黃芩、梔子
用法: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一切積毒伏熱,赤目口瘡,咽喉糜爛;酒毒煩躁;傷寒蓄熱在中,身熱狂躁,昏迷不食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七引《施圓端效方》
名稱:青金散
組成:乾蓮葉
用法:燒存性。每服二錢,食後及臨臥,飯飲或井花水調下。一方焙乾為末
主治:吐血,咯血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八引《肘後方》
名稱:竹茹散
組成:羚羊角、青竹茹、黃芩、山梔子仁、紫蘇葉、黑參、杏仁、木通、赤茯苓、朴消、甘草、大黃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再煎一兩沸,不拘時候溫服
主治:大腸實熱,心神煩躁,口內生瘡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三
名稱:清神湯
組成:犀角、遠志、白鮮皮、人參、石菖蒲、甘草
用法:上為末。每服一錢,去心麥門冬煎湯調下
主治:心虛血熱驚癇
出處:《嬰童百問》卷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