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胃湯

涼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喉科紫珍集》卷下。主治陽明火熱上攻,牙齦腫痛,牙疼搖動,黑爛脫落。

基本介紹

  • 名稱:涼胃湯
  • 別名:涼胃散(《雜病源流犀燭》)
  • 出處:《喉科紫珍集》卷下
  • 組成:川黃連、甘草、藿香、丹皮、桔梗、升麻、連翹、生地黃、石膏、黑山梔、白芍藥、條芩
  • 主治:陽明火熱上攻,牙齦腫痛,牙疼搖動,黑爛脫落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川黃連八分,甘草八分,藿香一錢,丹皮一錢,桔梗七分,升麻七分,連翹一錢,生地黃八分,石膏二匙,黑山梔一錢,白芍藥七分,條芩一錢。

用法用量

水煎,食遠服。

主治

陽明火熱上攻,牙齦腫痛,牙疼搖動,黑爛脫落。

附方

名稱:涼胃湯
組成:黃連一錢二分,生甘草四錢,陳皮二錢,茯苓四錢
用法:水二杯,煎一杯,食遠服
主治:①《醫宗必讀》:脾胃有熱,消谷善飢,溺色黃赤。②《雜病源流犀燭》:胃氣盛,身以前皆熱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
功用:清濕熱,調胃氣
名稱:涼胃湯
組成:川黃連5g,茯苓10g,廣陳皮5g,生甘草10g,天花粉10g,生地黃10g,懷木通7g
出處:《糖尿病》
功用:清胃瀉火
名稱:涼胃湯
組成:黃連6g,甘草6g,陳皮10g,茯苓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治胃熱濕阻,勿飢善食,口臭而渴,胃脘嘈雜,或舌生火瘡,苔黃膩,脈滑數
出處:《中醫歷代良方全書》
功用:涼胃化濁
名稱:涼胃湯
組成:山梔、桔梗各七分,連翹、黃芩、白芍各一錢,丹皮八分,石膏錢五分,生地三錢,黃連、升麻各四分,藿香五分,甘草二分
用法:水煎,食遠服
主治:陽明火熱上攻,牙齦腫痛,搖動,黑爛、脫落
出處:《喉症全科紫珍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