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四十三。為涼心除煩安神劑。有涼心清熱,除煩安神之功效。主治心熱煩躁
基本介紹
- 名稱:涼心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 組成:紫河車、人參、白茯苓、遠志、麥門冬、丹砂、龍腦、金箔
- 功用:涼心清熱,除煩安神
- 主治:心熱煩躁
- 分類:涼心除煩安神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
組成
紫河車三分(蚤休是也),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遠志(去心)一分,麥門冬(去心,焙)半兩,丹砂(別研)一兩,龍腦(別研)半錢,金箔二十片(與丹砂、腦子同研)。
用法用量
除別研外,上為末,再同研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人參湯化下。
功用
涼心清熱,除煩安神。
主治
心熱煩躁。
方義
本方系涼心除煩安神之劑。心屬火,病則易生熱而發煩躁。方中重用硃砂為主藥,寒能清熱,重可去怯安神,亦不傷陰。蚤休味苦微寒,寒可除熱,又主驚癇,有定驚安神之力;麥冬甘寒,養陰除熱,共為臣藥。金箔重鎮心神,茯苓、遠志養心安神,人參補心氣,安精神,同為佐藥。諸藥合用,具有涼心清熱,養心補虛,鎮心安神之功效。
配伍特點
本方配伍特點,一是重用硃砂配蚤休,寒能涼心熱,又能安心神;二是用麥冬之甘寒,養心陰,制心火,水足而火去,火去則心涼神安,故名涼心丸。
運用
1、辨證以心中煩熱不安,入眠困難,舌紅,脈數為要點。
2、現代臨床用於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神經症、癇性精神障礙證屬心經熱盛者。
加減化裁
加玄參、澤瀉滋腎水,降心火。
使用注意
方中蚤休清熱定驚,又治搖頭弄舌,凡腦部病變而見動搖生風,煩而不安,舌紅脈數者,皆可用本方治療。
附方
名稱:前胡丸
組成:前胡、枳殼、黃芩、沙參、犀角屑、蔓荊子、梔子仁、瓜蔞根、車前子、麥門冬、川升麻、甘草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用溫漿水送下
主治:肝臟壅熱,心胸煩躁,頭目不利,多渴,體熱
出處:《聖惠》卷三
名稱:黃芩丸
組成:黃芩、人參、芍藥、鬱金、大黃、甘草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煎黃芩湯送下,臨臥再服
主治:熱毒上沖,目赤飛血,頭旋噁心,坐臥不得,精神恍惚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〇五
名稱:清心丸
組成:黃柏
用法:上為末,入龍腦一錢匕,同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濃煎麥門冬湯送下
主治:熱盛夢泄,心忪恍惚,膈壅舌乾。經絡中火邪,口瘡咽燥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名稱:柏子仁丸
組成:柏子仁、薏苡仁、烏麻仁、車前子、枸杞子、菴(䕡)子、菟絲子、牡荊子、青葙子、五味子、蛇床子、桂、菊花、山芋、熟乾地黃、肉蓯蓉、白茯苓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主治:肝虛,視物漠漠,不能遠見,睛輪昏暗澀痛,翳暈時聚時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〇二
功用:補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