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賽神》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唐朝軍隊在涼州城東的賽神活動,反映了當時軍旅生活的一個側面。全詩寫軍事緊張中有娛樂,同時賽越騎神也是一種慶祝勝利和鼓舞士氣的舉動。這是涼州民俗的一幅速寫畫,寥寥數筆,記載當時熱鬧而隆重的場景,在邊塞詩中,題材獨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涼州賽神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維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涼州賽神1
涼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頭望虜塵2。
健兒擊鼓吹羌笛3,共賽城東越騎神4。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賽神。古代風俗,一裕傳在神的誕辰這一天,排列儀仗,鳴金鼓,設雜戲等,迎神出廟,在街巷漫遊,
謂之賽神。
2、百尺烽頭:指烽火台。虜塵:虜騎所到之處,塵土飛揚。
3、健兒:指參加賽神的邊塞軍士。羌笛。古代流行於西羌民族的一種樂器。
4、騎神:指騎射超絕的神。
白話譯文
涼州城外的路上行人特別少,百里之外的烽火台可以看到虜騎所到之處,塵土飛揚。
賽神的邊塞軍士敲打擂鼓吹著樂器,和城東邊越騎校尉的神一起比賽。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維到河西執行監察任務後就留在節度使府兼任了判官,至第二年始返長安,與《涼州郊外游望》作於同時。這是王維第二次走入人生低谷,他把目光投向民間,得到民間滋養而創作出的作品。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是對涼州地區習俗的具體寫生,不同於一些吟詠征戰和邊關之思的想像之詞,卻同樣成為唐代邊塞詩的重要組成部分。
詩寫的是涼州城舉行的一次祭神活動,詩人不從正面展開,卻通篇用襯墊法出之。按賽神儀式乃發生在城裡,首句卻從城外寫起。說“城外少行人”,意指人們皆為盛典所吸引,此處的行人寥落適足以反托出彼處的現者如雲,萬頭攢動。二句寫守城的戍士站在烽火台上,警惕地隙望敵情。據史書記載,開元天寶年間,西部邊境形勢相當緩和,當時吐蕃並無能力大肆入冠唐的疆域,即有戰事也多發生在遙遠的西域地區(今新疆一帶),這一我強敵弱的形勢直到安史之亂後才發生根本變化。例如王維在此次出使途中,所寫的《使至塞上》充滿了勝利的豪情,便是明證。因此這裡的“望虜塵”,與其說是實寫嚴防敵人乘虛而入的怵惕之心,不如說是藉此閒筆點出邊關的特定氣氛,所謂“煩添三毛,神情畢見”是也。第三句寫奏樂聲起,賽神儀式開幕在即。這裡用來伴奏的樂器主要是鼓和羌笛。鼓每和武事相聯繫,所謂“宵戰隨金鼓”便是;而羌笛又以塞外情調著稱,在唐詩中諸如“更吹羌笛關山月”、“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樣的詩句比比皆是。粗獷急促的鼓聲和宛轉悠揚的笛聲交匯在一起,形成一種特殊的韻味,構成動人心魄的壯觀。鼓和羌笛都是軍中習聞之聲,這裡所奏的近于軍樂,奏樂的班子又均由軍士組成。他們原來所祭的乃是主騎射的“越騎神”。中國上古時代就有以祭祀儀式作戰爭動員或演習的,而涼州當時為胡漢混居之地,北方遊牧民族的某些習俗也可能隨之而八,這種崇尚騎射武功又帶娛樂性質的祭神儀式,或便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詩點出所祭的主名後即戛然而止,對賽神的具體場面和始末經過反而略去不寫了。
詩人不事鋪陳,僅用旁襯渲染的手法,即將慶典的熱烈盛況和新奇情味一併托出。藝術在這裡展現了一個無窮無盡而又變化莫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