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地區銀礦區劃及攀西地區銀礦找礦研究報告

《涼山地區銀礦區劃及攀西地區銀礦找礦研究報告》是由四川省地礦局攀西地質大隊地礦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曾忻耕、胡建中、唐國凡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涼山地區銀礦區劃及攀西地區銀礦找礦研究報告
  • 成果登記號:19960366[08028]
  • 第一完成單位:四川省地礦局攀西地質大隊地礦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60366[08028]
項目名稱
涼山地區銀礦區劃及攀西地區銀礦找礦研究報告
第一完成單位
四川省地礦局攀西地質大隊地礦所
主要完成人
曾忻耕、胡建中、唐國凡
研究起始日期
1993-02-28
研究終止日期
1995-07-13
主題詞
涼山;銀礦;攀西;勘探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本研究對區內數十年來的各類成果資料及成礦線索等進行了系統收集、整理和分析不同地質構造單元地質演化的差異及其相應的地球化學場,論述了康滇帶、地軸東側地台區、地軸西側擠壓推覆帶和西部地槽區內的不同元素礦類型的銀礦富集特徵,劃分了9個Ⅲ級、22個Ⅳ級、和45個Ⅴ級成礦述了各成礦單元的控礦條件、銀的物質來源、遷移富集規律和成礦機理成礦模式,強調了古生代以前的成礦預備期(預富集)和中新生代強烈造對銀元素活化、遷移、富集的成礦作用。根據成礦地質條件和化探資料圈寇了242個初始異常,並運用數學地質行篩選,結合地質、成礦條件對異常進行排序,提出了預測靶區32個,、B類8個、C類17個。 以當代礦源層觀點為基礎,結合構造改造疊外生沉積等元素活化、遷移、富集、就位等作用,闡明了銀礦的成礦規砂岩型、構造破碎帶型等新類型的研究,較好地把高精度化探資料用於測研究中;正負異常相結合圈定成礦帶是新創舉,使成礦區帶更加清新帶的發現對開放體系成礦有重要意義。提出以參照區為變數優選,進行析等數學地質綜合方法,確寇靶區和資源量預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