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三七(涼三七)

涼三七(涼三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涼三七,中藥名。為石竹科植物洱源土桔梗Silene delavayi Franch.的根。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具有清熱, 鎮痛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咳嗽,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涼三七
  • 別稱:路黨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中央種子目
  • :石竹科
  • :蠅子草屬
  • :洱源土桔梗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西藏
  • 採收時間:秋、冬季
  • 用量:內服:煎湯,3-6g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相關論述,

形態特徵

洱源土桔梗,又名西南女婁菜、西南蠅子草。多年生草本,高20-40(-60)厘米。根圓錐狀。莖疏叢生,上升,不分枝,密被腺柔毛。基生葉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3-8(-12)厘米,寬10-17(-25)毫米,基部漸狹成長柄狀,有時近楔形,頂端急尖或鈍,兩面無毛,邊緣具緣毛,中脈明顯;莖生葉通常1-3對,葉片披針形,長1.5-3厘米,帶紫色。聚傘花序具多數花;花微俯垂;花梗比花萼短,密被紫色腺毛;苞片披針形,草質;花萼狹鐘形或筒狀鐘形,長10-15(-20)毫米,直徑4-5毫米,密被紫色腺毛,縱脈紫色,萼齒三角狀披針形,長4-6毫米,頂端鈍,邊緣膜質,具緣毛;雌雄蕊柄無毛,長約2毫米;花瓣紅色或深紫色,長(15-)20-25(-30)毫米,爪狹楔形,無毛,耳三角狀,瓣片露出花萼,輪廓近圓形,淺2裂或微凹缺,裂片近卵形,上緣齧蝕狀,有時瓣片兩側下部具1不明顯的裂齒;副花冠片長橢圓形,頂端齧蝕狀;雄蕊微外露,花絲無毛;花柱內藏。蒴果長圓狀卵形,長約15毫米,比宿存萼短;種子圓腎形,長1.2-1.5毫米,暗褐色,具小瘤,脊具棘凸。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900m左右的山坡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微苦、澀,性涼。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清熱, 鎮痛。

主治

感冒發熱,咳嗽,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泡酒。

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解熱,止痛。主治感冒,跌打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