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背景
液壓系統中用於流體方向控制或流量控制的液壓閥套用十分廣泛,其種類也很多。按操縱方式分有電動、液動、電液動等,按閥的結構又有滑閥、轉閥等多種形式。
圖1所示為一種2011年7月以前的滑閥式液壓閥結構。如圖1所示,該液壓閥包括第一端蓋1’、第一復位彈簧2’、整體閥芯3’、閥體4’、第二復位彈簧5’及第二端蓋6’。整體閥芯3’設於閥體4’的腔體內,由第一復位彈簧2’和第二復位彈簧5’來對中,保持在中位。
該液壓閥的兩側控制油壓由X’、Y’口引入,如圖1a所示,當X’口進油時,油壓推動整體閥芯3’向右動作,壓縮第二復位彈簧5’並實現換向,此時P’口與B’口相通,A’口與T’口相通;X’口油壓泄壓後,整體閥芯3’在第二復位彈簧5’的作用下回到中位,P’口、A’口、B’口、T’口各不相通。如圖1b所示,當Y’口進油時,油壓推動整體閥芯3’向左動作,壓縮第一復位彈簧2’並實現換向,此時P’口與A’口相通,B’口與T’口相通;當Y’口油壓泄壓後,閥芯3’在第一復位彈簧2’的作用下回到中位。
2011年7月以前技術的液壓閥存在以下的缺陷。
由於閥芯3’直接與閥體4’相互配合,需直接在閥體4’上加工用於容納閥芯3’的閥孔,加工很不方便,且閥孔孔徑加工大了後會直接導致整個液壓閥的報廢。
同時,由於閥芯3’為整體式,與閥體4’的配合面較長,閥體4’的內孔加工長度較長,加工精度很難保證,難以保證裝配所要求的較小而均勻的間隙。閥芯3’與閥體4’的配合間隙過大會導致內部腔孔間的泄露量增大,影響換向閥的工作性能;配合間隙過小,容易使閥芯3’發卡,導致換向不正常。且液壓閥作為換向閥工作時,整體式閥芯3’容易受液壓油中雜質的影響而導致卡滯,使換向閥抗污染能力較差。
另外,閥體4’的閥孔和閥芯3’在使用時存在磨損,導致閥孔與閥芯的配合間隙過大,整個液壓閥難以修復,使換向閥的重複使用性不好。
有鑒於此,提供一種能克服上述技術所存在缺陷的液壓閥成為該技術領域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液壓閥,能解決液壓閥中的閥芯與閥體的配合面長、精度難以保證,加工、裝配不方便的問題。
該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部件可修復、更換,互換性好、使用壽命長的液壓閥。
該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閥芯不易發卡,抗污染能力強的液壓閥。
該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液壓閥組,該液壓閥組中的閥芯不易發卡,抗污染能力強,且裝配、維修方便。
該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克服上述2011年7月以前技術缺陷的液壓控制系統。
技術方案
《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液壓閥,包括閥體、閥芯與閥套,閥芯設定於閥體的腔體內,閥套套設於閥芯上,所述閥套為分體式閥套,至少包括第一閥套與第二閥套,所述閥芯為分體式閥芯,至少包括第一閥芯與第二閥芯。
進一步地,所述閥套為階梯式閥套,所述閥體的腔體也設定為階梯式,與所述閥套的階梯式結構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閥套上設定有與所述閥體上的壓力油口相對應的通油口,所述閥套與閥體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
進一步地,該液壓閥還包括:第一跟隨彈簧,直接與所述第一閥芯的端部相抵接;以及第二跟隨彈簧,直接與所述第二閥芯的端部相抵接,所述第一跟隨彈簧與第二跟隨彈簧用於保持所述第一閥芯與第二閥芯處於相抵靠狀態,其中第一閥芯與第二閥芯相互抵靠的部分處通過泄油口R泄出閥芯分體處腔體中的液壓油。
進一步地,該液壓閥還包括第三閥芯,所述第三閥芯設於所述第一閥芯與第二閥芯之間。
進一步地,該液壓閥還包括第三閥套,所述第三閥套與所述第三閥芯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液壓閥為電磁驅動式液壓閥,所述第一閥芯的端部與第二閥芯的端部分別設有第一電磁鐵與第二電磁鐵,用於操縱所述閥芯的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液壓閥為流量閥,所述電磁鐵為比例電磁鐵,用於對通過比例電磁鐵的電流控制來控制通過流量閥閥口的流量。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閥芯的軸線與第二閥芯的軸線不同軸。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閥芯與第二閥芯的外徑不相同。
《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上面所述的液壓閥的控制方法,所述閥體上的泄油口R同時作為控制油口K,當閥芯在中位、左位及右位時,第一閥芯與第二閥芯之間的泄漏油通過所述K口泄出,當所述K口引入壓力油時,第一閥芯向左運動,而第二閥芯向右運動,此時閥體上的P口與A口相通,同時P口與B口相通,實現四位功能。
《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又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液壓閥組,包括有閥芯、閥套與閥塊,閥套套設於閥芯上,所述閥芯為分體式閥芯,包括第一閥芯與第二閥芯,所述閥套為分體式閥套,包括第一閥套與第二閥套,所述閥芯、閥套集成到閥塊中。
《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又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液壓控制系統,所述液壓控制系統包括前面所述的液壓閥或液壓閥組。
有益效果
《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具有以下的優點:
1、由於在閥芯和閥體之間採用了分體式閥套,閥芯不再直接與閥體配合,而改為與閥套配合,將加工高精度要求從閥體轉移到了閥套,而閥套可單獨加工,加工極為方便,精度容易保證,大大降低了閥體的加工精度要求。
2、閥套及閥芯採用分體式結構,大大縮短了閥芯與閥套、閥體的配合長度,閥體內孔可從兩側分別加工,大大降低了加工難度。閥體兩側內孔之間的同軸度要求大為降低,第一閥套和第二閥套之間無需作同軸度要求,且第一閥芯和第二閥芯不要求外徑一致,甚至允許偏心,因此兩閥芯可分開加工,加工時只需將第一閥芯和第一閥套成套加工,第二閥芯和第二閥套成套加工,加工極為方便。從而容易保證閥芯和閥套之間合適而均勻的間隙,降低了卡滯隱患,抗污染能力強,且由於閥芯分體,可利用閥芯的動作方式,通過一個閥芯消除另一個閥芯的卡滯,使液壓閥的工作效率與工作穩定性大為提高。
3、分體式閥芯在換向過程中均勻磨損,可提高閥芯壽命,進而提高液壓閥的使用壽命。由於分體式閥套的設定,在其中一個閥芯過度磨損後可單獨更換或者通過更換閥套來修復和補償閥芯的磨損,部件互換性與重複使用性好,降低了使用成本。
4、2011年7月以前技術液壓閥閥體只能用鑄件加工成型,該發明中,由於閥芯、閥套採用分體式結構,加工方便,閥體可通過鍛件實現。
5、採用分體式閥芯、閥套可使閥芯整體長度增加,可布置更多的油口,無需特殊設計即可獲得特殊的中位機能。通過將泄油口作控制口使用,可以實現四位換向功能。
附圖說明
圖1為2011年7月以前技術的液壓閥結構示意圖;
圖1a為2011年7月以前技術的液壓閥工作時處於左位的示意圖;
圖1b為2011年7月以前技術的液壓閥工作時處於右位的示意圖;
圖2為根據《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液壓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根據該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液壓閥工作時處於左位時的示意圖;
圖2b為根據該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液壓閥工作時處於右位時的示意圖;
圖3為根據該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液壓閥結構示意圖;
圖4為根據該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液壓閥結構示意圖;
圖5為根據該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液壓閥結構示意圖;
圖5a為根據該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一種變型的液壓閥結構示意圖;
圖6為根據該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液壓閥結構示意圖;
圖6a為根據該發明的液壓閥為流量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b為根據該發明的液壓閥採用手動驅動式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根據該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液壓閥結構示意圖;
圖8為根據該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液壓閥結構示意圖;
圖9示出了根據該發明的液壓閥中分體式閥芯、閥套長度不相同時的結構;
圖10為根據該發明的液壓閥增加了一個控制油口實現四位功能控制方法的示意圖;
圖10a為圖10所示的液壓閥控制方法中,兩個分體式閥芯分開時的示意圖;
圖11示出了根據該發明的將閥芯、閥套集成到閥塊中構成液壓閥組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壓閥,包括閥體、閥芯與閥套,所述閥芯設定於所述閥體的腔體內,所述閥套套設於所述閥芯上,其特徵在於,所述閥套為分體式閥套,至少包括第一閥套(21)與第二閥套(22),所述閥芯為分體式閥芯,至少包括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套為階梯式閥套,所述閥體的腔體也設定為階梯式,與所述閥套的階梯式結構相匹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套上設定有與所述閥體上的壓力油口相對應的通油口,所述閥套與閥體之間通過密封圈(40)密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一跟隨彈簧(81),直接與所述第一閥芯(31)的端部相抵接;以及第二跟隨彈簧(82),直接與所述第二閥芯(32)的端部相抵接,所述第一跟隨彈簧(81)與第二跟隨彈簧(82)用於保持所述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處於相抵靠狀態,其中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相互抵靠的部分處通過泄油口R泄出閥芯分體處腔體中的液壓油。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三閥芯(33),所述第三閥芯(33)設於所述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三閥套(23),所述第三閥套(23)與所述第三閥芯(33)相匹配。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液壓閥為電磁驅動式液壓閥,所述第一閥芯(31)的端部與第二閥芯(32)的端部分別設有第一電磁鐵(91)與第二電磁鐵(92),用於操縱所述閥芯的動作。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液壓閥為流量閥,所述電磁鐵為比例電磁鐵,用於對通過比例電磁鐵的電流控制來控制通過流量閥閥口的流量。
9.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閥芯(31)的軸線與第二閥芯(32)的軸線不同軸。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的外徑不相同。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液壓閥為三位四通液壓閥,所述閥體與閥套上設有相對應的壓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及泄油口R,所述泄油口R設定的位置相對於所述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之間。
12.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壓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液壓閥為三位六通液壓閥,所述閥體與閥套上設有相對應的壓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第三工作油口C、第四工作油口D、及泄油口R,所述泄油口R設定的位置相對於所述第一閥芯(31)與第三閥芯(33)之間以及所述第二閥芯(32)與第三閥芯(33)之間。
13.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壓閥的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上的泄油口R同時作為控制油口K,當閥芯在中位、左位及右位時,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之間的泄漏油通過所述K口泄出,當所述K口引入壓力油時,第一閥芯(31)向左運動,而第二閥芯(32)向右運動,此時閥體(10)上的P口與A口相通,同時P口與B口相通,實現四位功能。
14.一種液壓閥組,包括有閥芯、閥套與閥塊(11),所述閥套套設於所述閥芯上,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為分體式閥芯,包括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所述閥套為分體式閥套,包括第一閥套(21)與第二閥套(22),所述閥芯、閥套集成到閥塊(11)中。
15.一種液壓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液壓控制系統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閥或權利要求14所述的液壓閥組。
16.一種工程機械,其特徵在於,所述工程機械上設定有根據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液壓閥或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液壓閥組。
實施方式
圖2、圖2a、圖2b分別為根據《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液壓閥的結構示意圖、液壓閥處於左位時及右位時的示意圖。
如圖2所示,在該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液壓閥包括閥體10、閥芯與閥套,閥套套設於閥芯上,閥芯與閥套設定於閥體10的腔體內,在該發明的液壓閥中,閥芯為分體式閥芯,包括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兩閥芯均設定於閥體10的腔體內,相互抵靠,閥套為分體式閥套,包括第一閥套21與第二閥套22,分別套設於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上。
在該發明的液壓閥中,還包括有復位機構,該復位機構設定於閥芯的端部,用於驅動閥芯復位。如圖2所示,復位機構包括第一彈性件51與第二彈性件52,第一彈性件51設於第一閥芯31的端部處,用於頂壓該第一閥芯31的端部,第二彈性件52設於第二閥芯32的端部處,用於頂壓該第二閥芯32的端部。
可以理解,上述的彈性件可以是彈簧或其他能實現讓閥芯30復位功能的部件或機構。
如圖2所示,該發明的液壓閥還設有端蓋組件,包括第一端蓋組件71與第二端蓋組件72,分別設定於閥體10的兩端處,同時用於容納並定位第一彈性件51與第二彈性件52。
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的具體形式可以根據所需要的中位機能來具體設計,兩個閥芯31、32通過第一彈性件51和第二彈性件52的合力保持在中位。
可以理解,當與設定閥套相對應的閥體10上具有油口時,在閥套上也設定有與閥體10上的油口相對應的通油口。如圖2所示,在閥套與閥體10之間設定密封圈40,用於起密封作用。優選地,該密封圈40採用O型密封圈。
如圖2a所示,在需要實現液壓閥左位功能時,通過X口往第一彈性件51腔體引入壓力油,推動第一閥芯31向右動作,第一閥芯31通過其端面接觸面將換向力傳遞給第二閥芯32,推動第二閥芯32向右動作,兩個閥芯可同時到達閥體10的右側,實現P口與A口、B口與T口的連通。
同理,如圖2b所示,通過Y口往第二彈性件52腔體引入壓力油,可推動第二閥芯32和第一閥芯31同時到達閥體10左側,實現P口與B口,A口與T口的連通。
在該發明的液壓閥中,由於採用了分體式閥套,閥體與閥套之間通過密封圈實現密封,降低了閥體10內孔的加工精度,同時將傳統液壓閥中閥體與閥芯的配合轉移到了閥套內孔與閥芯之間,閥套可以單獨加工,加工極為方便,精度容易保證。
由於閥套為分體式,使閥體10內孔可以從兩側分別加工,兩側的加工長度減小,很容易實現,且閥體10兩側的內孔之間的同軸度要求大為降低,第一閥套21與第二閥套22之間不需要作同軸度要求。另一方面,由於該發明中閥芯從傳統的整體式變成分體式後,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之間的位置度要求不高,只需要第一閥芯31與第一閥套21成套加工,第二閥芯32與第二閥套22成套加工,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可分開加工,加工方便。並且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外徑不要求一致,即使偏心也可實現其功能。也即,在該發明採用了分體式閥套及閥芯結構後,閥芯動作方式仍然能夠實現與傳統液壓閥一致,能夠實現傳統的液壓閥作為換向閥時所能實現的中位機能。
液壓閥採用分體式閥套及閥芯後,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分別加工,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均容易保證,且裝配方便,閥芯配合長度變短,降低了卡滯隱患,且可利用閥芯的動作方式,用一個閥芯消除另一個閥芯的卡滯。兩個閥芯在換向過程中均勻磨損,可提高閥芯壽命,進而提高液壓閥壽命。其中一個閥芯過度磨損後可單獨更換或者通過更換閥套來修復和補償閥芯的磨損,互換性好,重複使用性好,降低了使用成本。
該發明的上述圖2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三位四通液壓閥,閥體與閥套上設有相對應的壓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及泄油口(R),該泄油口(R)設定的位置相對於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之間。
採用分體式閥套及閥芯可使閥芯整體長度增加,可布置更多的油口,無需特殊設計即可獲得特殊的中位機能。通過將泄油口作控制口使用,可以實現四位換向功能。
圖3為根據《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液壓閥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在該實施例中,同樣在分體式的第一閥芯31及第二閥芯32之間設定了第一閥套21與第二閥套22。所不同之處在於,第一閥套21與第二閥套22設計為階梯式,閥體10的腔體也設定為階梯式,與第一閥套21及第二閥套22的階梯式結構相匹配。
採用上述的階梯式閥套結構,為第一閥套21及第二閥套22的安裝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方便通過O型密封圈40的密封方式從相對的方向裝配至閥體10中,且可以避免劃破O型密封圈40。
在該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通過O型密封圈40的方式來密封,方便從相反的方向將第一閥套21與第二閥套22從閥體10中取出和重複裝配。
在該發明的液壓閥中,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的接觸面與泄油口R相通,可將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之間的泄漏油流回油箱,防止因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之間產生油壓而分離,導致無法同步換向的情況。
為進一步確保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的同步換向動作,還提供了《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第三實施例。如圖4所示,示出了根據該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液壓閥結構。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51設於第一端蓋組件71內並通過一第一套筒件61頂靠第一閥芯31的端部,第二彈性件52設於第二端蓋組件72內並通過一第二套筒件62頂靠第二閥芯32的端部。此外,還具有第一跟隨彈簧81,設定於第一套筒件61內,第一跟隨彈簧81的一端直接與第一閥芯31的端部相抵接;第二跟隨彈簧82,設定於第二套筒件62內,該第二跟隨彈簧82的一端直接與第二閥芯32的端部相抵接。第一跟隨彈簧81與第二跟隨彈簧82用於保持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處於相抵靠狀態。
在閥芯運動的整個行程中,第一跟隨彈簧81和第二跟隨彈簧82會一直分別跟隨第一閥芯31和第二閥芯32的貼合面,也即始終保持與閥芯的接觸狀態。閥芯的中位仍然靠第一彈性件51和第二彈性件52的合力來保持。當第一閥芯31和第二閥芯32均處於閥體10左側位置時,第二閥芯32已經與第二彈性件52分離。控制油從Y口泄壓後,第一彈性件51將推動第一閥芯31和第二閥芯32向中位運動,由於閥芯動作時的瞬態液動力會使第二閥芯32與第一閥芯31分離,影響液壓閥的換向穩定性,而增加的第一跟隨彈簧81會一直貼合在第一閥芯31的左端面,對第一閥芯31產生頂壓力,進而保持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的貼合。
同樣地,當第一閥芯31和第二閥芯32均處於閥體10右側位置時,第一閥芯31已經與第一彈性件51分離,控制油從X口泄壓後,第二彈性件52將推動第二閥芯32和第一閥芯31向中位運動,由於閥芯動作時的瞬態液動力會使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分離,影響液壓閥的換向穩定性,而增加的第二跟隨彈簧82會一直貼合在第二閥芯32的右端面,對第二閥芯32產生頂壓力,進而保持第二閥芯32與第一閥芯31的貼合。
如圖4及其他圖中所示,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相互抵靠的部分處通過泄油口R泄出閥芯分體處腔體中的液壓油,以保持第一閥芯31的端面與第二閥芯32的端面處於相抵靠狀態。
圖5示出了根據《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第四實施例的液壓閥結構。如圖5所示,在該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中,還可以包括第三閥芯33,該第三閥芯33設於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之間。
圖5a示出了根據該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液壓閥的一種變型的結構。該液壓閥還包括第三閥套23,第三閥套23與第三閥芯33相匹配。
另一方面,該發明圖5a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三位六通液壓閥,閥體與閥套上設有相對應的壓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第三工作油口(C)、第四工作油口(D)及泄油口(R),該泄油口(R)設定的位置相對於第一閥芯(31)與第三閥芯(33)以及第二閥芯(32)與第三閥芯(33)之間。
圖6為根據《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第五實施例的液壓閥結構示意圖。與前面各實施例所不同的是,在該第五實施例中,液壓閥為電磁驅動式液壓閥,第一閥芯31的端部與第二閥芯32的端部分別設有第一電磁鐵91與第二電磁鐵92,用於操縱閥芯的動作。
如圖6a所示,該發明的液壓閥還可以作為流量閥使用,此時兩側電磁鐵採用比例電磁鐵93、94,當液壓閥的閥芯用比例電磁鐵驅動時,比例電磁鐵的電磁力大小通過比例電磁鐵的電流調節,通過對通過比例電磁鐵93、94的電流控制,獲得適當的電磁力,而電磁力的大小決定閥芯的位移量,從而獲得閥芯31、32位移的精確控制,而閥芯的位移決定閥芯與閥體的腔體之間構成的閥口的開度,進而可以控制通過油口的流量,起到流量控制閥的作用。
如圖6b所示,該發明的液壓閥還可以是手動驅動式液壓閥,圖中95、96為手動驅動柄。
圖7為根據《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第六實施例的液壓閥的結構。在該實施例中,第一閥芯31的軸線與第二閥芯32的軸線不同軸,圖中示出兩軸線偏離距離為L1。優選地,在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上分別設定有台階面311與台階面321,第一閥芯31的台階面311的外徑小於第二閥芯32的外徑,第二閥芯32的台階面321的外徑小於第一閥芯31的外徑,使各台階面與對應的閥芯孔之間不會產生干涉。因而在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的軸線相偏離的狀態下,仍能實現閥芯的正常動作。
圖8為根據《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的第七實施例的液壓閥結構示意圖。如圖8所示,在該發明第七實施例的液壓閥中,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的外徑可以不相同。圖8中示出的第一閥芯31的外徑為L2,而第二閥芯32的外徑為L3。不難理解,由於該發明所採用的分體式閥芯結構,使得在這種兩閥芯外徑不同的情況下,依然能實現液壓閥的正常工作。可以理解,雖然前面所述中沒有對該發明液壓閥中分體式的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的長度以及第一閥套21與第二閥套22的長度進行限定,但顯然該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的長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閥套21與第二閥套22的長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圖9示出兩個分體式閥芯、閥套長度不相同時的一種結構。
圖10與圖10a示出了根據該發明的液壓閥的一種控制方法,也即增加了一個控制油口實現四位功能控制方法。如圖所示,原作為泄油口R的油口可作為控制油口K。
當K、X、Y油口均未引入壓力油時,第一閥芯31和第二閥芯32在第一彈性件51和第二彈性件52作用下保持中位的O型機能,P、T、A、B油口互不相通。
當X口引入壓力油時,第一閥芯31向右運動,第一閥芯31通過與第二閥芯32的貼合面將力傳遞給第二閥芯32,第二閥芯32隨第一閥芯31一起向右運動,壓縮第二彈性件52並實現左位功能,此時P口與B口相通,A口與T口相通。壓力油泄壓後,閥芯在第二彈性件52力作用下回到中位。
當Y口引入壓力油時,第二閥芯32向左運動,第二閥芯32通過與第一閥芯31的貼合面將力傳遞給第一閥芯31,第一閥芯31隨第二閥芯32一起向左運動,壓縮第一彈性件51並實現右位功能,此時P口與A口相通,B口與T口相通。壓力油泄壓後,閥芯在第一彈性件51力作用下回到中位。
當閥芯在中位、左位及右位時,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之間的泄漏油通過K口泄出。如圖10a所示,當K口引入壓力油時,第一閥芯31克服第一彈性件51力向左運動,而第二閥芯32克服第二彈性件52力向右運動,此時P口與A口相通,同時P口與B口相通,實現P型機能。所以該液壓閥採用了一種新型換向原理後,能夠在普通壓力油控制方式下實現四位功能。
該發明的分體式閥套、閥芯結構還可以運用到其他形式的液壓閥或液壓控制系統中。如圖11所示給出了這樣的一種液壓閥組,包括有閥芯、閥套與閥塊11,閥套套設於閥芯上,閥芯為分體式閥芯,包括第一閥芯31與第二閥芯32,閥套為分體式閥套,包括第一閥套21與第二閥套22,其中分體式的閥芯31、32與閥套21、22集成到閥塊11中。
榮譽表彰
2013年10月,《液壓閥、液壓閥組及液壓閥控制方法》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專利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