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滂沲是一個成語,拼音是tì sì pāng tuó,解釋為涕淚如雨。出自《南齊書·孔稚珪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涕泗滂沲
- 拼音:tì sì pāng tuó
- 解釋:涕淚如雨
- 出處:《南齊書·孔稚珪傳》
解釋,出處,示例,用法,
解釋
謂涕淚如雨。形容涕淚流得極多。同“涕泗滂沱”。
出處
《南齊書·孔稚珪傳》:“孔稚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靈產,泰始中罷晉安太守。有隱遁之懷,於禹井山立館,事道精篤,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沲。”
示例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歲,獻皇太后崩,水漿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過成人……每至展拜,恆~,哀動左右。 ◎《梁書·武帝紀下》
用法
作謂語、狀語;用於書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