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交流,漢語成語,拼音是tì sì jiāo liú,意思是指眼淚和鼻涕一起流下,形容悲傷痛哭的樣子。出自北齊·魏收《魏書·元順傳》。 基本介紹 中文名:涕泗交流拼音:tì sì jiāo liú注音:ㄊㄧˋ ㄙˋ ㄐㄧㄠ ㄌㄧㄨˊ出處:北齊·魏收《魏書·元順傳》 成語出處,成語用法,成語辨析, 成語出處北齊·魏收《魏書·元順傳》:“順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換之。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悲痛時示例《南史·劉懷慎傳》:“[孝武]謂德願 :‘卿哭貴妃若悲,當加厚賞。’ 德願應聲便號慟,撫膺擗踴,涕泗交流。上甚悅,以為豫州刺史。”《周書.卷四十八.蕭詧傳》:“並敘二國艱虞,脣齒掎角之事。詞理辯暢,因涕泗交流。”《舊五代史.卷二十.梁書.寇彥卿傳》:“每因對客言及先朝舊事,即涕泗交流。””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儀辭還邠州,復為上言邊事,至涕泗交流。”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十五回:說話未畢,早見小姐從屏後轉出,見了尚書,涕泗交流。成語辨析【近義詞】: 涕淚交下、涕泗交下、涕泗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