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石症(sialolithiasis)是指涎腺或其導管內形成結石,並發生一系列病理變化。病因尚不清楚,以頜下腺發生率最高,占80%~90%,腮腺次之,舌下腺最少。本病的發病原因是:頜下腺導管內鈣鹽較多,本身導管細長,內部含黏液蛋白高,又較黏稠,如有細菌感染,又加上異物沉積時,容易形成結石。涎石症的診斷一般基於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典型的臨床表現是進食後腺體腫大,B超、X線平片、CT等檢查對涎石症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價值。涎石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腺體按摩、催涎劑、導管擴張等;手術方法有口內導管切開取石和腺體切除等,手術方式取決於結石的部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涎石症超聲檢查
- 外文名:Salivary CalculiUltrasonography
- 相關疾病:涎石症
- 專科分類:口腔科
- 檢查分類:超聲
檢查前準備,臨床意義,檢查方法,
檢查前準備
檢查前無需特殊準備,隨時可以進行檢查。部分患者含服酸性糖塊或維生素C刺激腺體分泌。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可頸後墊枕頭,使其充分暴露頜下區。
臨床意義
超聲顯示:在頜下腺處發現一強回聲斑點或斑塊,後方有聲影,涎石較大時,可以阻塞導管,引起遠端導管擴張。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如有頜下部腫脹、疼痛,觸之有硬結,結合超聲檢查,容易診斷。如果頜下部腫大,疼痛,要與淋巴結腫大,頜下腺炎相鑑別。超聲顯示:頜下腺導管內有一強回聲斑塊,觸之有一硬結,診斷並不困難。
檢查方法
探頭沿頜下區進行縱橫十字交叉法定位,掃查下頜下腺導管時應在下頜骨體下方作與下頜骨體平行的斜切面檢查,觀察下頜下腺的大小、形態、實質回聲、血供情況及周圍淋巴結有無腫大,觀察結石位置、大小、回聲及其導管擴張程度,並雙側對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