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清乾隆元年(1736年)秀山建縣,改土歸流,原屬土司制的宋農洞的涌洞劃歸清平里。
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涌洞始開商貿市場,名日“永興”,因“涌”與“永”諧音,又因這一時期商業正在興起,望其永遠興隆,故名“永興”。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設永興鎮,屬第二區。
1951年8月,改建永興鄉,屬第五區。
2001年7月,永興鄉和川河鄉合併為涌洞鄉。
2021年9月2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變更的批覆(渝府〔2021〕52號);撤銷
涌洞鄉,設立涌洞鎮。涌洞鎮轄原涌洞鄉行政區域範圍,鎮政府駐涌洞村新田組(原涌洞鄉政府駐地)。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原涌洞鄉轄野坪、古田、新農、涼河、涌洞、河壩、楠木、川河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涌洞鎮轄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涌洞村新田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涌洞鎮地勢由東南到西北折向北流去而形成的狹長河谷地帶。境內最高峰川河蓋,海拔1000米;最低點貓兒跳位於新農村,海拔308米。
氣候
涌洞鎮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
氣溫13℃,1月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5℃(2008年12月13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38℃(2011年8月3日)。年平均
降水量1340.6毫米,年平均
降水日數200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6、7月最多。
水文
涌洞鎮境內河道屬源江流域。河流總長度20千米,河網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3.2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納沙河,從偏岩至宋農流經境內,長15千米,年均流量100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涌洞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有煤礦、黑滑石礦和矽礦等。其中煤的儲量2.3億噸,已經開發的煤礦位於川河,礦區面積26.3平方千米,地質儲量1.9億噸,可采量1.9億噸,年產量10萬噸,是全縣的產煤基地之一。黑滑石礦的儲量0.4億噸,位於川河,礦區面積17.5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涌洞鎮主要
自然災害有旱災、水災、雪災、岩崩等。旱災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5~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3年5月3日的涌洞地區;大的水災十年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5~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6年6月20日的涌洞地區。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原涌洞鄉
戶籍人口有11671人。
根據重慶市秀山縣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原涌洞鄉常住人口為4580人。
經濟
2019年,原涌洞鄉實現全鎮
地區生產總值1.6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3億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80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30萬元,財政稅收完成118萬元。
交通運輸
涌洞鎮境內有縣鄉(鎮)級公路3條,總長60.5千米。其中龍川公路連線湖南保靖縣野竹坪鎮,境內長30.5千米,2011年,原涌洞鄉日均傳送20輛客車,日客運量15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5萬噸;涌里公路自涌洞至里仁,境內14.5千米龍涌公路過境,境內13千米。2011年,原涌洞鄉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20輛,200噸位;客運汽車9輛、72座位;貨運量5萬噸。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涌洞鄉有國小4所,在校生650人,專任教師4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248人,專任教師2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
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涌洞國小、涌洞中學等。2011年,原涌洞鄉教育經費達2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萬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原涌洞鄉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10個,均為團體會員,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花燈;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村文化活動中心8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各類圖書室9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藏書1.5餘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6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2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花燈藝術團。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原涌洞鄉有各級
醫療衛生機構3個,其中門診部(所)2個;病床1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專業衛生人員14人。2011年,原涌洞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100人次,住院手術230台次,出院病人0.02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9年,原涌洞鄉新識別貧困戶1戶4人、無返貧戶,脫貧20戶81人,現有建卡貧困戶530戶2238人,已脫貧511戶2164人,未脫貧19戶74人。易地扶貧搬遷人庫7戶46人,完成扶貧小額信貸274戶1031萬元,教育資助全覆蓋,大病醫療救助100%。
歷史文化
涌洞鎮因鄉政府駐地一泉水湧入洞中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