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吐藥

涌吐藥

凡以促使嘔吐,治療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滯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症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涌吐藥,又名催吐藥。由於吐法在現代臨床上已較少採用,故本類藥物作為涌吐藥套用的機會不多。涌吐藥為礦石類或草木類藥。性味多苦寒,均具毒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涌吐藥
  • 作用:強烈涌吐功效
  • 又稱:催吐藥
  • 性質:藥物
功效主治,性能特點,配伍套用,注意事項,藥材採制與貯存,常用中藥,常山,膽礬,皂莢,瓜蒂,藜蘆,

功效主治

涌吐藥均有涌吐的功效,即通過誘發嘔吐以排出蓄積體內的毒物、宿食及痰涎等有形實邪的治療作用。
涌吐作用主要用於誤食毒物,尚停胃中,未被充分吸收;或宿食停滯不化,尚未入腸,胃脘脹痛不適;或痰涎壅滯於咽喉,呼吸困難;或痰濁壅滯胸膈,痰迷心竅,癲癇發狂等症。本類藥物分別還兼有截瘧,祛濕退黃,外用解毒收濕、蝕瘡去腐等不同功效,分別還可主治瘧疾,黃疸及腫毒不潰、牙疳及風眼赤爛等皮膚或五官疾患。
涌吐藥的套用屬於《黃帝內經》中“其高者,因而越之”治則,八法中的“吐法”範疇。

性能特點

本類藥物均具苦味。
本類藥均可治療熱證,故性味多苦寒。
涌吐的作用趨向為向上,故本類藥物均具升浮性能。涌吐是本類藥直接作用於胃的結果,涌吐藥均適用於毒物、宿食停留胃中需要涌吐的病症,故可歸胃經。其中,能截瘧治療瘧疾者,可歸膽經(瘧屬少陽);能祛濕退黃治療黃疸者,可歸肝經。
本類藥物都有毒。

配伍套用

涌吐藥藥力峻猛,使用時需要辨證施用。該藥奏效迅速,所服藥物大部分會隨嘔吐吐出,而不能被機體吸收,故本類藥物用於涌吐時,其他對證藥物與涌吐藥共劑服用意義不大。
本類藥物用於涌吐,主要與以下兩類藥物配伍:一是能增強其涌吐作用的藥物,目的是為了在保證涌吐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單味涌吐藥的用量,以避免因單味藥用量過大,導致中毒;二是配伍藥物作為賦型劑,用以降低涌吐藥在藥劑中的濃度,以降低其烈性。

注意事項

涌吐藥都有毒性,劇烈的嘔吐極易傷中敗胃,損津耗氣。在臨床套用時需遵循醫生及藥師的指導,並根據用藥人群告知使用宜忌。
1.使用禁忌:需注意只適用於形證俱實者,對體質虛弱者及老人、小兒、婦女胎前產後,以及素患失血、頭暈、心悸、勞嗽喘咳等證者,均應忌用或慎用。另外高血壓、心臟病、肺結核、慢性咳喘,胃潰瘍出血等患者也應忌用涌吐藥。如需使用應減量並嚴密檢測不良反應的發生。
2.用法用量:
涌吐飲片均屬於有毒中藥,使用時更須注意對給藥劑量的把握。
用量以能誘發嘔吐為度。用量過大,涌吐太過,易傷正氣。用量偏小,多令患者噁心,欲吐不得,徒增難受,不能達到祛邪治病的目的;不能誘發嘔吐,藥物停留體內過久,被機體吸受過多,反而容易導致藥物中毒。
若服用常用量的涌吐藥後未能誘發嘔吐,可飲熱開水,或用翎毛探喉以助涌吐。涌吐藥只可暫投,不可頻服久服,服藥應中病即止。
若服藥後嘔吐不止,應立即停藥,並積極採取措施,及時解救。
3.飲食禁忌:使用涌吐藥嘔吐後不宜立即進食,應適當休息,待腸胃功能恢復,方可進食少量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避免胃氣受損,使用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

藥材採制與貯存

1.品種與產地:正確的品種和道地的產區是保證中藥飲片質量和療效的前提條件。如常山,2015版《藥典》記載其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乾燥根,並以四川為道地產區。而在四川當地不乏存在白常山混作常山使用的現象。因此使用常山時應注意辨別藥材來源,避免誤用。
2. 炮製加工:合理的炮製可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如常山,《雷公炮炙論》曰:“凡欲使,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日乾,熬,搗,少用”;同時,不同炮製品還應注意辨證套用,如《中華本草》中寫明“涌吐可生用,截瘧宜酒炒用”。
3. 貯存條件:涌吐藥中,膽礬的成分為含水硫酸銅晶體,貯存時應注意密封避光,防止結晶水散失導致藥性改變。如常山、藜蘆為植物根莖,瓜蒂為植物果柄,應貯在乾燥容器內;酒常山、醋常山宜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常用中藥

常山

藥材性狀:本品呈圓柱形,常彎曲扭轉,或有分枝,長9~15cm,直徑0.5~2cm。表面棕黃色,具細縱紋,外皮易剝落,剝落處露出淡黃色木部。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橫切面黃白色,射線類白色,呈放射狀。無臭,味苦。
·

膽礬

藥材性狀:單晶體呈厚板狀或短柱狀,但不常見;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腎狀或粒狀。多具稜角,表面不平坦,深藍色或附有風化物(白色或綠白色粉霜),半透明;條痕無色,具玻璃光澤;硬度2.5,性極脆,易打碎,斷口貝殼狀。相對密度2.1~2.3。極易溶於水。

皂莢

藥材性狀:乾燥莢果呈長條形而扁,或稍彎曲,長15~25cm,寬2~3.5cm,厚0.8~1.4cm。表面不平,紅褐色或紫紅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後有光澤。兩端略尖,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斷痕,背縫線突起成棱脊狀。質堅硬,搖之有響聲。剖開後呈淺黃色,內含多數種子。種子扁橢圓形,外皮黃棕色而光滑,質堅。氣味辛辣,嗅其粉末則打噴嚏。

瓜蒂

又名苦丁香,甜瓜蒂。瓜蒂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味苦性寒,專歸胃經。
藥材性狀:乾燥的果蒂,其果柄略彎曲,上有縱棱,微皺縮;連線果實的一端漸膨大,即花萼的殘基。表面黃褐色,有時帶有捲曲的果皮。質柔韌,不易折斷。氣微,味苦。
《本草綱目》曰:“瓜蒂乃陽明經除濕熱之藥,故能引去胸脘痰涎,頭目濕氣,皮膚水氣,黃疸濕熱諸症”。
《傷寒論》中記載使用瓜蒂散治療痰飲阻滯胸膈。
在現代醫學中瓜蒂可用作中毒催吐、黃疸性肝炎、慢性鼻炎、中樞性呃逆、糖尿病以及戒酒治療等。

藜蘆

藜蘆為多年生百合科植物藜蘆、牯嶺藜蘆、毛穗藜蘆、興安藜蘆、毛葉藜蘆的根及根莖,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味辛苦、寒,有毒,歸肺、胃、肝經。
《神農本草經》曰:“主蠱毒、咳逆、泄利、腸澼、頭瘍、疥搔、惡創、殺諸蠱毒、去死肌”。
現代研究亦表明,藜蘆全株有毒,以入藥的根部毒性最強,其治療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且有明顯的蓄積作用。藜蘆的毒性成分主要為生物鹼,以原藜蘆鹼毒性最強,介藜蘆胺次之,可引起嘔吐,瞳孔散大,乃至昏迷等不良反應表現,最終呼吸衰竭致死。本品除可由消化道吸收外,還可通過皮膚吸收入血,用時宜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