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遠安縣東北角的河口鄉集鎮所在地,四周群山拱衛,流經樟樹村、劉家村及張橋村的兩條潺潺溪流在河口集鎮匯集後,當地人們不再叫它溪流了,而改稱河,即名“喇叭丘河”。喇叭丘河其流程很短,拐彎抹角約兩公里,就被面前一道山樑死死阻攔住,無法露面前行。好在水的秉性無孔不入,與山樑的較量中,在近紅岩村的山腳下洗刷出一道十餘丈高的深澗,沖鑿出一個上有天“穹”的碩大洞廳,爾後在洞廳的前壁下形成一個深潭。河水源源不斷注入,深潭不見水漲,不動聲色的消失了。當地民眾稱此為“消水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消水洞
- 行政區類別:遠安縣
- 地理位置:遠安縣東北角的河口鄉集鎮所在地
- 著名景點:一:遇洪成澤國,天坑聞水聲/二:潭水藏魚多,垂釣有大獲
奇趣之一,奇趣之二,奇趣之三,地圖信息,
奇趣之一
遇洪成澤國,天坑聞水聲。喇叭丘河在平時水流清澈,潺潺而行,溫順得尤如一隻可愛的小羔羊。可是,一遇山洪,四周洪水泛濫聚集,一派渾黃濁流。由於消水洞消水有限,此時上至劉青村出口,下至紅岩村山前,浩浩蕩蕩,黃湯千傾,一片澤國。若只觀眼前,不瞻其後,看久了,人們一定會以為這就是發了大水的長江,冒不定會逆水駛出一艘大噸位的航船來。
“哎,這茬莊稼算白廢了。”此時,站在你身旁的農民一聲唉嘆,你又會很快從疑幻中回到現實。看看左右岸的雙坪、落星兩村,臨河的良田約三百餘畝盡在水中。走近了,你還會發現稍微高坡露出水面的樹杈枝頭上,掛著一條條各樣大小泅出水面求生的蛇。兩岸被洪水淹了農田的農民,心情哀怨,期盼雨住水落,補種莊稼。
消水洞前山坡上的紅岩村,在村中有幾口深不見底的天坑,洞口喇叭形,很大,四周生長有碗盆不等口徑的常綠喬木及一些荊棘雜灌。此時,該村的人們不是去觀洪水澤國,而是圍著天坑聽裡面擂鼓似的水響。
水響聲,實際就是消水洞沖刷的暗河洪水涌動的聲音。消水洞的水流到了何處呢?傳聞老輩人作過試探,將麥芒麥殼倒入消水洞的深潭裡,幾日後,在洋坪鎮程家灣村的泉水沖見到了麥芒麥殼流出。程家灣與紅岩村一山之隔,觀山勢,察流徑,是其必然。
奇趣之二
潭水藏魚多,垂釣有大獲。消水洞天穹下的深潭裡,碧水靜靜,天穹上有簸箕大一塊“望窗”,晴日裡太陽從“望窗”照射下來,陽光正好落在潭裡,金光閃爍,碧水生輝。潭水深而藏,有利魚類繁衍。因而,此處魚兒肥多,是垂釣的好地方。春夏秋三季,在晴日裡,經常有人前往拋竿垂釣,並每有收穫。
據垂釣者講,潭水裡面藏有大魚,釣出七八斤重的魚來是常有的事。還聽講,紅岩村有一老者,一次前去釣魚,一條大魚咬上了鉤,可老者使出平生力氣,與魚搏鬥半晌,始終不能將魚拖到岸邊,而魚將老者拖進了水裡。老者慌了手腳,只好棄竿而逃,回村叫來兒子,連魚竿的影子也沒見著了。以後,老者害怕,釣魚只好結伴而行。
消水洞潭水裡的大魚,據分析可能是遇到洪水,在上游的張橋水庫逃出的大魚聚集生衍於此。因張橋水庫逃魚是經常的事,有時遇洪水退了,在喇叭丘河的灘水裡也能逮上大魚。
奇趣之三
靜寂如隔世,酷夏須披袍。消水洞處兩旁是如同刀削一般的懸崖,谷狹澗深,聽不到一絲兒狗吠、雞鳴或人聲,就連蟬也不願光顧,只有眼前一潭紋絲不動的碧水。呆上一會兒,你就會覺出隔世一樣的死寂,感到緊張心跳、發慌。在夏天,外面酷熱難耐,衣裳自然穿得單薄。進到澗里,蒞臨消水洞邊,開始覺得涼沁,不要一會兒你就會生出些許寒顫,再呆下去,你會感到迫切需要一件棉袍披在身上才好,或耐寒不住要趕快離開哩。
消水洞奇趣神秘,不失為遊覽、探秘、尋幽的一個好去處。
地圖信息
地址:宜昌市遠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