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浸長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50公里,距離鎮6.00公里, 國土面積3.67平方公里,海拔1851.00米,年平均氣溫15.10℃,年降水量877.40毫米,適宜種植淺水藕等農作物。有耕地624.00畝,其中人均耕地0.91畝;有林地2000.00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69戶,有鄉村人口718人,其中農業人口683人,勞動力48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59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57.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33.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24.00畝(其中:田624.00畝,地0.00畝),人均耕地0.91畝,主要種植淺水藕等作物;擁有林地20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23.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79畝,主要種植桉樹、果樹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841.5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269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269戶通電,有15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65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6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624.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2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1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57.6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4.91萬元,畜牧業收入156.28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73頭,肉牛0頭,肉羊18頭); 林業收入3.56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52.14萬元, 工資性收入125.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33.0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5.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8人 ,在省內務工186人,到省外務工2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浸長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寶興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8.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4人,中學生28人。
人文地理
歷史文廟一所,已開發作為青少年,小學生學習文藝,書法場所。水轅子石磨一座,解放前作為當地人民民眾壓榨香油的設備。百年古樹6棵。轄區內有白族605人,彝族42人。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投入資金200餘萬元,用於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建設。
發展重點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產業淺水藕、花卉、葡萄,發展養殖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4209元增加到6000元。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27戶,共有鄉村人口1527人,其中男性724人,女性803人。其中農業人口1451,勞動力961人。該村以漢族、白族為主的行政村,其中漢族863人,白族605人,其他民族59人。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1人,參合率 97.24%;享受低保24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昆鋼醫院建有衛生所1個,衛生所面積為7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 公里。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財務和政務,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公開欄方式進行公開。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土地承包契約39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6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06年未進行農村公益性籌資籌勞,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貼上廣告、公開欄、會議、等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共有黨員53,少數民族黨員33人,其中男黨員39人,女黨員14人。 村委會由書記兼任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大黃塘、小黃塘、官莊、浸長(一、二、三小組) 等 6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村。該村建有團總支1 個,團支部6 個,共有團員 57人。
地圖信息
地址:昆明市安寧市浸長村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