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邑村

思邑村

思邑村委會隸屬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連然鎮,地處連然鎮東南邊 ,距連然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鎮道路已通公路,距市8公里。東鄰本鎮浸長村委會 ,南鄰西山區,西鄰本鎮通仙村委會 ,北鄰昆鋼,下轄:多衣者、思邑、甸苴、沙木邑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02 戶,有鄉村人口1404 人,其中農業人口1334 人,勞動力1019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64 人。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思邑村
  • 所屬地區:雲南昆明,安寧
  • 政府駐地:連然鎮金方路2號
  • 電話區號:0871
  • 郵政區碼:650300
  • 地理位置:雲貴高原中部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文地理,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口衛生,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思邑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8.00公里, 國土面積6.05平方公里,海拔1853.00米,年平均氣溫15.10℃,年降水量877.40毫米,適宜種植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1336.05畝,其中人均耕地1.00畝;有林地6048.18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02戶,有鄉村人口1404人,其中農業人口1334人,勞動力101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64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269.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96.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1336.05畝(其中:田1042.5 畝,地293.55 畝),人均耕地1 畝,主要種植蔬菜;擁有林地6048.18畝,其中:天然林面積5349.18畝,經濟林果地699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2 畝,主要種植紅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77.56 畝,其中養殖面積57 畝,其他面積1420畝。
天然林天然林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396戶通自來水,有6 戶飲用井水。有 402戶通電,有199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2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49.5 %和10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6 戶(分別占總數的 100%和83.58 %)。  該村到鎮道路已通公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52輛,拖拉機16 輛,機車203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046畝,有效灌溉率為78.29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46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8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8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29 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13戶。全村有4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 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15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3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298.64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1.02 萬元,占總收入的3.83 %;畜牧業收入144.06 萬元,占總收入的2.29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80 頭,肉牛76 頭,肉羊45 頭);漁業收入0.3 萬元;林業收入0.17 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5870.65萬元,占總收入的93.21%;工資性收入 28.79萬元,占總收入的0.46%。農民人均純收入2896 元,農民收入以 二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4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73人(占勞動力的16.98%),在省內務工160 人,到省外務工13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二三產業,主要服務於本地。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870.6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93.21 %。該村正在發展紅梨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產業。擁有企業6 個。
淺水藕淺水藕

人文地理

寺廟寺廟

文化教育

距離 鎮中學10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1 人,其中小學生77 人,中學生 104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5 個、圖書室5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以 貼上公告、公開欄、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土地承包契約402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33.05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06未進行農村公益事業籌資籌勞,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公開欄、會議等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 個,共有黨員 55人,其中男黨員 36人、女黨員19 人。 村委會由 主任、書記、副主任等組成,下設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個,團支部4 個,共有團員 37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02 戶,共鄉村人口 1404人,其中男性688 人,女性 716人。其中:農業人口1334 人,勞動力 101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的自然村,其中漢族1363人,彝族20人,其他民族21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21人,參合率 99.03%;享受低保1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4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8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3個,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等公共設施 。

新農村建設

1、 爭取得到各級各部門的支持,帶動村民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多渠道為農民增加收入。 2、 徹底解決進村道路的路面硬化或供排水溝暢通,實現村內道路暢通、村容整潔,以達到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3、 深化農產品的深加工通過農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副加值,以增加村民的收益。 4、 加大招商力度、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發展重點

1、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2、畜牧業以發展養殖良種母豬為主,加強對村民培訓。 3、著力解決進村道路的路面硬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