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一派湖水。一群海鷗。一位餵養鷗鳥的老人。一戶岸邊布依族人家罹患自閉症的六歲男孩兒。 老人和老人餵養的海鷗,吸引和啟迪了岸邊的孩子。孩子迷上了羽毛。孩子愛上了海鷗。孩子學會了說“好”。一隻受傷的海鷗,讓孩子來到了老人家中。孤獨的老人用童話般的語 言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並為孩子做了一個真正的“海鷗”。正是這隻“海鷗”讓老人和孩子落入湖中,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老人在海鷗的鳴叫聲中離開了人世。不知情的孩子卻日日在岸邊等待。
演職員表
演員表
(客串演出:范智濠、陳松、李雨諾;參加演出:靳千葉、李泓昂、黃國戀、王明、方芳、郭雪芳、岳少龍、劉宇明、董達理、田昌鑫、何貴芬、董達江、何向宇、董達瓊、劉媛媛、劉宇練、劉錕澤、田昌爽、王利興、何全歡、王龍、董呂濤、董選德、董選福、劉宇彪、劉宇浩、劉宇成。)
職員表
出品人 | 製作人 | 監製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道具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燈光 | 錄音 | 場記 | 布景師 |
---|---|---|---|---|---|---|---|---|---|---|---|---|---|---|---|
曹寅 陳乾倫 | 陳乾倫 | 唐科(總監製) 康健 張紅苹 | 楊真 趙建忠(執行導演) | 薛梅 陳俊宗 | 孟憲明 | 孫明 | 劉沙 | 胡波 | 古國壽 馬欣 | 李永平 | 方芳 | 李作為 | 徐海濤 | 李泓昂 | 張建國 張建友 |
(以上內容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老人演員:牛犇無名無姓,十多年來,他一直在用自己的積蓄餵養從西伯利亞趕到昆明過冬的一群海鷗,因為老人年輕時的戀人最喜歡海鷗,兩人在談婚論嫁時趕上了政治運動,小伙子由於懦弱而離開了姑娘。後來姑娘在一場大火中喪生,小伙子從此封閉了感情,將畢生的遺憾寄托在海鷗身上,他以為,每一隻海鷗都是他戀人的化身。
- 小仔演員:敬心堃布依族小孩,神秘的老人和海鷗們吸引了他,罹患自閉症的他聽到了老人在湖邊吟誦的詩,因此而敞開了心扉,說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句話,和老人成為了忘年之交。
- 媽媽演員:德姬布依族,小仔的媽媽,她十分熱愛自己的孩子,並一直為讓孩子走出自閉症而努力,當她發現小仔和老人的友情時,十分欣慰。
- 爸爸演員:鄒東孝小仔的爸爸,他認同小仔和老人的友情,並特意在湖邊,為老人和小孩拍攝了他們在海鷗的簇擁下,張開雙臂的照片。
(以上內容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方 | 獎項 | 獲獎者 | 結果 |
---|---|---|---|---|
2015年 | 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 | 《海鷗老人》 | 入圍 |
世界民族電影節 | 最佳影片貢獻 | 獲獎 | ||
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 | 最佳攝影 | 獲獎 | ||
中國四川國際電視節 | 最佳攝影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海鷗老人”吳慶恆家住昆明西郊馬街工廠宿舍,他總是徒步10公里進城餵海鷗,餵完海鷗又徒步10公里回家。他每月308元的工資,要花一半以上用來做海鷗餅乾,影片即改編於此,以海鷗老人為中心,同時還關聯到一個年輕的布依族家庭中。影片出品人陳乾倫認為老人需要重視的同時,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也應該被關注,因此,他想通過影片引發大眾對老人和兒童這一類弱勢群體的關注。
拍攝過程
該片於2014年在昆明拍攝,劇組特色選拍了許多雲南的景色和昆明市的標誌性建築,如滇池濕地公園、金馬碧雞廣場等,因為劇組希望把電影畫面拍出壯美,拍出悽美。而影片男主角牛犇拍攝該片時,已經從影70年,但該片卻是他第一次出演男一號。他在片場拍攝時,因為戲份很多,從早拍到晚,經常累了一天,腳都腫了,但他為了不耽誤劇組拍攝,堅持不告訴導演。
製作發行
聯合出品 |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龍虎風雲(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
聯合攝製 | 龍虎風雲(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 中國昆明市委宣傳部 北京電影家協會 臨沂市前輪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協助拍攝 | 東方龍影業公司 王力防盜門臨沂總代理 山東騰遠塑業有限公司 |
後期製作 | 電影頻道製作基地 金金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網路支持 | 1905電影網 |
影片評價
《海鷗老人》像一首人與自然的唯美散文詩,安靜地在等待觀眾欣賞。影片獨闢蹊徑,把自然與人的和諧狀態呈現在銀幕之上。一個老人、一個自閉症兒童、一個留守婦女,都是社會上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一群從西伯利亞飛來過冬的海鷗把他們緊密連線在一起,讓這個小團體充滿關愛、寬容、互助,也聽得到更多的笑聲。善於拍攝現實題材的導演楊真,向觀眾奉送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唯美畫卷,也書寫了一段處處有愛、感人肺腑的溫情詩篇。主演牛犇從影70年,首次在大銀幕上擔任男一號,已經80多歲高齡的他,憑藉對藝術堅持不懈的努力,為觀眾奉獻了一部低成本佳作。從《甘南情歌》里走出來的“百合影后”德姬,也切切實實地詮釋了留守婦女、自閉症孩子家長的“奮鬥史”,母愛的力量無法用言語形容,唯有用心體會。(騰訊娛樂評)
《海鷗老人》則是一部純粹的散文詩電影。影片節奏舒緩,影調明亮清新,沒有複雜的敘事結構,也沒有濃烈的感情爆發,全片通過樸素的鏡頭語言,講述了一個故事背後的故事。除了對海鷗這一意象的大量描寫,片中還有許多極為生活化的畫面,例如老人逛菜市場,給海鷗做“小米加雞蛋”的營養餐,牛犇用他畢生的表演功力實現了這一次“男主角”的華麗轉身,十分令人動容。(1905電影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