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鷂

海鷂

海鷂是英國研製的一款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該型的主要設計目標是進行低空對地攻擊,但也可以用於空戰,裝備1台推力為85.5千牛的“飛馬”6發動機,在垂直起飛時飛機的推重比可超過1.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鷂
  • 時間服役:1978年
  • 發動機:“飛馬”6
  • 主要用途:低空對地攻擊
一、飛機發展和服役概況
海鷂
固定翼飛機從1903年誕生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絕大多數都是依賴機場或航空母艦的跑道,採用滑跑起飛方式起飛。對作戰飛機來講,這就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即機場跑道如果被敵方破壞,那么就無法升空作戰。於是獨樹一幟的垂直/短距起降飛機便應動而生了。
它的代表作當推“鷂”式“三兄弟”——“鷂”、“海鷂”和AV—8型飛機。 “鷂”式飛機機車研製的第一種實用型固定翼街起降飛機,其主要任務是近距空中支援和戰術偵察。 “鷂”戰鬥機英國前霍克.西德利公司(現已併入英國航宇公司)在英、德聯合研製的P.1127“茶隼”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的基礎上單獨研製的1種亞音速單座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並重新命名“鷂”式(最初曾譯為“獵兔狗”)。
6架原型機中的第1架(XV276)於1966年8月31日首次試飛,第1架生產型飛機於1967年12月28日試飛。 “鷂”式飛機之所以具有垂直起降的“神功”,主要是因為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心臟”,它是一台裝有4個轉向噴口( 即推力矢量技術)、可旋轉0-98.5°的“飛馬”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它可以通過改變發動機噴口噴氣方向,來提供飛機飛機垂直起降時,噴口轉到朝下方向,發動機向下噴氣,形成4根強勁有力的氣柱,使飛機以像火箭一樣拔一而起或像“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登月艙在月球上軟著陸一樣垂直降落;正常飛行時,噴口轉向後方,發動機向後排氣,為飛機提供向前的動力。機翼翼尖、機尾和機頭均裝有噴氣反作用噴嘴,用於控制飛機的姿態和改進飛機的失速性能。因為有了特別的“心臟”, “鷂”式飛機除了具有不依賴機場、可以分散隱蔽的特點外,還可以在空中作低速機動、原地轉彎、倒退及空中懸停等一般殲擊機望之興嘆的“特技”飛行運作。 “鷂”式飛機雖說基本性能相當不錯。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優點就有缺點,它的最大缺點是垂直起飛時航程、活動半徑和載彈量都太小。如它載彈1360千克,垂直起飛時,作戰半徑僅有92千米。 而且由於結構上的特點,在航母起降時,不能用蒸汽彈射器和阻攔鉤。
鑒於“鷂”式飛機獨特的短距起降功能,把它改型為艦載飛機真是再合適沒有了。於是,“海鷂”式飛機在馬島戰爭期間曾大顯身手,在整個馬島戰爭中,“海鷂”式飛機戰鬥出動達1500多架次,空戰成績更是驚人23:0! 英國空軍裝備的戰鬥型別是“鷂”GR.MK1/GR,MK 3和“鷂”ⅡGR.MK 5/GR.MK 7。
海軍“鷂”戰鬥機的任務被劃分為3個方面:(1)截擊遠程海上巡邏機和艦載戰鬥攻擊機,作戰半徑741km(400nm);(2)在低空,1個小時能搜尋51800m2(20000mile2)偵察;(3)能攻擊艦船、巡邏快艇和海岸目標,作戰半徑至少463km(250nm)。上述要求被分解成兩個方面,即滿足戰鬥任務的要求和適應“艦海”兼容的需要。 1978年8月20日第1架研製型“海鷂”(XZ439號飛機)首飛。1979年3月26日進行了首次艦上試飛,同年9月組建了第1個“海鷂”中隊—第700(No.700A)中隊。
二、“海鷂”戰鬥機武器系統
武器裝備和火力配置 “海鷂”FRS.MK 1戰鬥機共有7個掛架:機身下左右兩側各有1個機炮炮艙的專用掛架,不掛炮艙時可用蓋板蓋上以保持飛機的流線外形;機身下中央有1個掛架,其最大的掛載能力907kg(2000lb);左右機翼下各有兩個掛架,每個內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是907kg(2000lb);可以掛467kg(1030lb)的自由落體炸彈、508kg(1120lb)的減速炸彈和實重601kg(1325lb)的“海鷹”反艦飛彈,還可以掛455L(100英加侖),和864L(190英加侖)的副油箱;每個機翼外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是295kg(650lb),除可掛重量相當的空對地武器外,每個外側掛架可掛2枚“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圖4.1)。飛機允許的最大外掛重量是2722kg(6000lb)。在外掛武器中也包括WE177輕型核炸彈。
“海鷂”飛機機長13.87米,翼展7.70米,機高3.45米,裝有一台帶兩對旋轉噴管的“飛馬”MK103推力換向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 9750 公斤,每個旋轉噴管均可以最後位置向前下方轉動 98.5 度,噴出風扇氣流和燃氣流,為飛機提供垂直起降、過渡飛行和正常飛行所需要的升力和動力。飛機最大垂直起飛重量 8165公斤,最大短距起飛重量 10433 公斤,最大平飛速度(高度300米)為 1186 公里/小時,最大爬升率每分鐘為10800米,垂直起降作戰半徑92公里,短距起降(滑跑300米)作戰半徑418公里,一次空中加油航程為5560公里。
“海鷂”上裝有EF-541導航、攻擊系統,顯示全部飛行數據的平視顯示器,106型雷射測距和目標跟蹤器。
“海鷂”機翼下有兩對掛架, 機身下有一中央掛架,兩側有一對埋入式掛架,最大掛載能力為 2270 公斤。典型掛載方案為一對30毫米“阿登”航炮艙、3枚454公斤炸彈、兩部“阿特拉” 155 火箭發射器,每部內裝19枚68毫米火箭彈,具有很強的對地攻擊能力。
“海鷂”攻擊機是“鷂”式GR.MK3的改型,性能上無太大變化,機體、發動機和機載系統有90%是共同的。座艙抬高了 280 毫米,改善了飛行員的視界,新裝了“蘭狐”雷達及其他電子設備。 換裝了“飛馬” 104 發動機,更改了外掛架,翼下外側掛架可掛“響尾蛇”空空飛彈,內側掛架可掛“瑪特拉”或“魚叉”式空地(空艦)飛彈,空戰能力明顯加強。在馬島戰爭中,創造了 32:0的空戰紀錄。
由於海鷂的出眾性,使得美國在獲取其技術後進行了大量的改進,目前最多版本是AV8B型號,也是裝備量最多的衍生機型(最新的為V-8B+,裝備相控陣雷達,能發射AIM-120雷達主動空空飛彈)。“純種”的英國海鷂僅僅出口了義大利印度等少數國家。
目前,“海鷂”攻擊機開始朝著超音速方向改進,使其飛行速度達到M數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