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舞,是湖北省鐘祥市土生土長的古老的傳統舞蹈之一,是由古代的竹馬燈演變而來的,早在唐代就曾有過竹馬燈的記載,在鐘祥市形成已有兩百餘年的歷史了。海馬舞主要分布於鐘祥市的東橋、客店、張家集、南湖、郢中、雙河、石牌等地。
海馬,是鐘祥市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動物。相傳三國時蜀國大將趙子龍的座騎是一匹神馬,身上布滿鱗片,潔白如雲,有著象雲海一般變幻無窮、人馬合一、戰無不勝的本領,遂被人們稱作“海馬”。這種海馬身上長著四隻眼睛,全身長滿鱗片,潔白如雲,有逢山過山,逢水過水的本領,只有智勇雙全的忠臣良將才能擁有這樣一匹神馬。後人為讚頌忠臣良將,據此,創編了海馬舞。海馬舞的主題內容是反映三國時期的戰鬥故事,通過任務和各種隊形的變化來再現當年的戰爭場面。在表演中融唱、跳、跪、打為一體的,在唱詞內容中演唱的是三國歷史故事,曲調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解放前由於生活所迫,海馬舞成了藝人們乞討的手段,解放後該舞才真正成為勞動人民自娛自樂的最好形式。海馬舞多在春節期間表演,由於人物多,舞蹈運動幅度大,演出場地一般在村頭禾場、街頭巷尾,是民俗節目中必不可少的民眾自娛活動形式之一。現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