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溝回疝

別名,定義,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臨床表現,治療,

別名

海馬溝回疝又稱小腦天幕疝,或小腦幕切跡疝

定義

小腦天幕以上的腦組織內腫瘤、血腫、梗死等病變引起腦組織體積腫大,致顳葉的海馬溝回經小腦天幕也向下膨出。
可引起以下症狀:
1、同側動脈神經受壓引起同側瞳孔一過性縮小,繼之散大固定及同側眼上視和內視障礙;
2、中腦及腦幹受壓致意識喪失,導水管變窄致腦脊液循環受阻使顱內壓增高,血管牽引過度致中腦和橋腦出血梗死發生昏迷甚至死亡;
3、中腦側移使對側中腦的大腦腳受壓;
4、壓迫大腦後動脈引起同側枕葉距狀裂腦組織出血性梗死。

解剖生理

小腦幕上緣後緣依附於橫竇溝上,前緣依附於顳骨岩部上緣,內緣游離叫小腦幕切跡。相當於小腦幕切跡的中腦內部結構從前到後是:大腦腳、黑質、紅核、動眼神經核包括網狀結構的被蓋部,導水管周圍灰質、導水管和上丘。中腦周圍腦池有3個:即腳間池、環池和四疊體池。當腦疝後出現的一些臨床症狀和體徵,都是這些組織結構受損後所產生的功能障礙的結果。在正常情況下,顳葉的溝回位於腳間池的上方;海馬回和舌回位於環池的上方;胼胝體壓部和扣帶回後部位於四疊體池的上方。因此上述不同的組織可疝入鄰近的腦池內。幕上占位性病變,最常迫使顳葉溝回突入腳間池內,即小腦幕切跡疝(顳葉溝回疝)因其疝出的位置居前,故又稱前疝。個別的情況下頂枕部占位病變可迫使海馬回後部、舌回前部、胼胝體壓部和扣帶回後部等結構疝入環池和四疊體池內,又稱後疝。有時疾病晚期,前疝和後疝聯合出現,則稱全疝;如兩側性全疝同時存在,則稱為環疝。

病理生理

(一)腦幹變化:
小腦幕切跡疝發生後,不僅中腦遭受疝入組織的直接壓迫,同時腦幹向下移位,所引起的腦幹供血障礙,不僅影響丘腦本身,也向上影響丘腦下部,向下影響腦橋甚至包括延髓。腦幹向下移位也使腦幹縱行變形、扭曲,使其內部結構改變,缺血、水腫和出血。動脈受牽拉以致血管痙攣和破裂出血使腦幹缺血或出血性損害。在旁中央支的被蓋部呈現點狀或片狀出血。繼發腦幹水腫和軟化。
(二)動眼神經改變:
顳葉溝回疝入腳間池內可直接壓迫動眼神經和它的營養血管。還可壓迫位於動眼神經上方的大腦後動脈,然後使夾在大腦後動脈和小腦上動脈的動眼神經間接受壓。也使動眼神經核附近發生缺血和出血等損害。
(三)腦脊液循環障礙:
首先是圍繞在中腦導水管周圍的腦池即腦脊液循環的必經之路梗阻。就可發生腦脊液向幕上的回流障礙。尤其是當腦幹發生受壓、變形和扭曲時造成導水管梗阻。因導水管以上的腦室系統擴大,形成腦積水,使顱內壓增高更加嚴重。
(四)引起嵌頓:
疝出的腦組織可因血流障礙而發生充血水腫以致引起嵌頓。嵌頓的腦組織發生出血、水腫和壞死,以致體積膨脹,更嚴重地壓迫腦幹。

臨床表現

小腦幕切跡疝可分為4個階段來敘述。
(一)代償期:
由於顱腔有8~10ml的代償容積,所以病變早期並不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一方面是病變性質如良性腫瘤、慢性硬膜下血腫病情進展緩慢。另一方面和病變部位有關,如大腦凸面、額葉或顱中窩部位病變出現症狀均較晚。假如惡性瘤或轉移癌病情發展快,組織反應也重。生長在中線或腦室系統、很快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而失去代償能力。
(二)早期:
腦疝的早期診斷對治療和預後十分重要。因此,對早期症狀應進行密切觀察。
1. 顱內壓增高:
如病人頭痛加劇、頻繁嘔吐、躁動不安等提示病情將迅速惡化,此時應儘早診斷和處理;
2. 意識障礙:
病人由清醒逐漸嗜睡和朦朧,對外界刺激無反應或反應差;
3. 瞳孔變化:
最初可有暫短時間的瞳孔縮小,但不易發現,以後患側瞳孔逐漸散大,對光反應遲鈍;
4. 錐體束征:
症狀輕必須注意觀察才能發現,一般表現為對側上下肢活動差,肌力弱或肌張力增高等。此時如能確診和及時治療,多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中期(中腦、腦橋上部期):即出現小腦幕切跡疝的典型症狀。
1. 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呈半昏迷狀態,對呼喚無反應。上行性網狀結構傳導中斷。
2. 病變同側瞳孔明顯散大,對光反應消失,對側瞳孔可正常;兩側眼球尚能左右擺動,提示動眼神經背側的副交感神經纖維已遭受損害。
3. 生命體徵出現明顯變化,呼吸深而慢,有的病人先快而後慢;血壓升高,脈搏慢而有力;體溫上升。
4. 錐體束征由於同側大腦腳受壓,出現對側上下肢癱瘓,包括中樞性面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反射陽性。有時由於腦幹被推擠向對側移位,致使大腦腳與對側小腦幕游離緣相擠,造成腦疝的同側偏癱。
(四)晚期:
又稱中樞衰竭期(腦橋下部、延髓期)此時腦幹受壓嚴重且時間較久,以致繼發缺血、水腫出血等改變。意識呈深度昏迷狀態,對一切刺激均無反應。兩側瞳孔均明顯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不動,呈去腦強直狀態。生命中樞開始衰竭出現潮氏或嘆息樣呼吸,脈搏頻而微弱,血壓和體溫下降,最後呼吸停止,不久心跳也停止。

治療

腦疝症狀一旦形成,應立即解除病因如清除血腫,切除腫瘤並行腦室穿刺引流,靜脈給脫水藥。在病因清除後瞳孔可恢復正常,意識狀態好轉。如瞳孔、意識無改變,估計腦疝已嵌頓時,可先試用頭低位,經腰穿快速推注10~20ml生理鹽水,有時症狀可得到改善。也可在開窗處用手指或腦壓板抬起顳葉,如腦脊液向上湧出,同時瞳孔縮小提示腦疝已復位。也有採用小腦幕切開的方法,抬起顳葉剪開小腦幕切跡緣,使嵌頓的腦組織得到緩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