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切變線,顧名思義就是由海風形成的切變線。在沿海地區,很多情況下會存在海陸風環流。白天因為海洋表面冷而陸地表面暖,使得風由海面向陸地吹拂形成海風。一般的海風可以深入內陸20-30km的地區甚至更遠。而當一個地區三面環海甚至四面環海,形成的海風在某一地區交匯便會形成海風切變線。因此可見海風切變線其高度不是很高,一般在925HPa之下。在我國,存在海風切變線的地方不是很多,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雷州半島(這兩個半島海風切變線分布最明顯,對當地影響也很大),海南島和台灣島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風切變線
- 特點:並不至於成雲致雨
- 對象:低壓系統
- 如:山東半島
影響,系統說明,
影響
從高度來看,雖然海風切變線的高度並不至於成雲致雨,但是,來自於不同海面不同性質的空氣交匯形成的海風切變線卻對外來系統(尤其是低壓系統)對該地區的作用影響卻很大。下面以山東半島和雷州半島為例說明海風切變線對低壓
系統說明
舉例說明
山東半島海風來自於北黃海和南黃海,半島南部盛行東南海風,北部盛行東北海風,而夏季北黃海水溫要低於南黃海,因此形成了一種具有冷暖交匯性質的海風切變線,這條切變線並不是嚴格位於半島中軸線,而是略微偏南一些。其本身就存在一種不穩定的性質。當有外來的低值系統(比如氣旋,倒槽,低空低渦等)逼近時,該不穩定的性質便會觸發,使得系統降水量增大,而半島南部受相對溫暖的空氣控制,暖濕上升會帶來降雨因此降水增大的地點半島南部更明顯一些,這也是為何熱帶氣旋中心遠在南黃海與東海交界處而強降水帶卻會向北延伸影響半島的原因所在。
雷州半島海風來自於北部灣和南海,由於該地區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因此大部地區盛行風為西南,而雷州半島由於海風的存在使得其南海沿岸一帶低空有東南風,北部灣沿岸一帶有西南風,於是便會形成一條西南風與東南風的暖式切變線,當有西南季風雲團,颱風或其它來自於南方的低壓系統影響,這條暖式切變線會被誘發,加上暖式切變線降水大多分布在切變線的前部東南風盛行區,因此往往雷州半島東部降水偏大而西部降水偏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