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熱量收支

海面熱量淨收支是由海面獲得太陽短波輻射量扣除洋面由於長波有效輻射、感熱傳輸、潛熱輸送所損耗的熱量後剩餘的(淨得)熱量。熱量淨收支年平均分布南、北部海區具有不同的特點:大致18°N以北(包括南海北部和北部灣)是以黑潮主幹區為中心,最大值為-100~-150瓦每平方米的負值區,由此絕對值向兩側減小,在渤海及黃海西部轉為正值,零值線位於122°E經線上。18°N以南均為正值,且向南逐漸增大,在赤道附近達到最大50-75瓦每平方米。就年平均而言,以黑潮主幹區為中心的東海及南海北部是熱量虧損區,赤道及熱帶區域海面是熱量盈餘區。虧損區的失熱量主要通過黑潮和台灣暖流的洋流輸送得以補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面熱量收支
  • 外文名:Sea surface heat budget
  • 釋義:剩餘的(淨得)熱量
  • 特點1:18°N以北以黑潮主幹區為中心
  • 特點2:18°N以南均為正值
  • 分布:赤道及熱帶區域海面是熱量盈餘區
簡介,差異,變化類型,

簡介

海面熱量淨收支是由海面獲得太陽短波輻射量扣除洋面由於長波有效輻射、感熱傳輸、潛熱輸送所損耗的熱量後剩餘的(淨得)熱量。熱量淨收支年平均分布南、北部海區具有不同的特點:大致18°N以北(包括南海北部和北部灣)是以黑潮主幹區為中心,最大值為-100~-150瓦每平方米的負值區,由此絕對值向兩側減小,在渤海及黃海西部轉為正值,零值線位於122°E經線上。18°N以南均為正值,且向南逐漸增大,在赤道附近達到最大50-75瓦每平方米。就年平均而言,以黑潮主幹區為中心的東海及南海北部是熱量虧損區,赤道及熱帶區域海面是熱量盈餘區。虧損區的失熱量主要通過黑潮和台灣暖流的洋流輸送得以補充。

差異

海面熱量淨收支分布各月之間差異較大。1月,淨收支零線位於8°N附近,8°N緯度以南的赤道海域為正值,即海洋從大氣獲得熱量,以北的海域為負值,海洋失熱南海中部和北部變化於-50~-150瓦每平方米之間,至黑潮水域急劇增加到-300瓦每平方米。東海西側及黃、渤海失熱量大大降低,近岸約-100瓦每平方米。7月,除了呂宋島西面由於雲雨多,海面熱量淨收支出現負值外,其他海區均為正值。南海數值較小,只有0~70瓦每平方米,東海得熱較多,淨收支為100~150瓦每平方米。中國近海的海面淨得熱量以黃海為最大,而且西側大於東側,達150~180瓦每平方米。

變化類型

熱量淨收支的年變化可分成四種類型:赤道海域,各月均為正值,並呈微弱的雙峰型變化,2~4月最高,9月次高,12月及7月最低;18°N以南至8°N附近熱帶海域,各月分布趨勢呈雙峰型變化,4月(或者5月)及9月出現高值,7月、12月出現低值,3~9月為正值,10月至翌年1月為負值,但年平均為正值,海面淨得熱;南海北部及東海、黃海東部都單峰型變化,冬季月份為負,夏季月份為正,年平均為負值,海面失去熱量。黑潮主幹區5~8月為正值,峰值出現在7月;南海北部正值延長至4~9月,峰值在6月或5~7月。圖渤海及黃海西側為單峰型變化,峰值出現在5月,由於正值出現的時間長,數值也較大,因而年平均為正值,海面得熱大於失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