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雅西是有名的牧師和宣教士,1835年出生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一個牧師的家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雅西
- 外文名:Jesse Boardman Hartwell
- 別名:雅西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南卡羅萊納州
- 出生日期:1835
- 逝世日期:1912
- 職業:牧師
人物評價,人物生平,
人物評價
基督教美南浸信會在華北的宣教先驅,其貢獻有如晏馬太對華東浸信會,羅孝全對華南浸信會的貢獻一樣,為後人所記念。
人物生平
海雅西(Jesse Boardman Hartwell)於1835年出生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一個牧師的家中,父親除牧養教會工作外,還兼任教師。母親信仰虔誠,勤勞賢慧。因夫君日夜忙碌,無暇多顧家務,養育及教導兒女的擔子就落在她身上。基督化的家庭氛圍,父母的嘉言懿行深深地影響了小海雅西,以至於他年幼時即喜愛向小夥伴們傳福音。他儼然以臨時牧師的地位自居,在綠樹濃蔭下,招聚並帶領小朋友們敬拜神。左鄰右舍的小孩子們都很愛聽他講說聖經和耶穌的故事。其宣教和領袖之天賦自小即顯露出來。
當他八、九歲的時候,常於臨睡前,跟姐姐們在床前祈禱。每日若作了錯事,或不開心的時候,他必定獨自找個安靜的地方向上帝傾訴。故他從小就養成了祈禱的習慣,並積累不少屬靈的經驗。事實上,他很早即已重生得救,但須按照當地教會的規矩,到15歲才受浸成為教會的會友。
海雅西17歲時,進入阿拉巴馬州浩德大學讀書。在校期間,海雅西組織了一個基督徒團契,為尚未信主的同學禱告,並向他們傳福音。待時機成熟後,他們舉辦了一個奮興布道大會,聖靈作工,使許多老師同學悔改信主,甚至外校同學也被吸引來參加他們的聚會,復興之火在校園內燃燒起來。
在浩德大學完成學業後,海雅西回到南卡州吉林非勒城福爾門大學讀書。畢業後,進入神學院深造。1858年海雅西23歲時,被按立為牧師。同年7月,美南浸會海外傳道部差派他去中國宣教,也因此了卻父母多年來的夙願。原來海雅西的父母就有志於前往異邦傳福音,只是一直未能如願,故不得不寄希望於下一代。在他們尚未有兒女之前,就常常為此懇切地祈禱,因他們深信在神沒有難成的事。結果,他們不但生了幾個女兒,而且還生了一個有聰明而又能幹的兒子,這就是日後成為牧師和宣教士的海雅西。
當海雅西出生時,恰巧他父母的至友賴路得牧師遠道來訪,他們一同跪在床前把新生的嬰兒奉獻給神,並且給他取名叫鮑德曼(Boardman)。這是一位在印度傳道的宣教士的名字,取這名字的意思就是希望這個男孩長大之後,能夠追隨鮑德曼之腳蹤,到異邦之地傳福音。同時父親還沿用自己的名字,給他取名叫雅西(Jesse)。
海雅西果然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1858年冬,年僅23歲的海雅西牧師,便帶著他新婚妻子周以利沙女士(Miss Eliza Juvett)從紐約起程前往中國。在旅途中,他一有空,便找船員們談道,不少船員因他所傳的福音而接受了基督的救恩。一天黃昏,他所乘的那艘帆船,在狂風巨浪中搖搖欲墜,全船的人皆大聲哀號,驚慌失措。惟有海雅西牧師夫婦安靜地跪在船艙里禱告,求神止息風浪,保守眾人平安。不久果然風平浪靜,全船的人莫不為此歡欣感謝神。經過70多天的航行,海雅西夫婦才抵達香港。然後由香港轉往上海,在那裡學習中文。七個月後,海雅西竟能用中文講道了。
1860年底,海雅西夫婦抵達山東的煙臺。次年1月,便遷居登州府(今蓬萊)。從此便開始了千辛萬苦的福音拓荒工作。他們初抵蓬萊時,人地兩生,困難重重。光是租房子的問題,就令他們傷透了腦筋。因為當地居民對西人懷有疑懼和敵意,所以誰都不肯租房子給他們。幾經周折,最後總算租到一所平房居住。這所平房,日後就成了浸信會在山東的第一所教會。
在迷信與排外情緒很強的環境裡傳福音絕非易事,例如,教海雅西山東方言的老師吳蠢樵先生,一見面就對海雅西說:“我的條件是,教書儘管教書,我可不能信道。”後來,由於海牧師的真誠與愛心,這位吳先生居然相信了耶穌,並且接受浸禮加入教會成為會友。由於他信仰誠篤,熱心事奉神,不久被選立為執事,稍後又被按立為牧師,因此,他成為山東省浸信會的第一位執事,也是蓬萊的第一位中國籍牧師。
在海雅西夫婦不懈努力之下,到1862年時,他們已帶領八個人信主,於是就建立起一個教會,這就是華北地區的第一個浸信會所屬的教會。此後,海雅西以此為基地,經常到鄰近的黃縣、招遠、平度、煙臺等地傳福音,相繼建立了幾個教會。有些信徒信主的經歷和見證非常感人,例如黃縣有一位信徒,當他聽信福音重生得救之後,不顧嚴冬寒冷,到黃縣南門外護城河裡,用石頭打破冰面,在眾人的圍觀之下,接受了浸禮。受浸之後,他更是大發熱心,到處傳講基督救世的福音,勸化凡與他接觸的人歸主。這人就是日後黃縣浸信會的臧雨亭牧師。
除宣教工作外,海雅西牧師亦十分注重神學教育。1893年,他在蓬萊創辦了一個神學班,每天上課兩次,以查考聖經、培靈,和栽培教會領袖為宗旨。這就是華北第一所浸信會神學院的雛型。後來有美國人布希先生(Mr. J. C. Bush)為紀念他的父母,捐獻美金萬元,用以擴建神學院。海雅西就用這筆捐款,在黃縣東門外興建起一幢樓房,興辦起一所“布式神道學校”,為教會培訓傳道人才。他的師母也在蓬萊創辦了一所女子學校,這就是華北女校的前身。
海雅西當時所處的是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環境十分險惡。他和妻子到達蓬萊不久,就
碰上槍匪的騷亂,蓬萊四周的難民,都紛紛逃往城裡避難。城內的官兵,為保城池安全,緊鎖住城門,嚴密把守。城外的難民無路可逃,眼看難逃劫殺的厄運,便大聲哀哭。海雅西夫婦見狀,冒著危險用繩子在城牆上把城外的難民一個個地拉上來。他們在自己的院子裡設立了臨時難民營,送食物給難民,又為那些傷病的難民治病療傷,同時也把福音傳給他們。由於他們的愛心,使許多難民受感動歸向基督。
碰上槍匪的騷亂,蓬萊四周的難民,都紛紛逃往城裡避難。城內的官兵,為保城池安全,緊鎖住城門,嚴密把守。城外的難民無路可逃,眼看難逃劫殺的厄運,便大聲哀哭。海雅西夫婦見狀,冒著危險用繩子在城牆上把城外的難民一個個地拉上來。他們在自己的院子裡設立了臨時難民營,送食物給難民,又為那些傷病的難民治病療傷,同時也把福音傳給他們。由於他們的愛心,使許多難民受感動歸向基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方上的匪亂尚未平定,又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之亂。這場長達十數年的戰亂也波及到山東,有兩位宣教士為了保護珠璣村的村民而獻上了自己的生命。海雅西雖多次歷經風波,但總算得以平安無恙度過。
在1894年的中日戰爭中,蓬萊也遭到日本戰艦轟擊,海雅西等西方宣教士也曾受到炮彈的威脅,好在有驚無險。最為可怕的是發生於1900年的“庚子之亂”,在這場義和團之亂中,許多西方宣教士,以及中國的牧師、傳道和信徒等,都被暴亂的民眾所殺害。特別是平度的教會,更是遭受到空前的浩劫。一位老傳道被活活打死,兩位信徒被活埋,還有一些信徒被監禁,受酷刑。有一位信徒遭受毒打多年以後,背上仍留有疤痕。他就是日後平度浸信會被稱為“天國的健將”的李壽亭牧師。
多年的勞碌奔波,使海雅西的身體大受虧損。1897年,他的健康瀕於崩潰的地步,只好遵醫囑放下工作,南下廣州看病。體檢後,醫生對他說:“你應當趕快預備你的後事”,沒想到他卻安詳地回答說:“不妨,不妨,我被召的日期是1912年,現在還早啦。”結果不久他果真恢復了健康,再次返回山東工作。也果然如他所預期的,1912年12月,他的人生才走到了盡頭。在眾親友的環繞下,他在病榻上安然去世,魂歸天家。在世享年77歲。
海雅西遺有七個子女,其中有四個留在中國,繼承其未竟之事業,從事傳道及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