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唱鳳凰,泰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項目保護單位是蘇陳鎮文化站、京泰路街道文化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陵唱鳳凰
- 類別:傳統音樂
歷史淵源,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唱鳳凰”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文藝形式。鳳凰是泰州地區人民民眾一種理想的吉祥鳥。雞頭、蛇頸、燕頜、龜背、魚尾,無彩色,高六尺許。其興威而美。“有鳳凰部落無寶地”之說。鳳凰是人們理想中的美麗的吉祥鳥。是一種圖騰,一種象徵。
“唱鳳凰”源於泰州民間傳說《鳳凰姑娘》。早先,泰州東門外周遭四十八村,突發瘟疫,亡者無數,名醫張洛民亦染繼斌臥床。長女鳳凰承父志,隻身東去黃海小島尋藥,途遇妖魔言:“守島三千載,專為護草參,誰敢來摘取,變作煤泥墩”。鳳凰不顧威脅,毅然采參返程。至東門外,忽地風雨大作,受電身亡。雖死猶緊抱草參倒伏於迎春橋。過後,墩上長滿可解故病員的草藥,民乃得救。後來,泰州先民為此墩為“鳳凰墩”。每當春節來臨,泰州的老百姓用竹蔑、彩紙紮成象徵吉祥的鳳凰鳥,敲起鑼,打起鼓頌唱為救治鄉親父老,不顧個人安危,隻身去黃海小島採藥而犧牲的“鳳凰姑娘”。世代傳唱,並逐漸沿為風俗,化作一種道德規範,文化精神,影響著泰州人的舉止、操守、情感、言行。
社會影響
唱鳳凰反映了泰州人民的信仰和民間習俗,唱詞直接反應了當時歷史現狀,民眾生活、民間文化等,對研究泰州歷史有一定的價值,也是一種歷史的見證。扎制的鳳凰是人民民眾喜愛的理想中的吉祥鳥,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唱詞是泰州地區民間文化的生動體現,既上口又押韻,有較高的地方傳統文化價值。“唱鳳凰”吉祥、喜慶、古樸,唱詞易編,民眾喜愛。它可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配合黨的中心工作,讓人們在這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中接受教育,同時也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隨著文化娛樂多元化的到來,電視、網路等現代傳媒的普及,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多樣化,對“唱鳳凰”的興趣逐漸淡漠。“唱鳳凰”的隊伍日漸減少,年輕人參與的較少,我們將通過民眾性的文化活動,培訓練習“唱鳳凰”,讓這古老的民間藝術文化形式活躍在民間,走上民眾文藝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