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市天主教耶穌聖心堂

海門鎮天主堂(海門耶穌聖心堂),始建於清鹹豐四年(1854),法籍神甫李季芳來海門茅家鎮(今海門鎮)傳教,在今江海路西側購買土地,建造平房10多間,開辦學校,其中南邊兩間闢為一所小教堂,即耶穌聖心堂的前身。清光緒九年(1883),在小教堂南邊另闢面積約350平方米的基地,建造一所山牆面向東、中式九架七大間寬敞高大的教堂,作為海門總鐸區座堂,奉耶穌聖心為主保,取名“耶穌聖心堂”,原小教堂改作他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門市天主教耶穌聖心堂
  • 地方:海門市
  • 別名:海門耶穌聖心堂
  • 始建於:清鹹豐四年
1926年8月,羅馬教廷宣布設立“宗座代牧區”,即海門教區,管轄江蘇省崇明(1959年劃歸上海)、海門、南通、如皋、靖江、泰興等縣市,委任原通海總鐸朱開敏為海門教區首任國籍主教,代教宗管理海門教區教務。是年9月,朱開敏主教前往羅馬晉見比約十一世教皇,並在聖伯多祿大教堂接受其祝聖,遂後赴歐美各國考察。1927年3月,朱主教回國後在海門茅家鎮耶穌聖心堂(今海門鎮天主堂)舉行就職典禮。從此,該堂成了主教的座堂和教區的活動中心,神甫祝聖、修女發願等大禮彌撒均在這裡舉行。
海門教區建立後,創辦各項事業,開展傳教活動。先後在茅家鎮建造主心修院、錫類中學和國小、廣濟醫院及自來水塔等建築物。開辦修道院、嬰德會(會址崇明)、育嬰堂等。建立公教進行會、公教青年會、聖母會等宗教團體,培養多批神甫、修女。
1931年,教堂興修擴建,在教堂南北兩側添建耳屋兩間,擴建面積約200平方米,教堂總面積有550平方米,可容納教徒900多人。教堂正面山牆頂端豎立著的大十字架,威嚴高聳。中大門兩旁牆面,寫有康熙皇帝所題的一幅楹聯“無始無終先作形聲真主宰”、“宣仁宣義聿照拯濟大權衡”。正中牆面上有一橫批“萬有真原”,南邊北邊門上額分別對稱書有“德海”、“寵源”4字。最令人注目的是牆面上還雕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雙龍戲珠,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教堂內設祭台4張:正中主祭台耶穌聖心像,兩旁對聯是“披身顯示神火”、“舉手降福眾生”;左祭台若瑟像,右祭台瑪利亞像;右前祭台西滿像。右祭台與右前祭台之間設有唱經班座席,置特大鋼管風琴1架。每當主日,柔和優美典雅的琴聲伴隨著教徒的聲樂,在教堂里縈繞,神秘、祥和而又寧靜。低吟和諧、輕瀉而出的音韻,讓虔誠的教徒們忘卻疲勞和憂慮。教堂內前後橫樑各設一匾,分別書有“榮主救靈”、“良善心謙”8個大字,時刻潔淨教徒心靈。教堂內還設有神功架、講道台、跪凳、座椅、14處苦路像等,設備齊全。每逢天主教大瞻禮日,教堂內張燈結彩,教徒們一起祈禱國泰民安,歌頌“天主受享榮福於天,良人受享太平於地”!
1960年,海門教區主教公署遷往南通後,耶穌聖心堂作為海門總鐸及本堂區座堂,宗教活動照常進行。
“文化大革命”中,宗教活動被迫停止,教堂房屋被作他用。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1980年,海門鎮天主堂歸還教會。經過修繕後的這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風格的天主教堂,主體風格基本保持原貌,可容納教徒700人左右。 1981年4月19日(耶穌復活瞻禮日),遠近教徒紛至沓來參加教堂重新恢復開放典禮。1988年12月,該堂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珍藏著一幅1926年版的海門教區區劃和教堂分布圖。
展示新貌【改革開放春風催生教堂展新姿,教會活動豐富多彩創特色,一舉成為“江蘇省、南通市模範宗教活動場所” 】
海門是沿海開放較早的城市之一。在1995年海門市區舊城改造中,耶穌聖心堂前邊的一排平房改建成一幢二層樓房。為了適應城市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需要,1998年,教堂進行了原地翻建,平面為“拉丁十字型”,立面為典型的哥德式建築風格,鐘樓高37米。教堂坐西面東,多門多窗,面積擴至650平方米,可容納教徒1000多人。2000年,將一幢平房翻建成兩幢辦公、生活用樓。2006年教堂再次修繕,更換門窗,粉刷油漆一新。現聖堂底層的正門為尖拱型,門正上方以大圓形彩色玻璃嵌入立式耶穌聖心像,慈祥可親,只要你步入教堂大門即可面觀。教堂屋頂是哥德式建築特有的尖屋頂,上方豎立著十字架,晚上射燈照耀,光芒四射。屋頂牆面上的窗子用彩色聖像玻璃鑲嵌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充滿神秘,給人以深深的震撼,使人頓有莊嚴、肅穆、偉麗之感。聖堂內有兩排縱柱共14根,柱頭上懸掛著十幅對聯。正中設有一大祭台,祭台西面是耶穌聖心像,祭台北側是若瑟像,南側為瑪利亞像。左右兩側“耳朵”設有唱經班座席。堂內有風琴、神功架、苦路像、講道台、跪凳、音響等,設備齊全。聖堂外綠樹成蔭,四季花香,環境整潔,清靜幽雅,實現了綠化、硬化、淨化、亮化、美化,成為市區又一個參觀旅遊景點。
創辦了教區首個閱覽室,藏有圖書、報刊3000多冊(份),涵蓋了政治、法律、文學、科技、少兒、種養殖、醫療保健、社交、生活、文摘、書法、辭書、宗教、聖書等諸多方面,為教徒們創造了學習政策法規、時事政治、科技文化、信仰知識的良好環境,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常在教堂、科學技術常進教堂、優秀文學常駐教堂和提高教徒們愛國主義覺悟與信仰素質、增強教徒們法制意識與科技致富能力的目標。
近年來,海門鎮天主堂舉辦了豐富多彩、富有特色與成效的系列活動。知識競賽:由神甫、修女、教徒參加的“宗教政策法規、公民道德規範”知識競賽活動,得到《南通日報》、《海門日報》、“海門電視台”、“海門廣播電台”的大力宣傳;組織教徒參加南通市“海盟杯”宗教政策法規電視競賽活動,榮獲三等獎。文藝演出:組織教徒合唱團,參加了海門市廣播電台在人民大劇院舉辦的“信合杯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歌唱大賽”,一首抗戰歌曲《黃水謠》表達了全市天主教教徒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徒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連續十四年成功舉辦了“聖誕晚會”;在江海風情園舉行過“看美好家鄉,贊造物奇妙”篝火晚會。參觀學習:富有新意地將朝聖活動與參觀上海“東方明珠塔”、“孫橋現代化農業開發區”、“世紀公園”有機結合起來,既使教徒們得到信仰上的滿足,又開闊了眼界,增強了愛國心;組織神甫、修女、教徒到浙西大峽谷、太湖源參觀學習,提升愛國愛教思想素質。服務社會:組織18名神甫、修女、教徒義務獻血3600毫升,實踐了基督之愛;成立愛心小組,建立活動章程,明確服務宗旨、內容和對象,並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服務活動;在抗擊非典期間,組建青年教徒參加的志願者服務小分隊,放棄假日休息時間,配合黨和政府積極開展抗擊非典服務活動,發放宣傳資料2萬多份,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扶危濟困”的優良傳統,捐資10多萬元支援海嘯、地震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為在海學習的來自災區的百名四川理縣少數民族學生贈送了價值8000元的羊毛褲。
海門鎮天主堂積極引導廣大教徒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努力成為虔誠的宗教信仰者,熱忱的愛國者、勤勞的經濟建設參與者、忠誠的和諧社會構建者,並在市政協常委、本堂神甫姚建輝的帶領下與全市百萬人民一道積極為海門經濟社會繁榮發展作貢獻。該堂於1998年被評為“南通市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先進集體”;2000—2001年度被評為“南通市文明宗教活動場所”; 2002年12月被評為省“五好堂點”;2003年分別被評為“江蘇省模範宗教活動場所”、“海門市宗教活動場所管理工作先進集體”;2004-2005年度被評為“南通市模範宗教活動場所”。2006年度被評為“海門市建設‘班子強、管理好、風氣正、環境美’宗教活動場所先進集體”。2008年2月被評為“2006-2007年度南通市模範宗教活動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