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全案跋代

《海運全案跋代》是魏源所著作品,出自於《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海運全案跋代
  • 作者:魏源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今之譚海運者,鹹謂以變通河道之窮,河道通則無所用之。此但為運道言,而未為漕事言也;抑但可為江西、湖廣之漕言,而未可為江蘇之漕言也。江、廣賦輕而船重,抵淮遲,汛漲輒虞堵閉,故言漕事則易,而運道則難;江蘇賦重而船輕,抵淮早,汛前尚可籌渡,故言運道則易,而漕事則難。然江、廣之船,去河遠,去海尤遠,終不能不以運道之通塞為利弊;若江蘇之船,去河近,去海尤近,並不以運道之通塞為利弊。臣守土官,所職司者漕耳,請專言漕事。
蘇、松、常、鎮、太倉四府一州之漕,賦額幾半天下,而其每歲例給旗丁之運費,則為銀三十六萬九千九百兩,為米四十一萬一千八百九十三石,計米折價,直銀九十三萬六千七百五十九兩,總計給丁銀米二項,為銀百二十九萬五千七百五十八兩。上之出於國帑者如此,而下之所以津貼幫船者,殆不啻再倍過之。通計公私所費,幾數兩而致一石。官非樂為給也,民非樂為出也,丁非盡飽厚利也。軍船行數千里之運河,過淺過閘有費,督運催 有費,淮安通壩驗米又有費,亦知其所從出乎?出於彼者必取於此,而公私名實之不符,有所贏者必有所絀,而良莠強弱之不平,吏治何由而清,民氣何由而靖?惟海運則糧百六十三萬三千餘石,而計費僅百四十萬,抵漕項銀米之數所溢無幾,而幫船之浮費絲毫無有焉。誠使決而行之,永垂定製,不經閘河,不飽重壑,則但動漕項正帑,已足辦公。舉百餘年丁費之重累,一旦釋然如沉疴之去體,豈非東南一大快幸事哉!【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清道光進士,官至高郵知州。從劉逢祿學《公羊春秋》,主張通經致用,與龔自珍同屬今文經學派。曾代江蘇布政使賀長齡編成《皇朝經世文編》,開啟一代學風。鴉片戰爭時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參與浙東抗英。痛憤時事,撰成《聖武記》,又受林則徐囑託,編成《海國圖志》。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技藝,製造槍炮輪船,加強海防,抵禦外國侵略。提倡辦民用工業。要求改革漕運、鹽法,減輕賦稅,兼顧商人利益。強調“變古愈盡,便民愈甚”。詩文風格遒勁。著作已編成《魏源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