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簡介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誕生,這一歷史機緣把泰州和人民海軍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作為人民海軍的誕生地,泰州被譽為“水兵母親城”。為充分展示人民海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光輝歷程,激勵和鼓舞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經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1999年4月,一座投資1200萬元,占地34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在泰州白馬鎮落成,紀念館包含“人民海軍誕生地舊址”和新館兩部分。
舊址原為王姓地主莊園,始建於明末清初。1949年4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三野)司令部暨東、中集團軍渡江戰役指揮部設在泰州白馬廟地主莊園,三野首長粟裕、張震、張愛萍就在此指揮了舉世聞名的渡江戰役。同年4月23日,為適應渡江戰役的勝利形勢,接受國民黨起義投誠艦艇,奉中央軍委電令,在此組建華東軍區海軍,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頒發命令確定1949年4月23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日,江蘇泰州白馬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從此,泰州白馬廟被載入解放軍的光榮史冊。渡江戰役勝利後,舊址受到有效保護並進行了多項局部修繕,加築了磚底花牆,使舊址組成完整庭院正式對外開放。1996年8月地級泰州市組建後,將舊址管理機構上劃,列為泰州市文化局直屬事業單位。
海軍誕生地舊址占地1500平方米左右,建築面積近800平方米,現存有清式二層小樓一座及平方數間,樓上為三野渡江戰役指揮中心,復原了原會議場景;陳列有發報機、放大鏡、馬燈、行軍茶杯等一些文物資料,樓下為粟裕、張震、張愛萍三位將軍的臥室兼辦公室。陳列有當年粟裕睡過的雕花木榻及木箱、茶几、太師椅、馬燈、燈櫃、銅盆等50餘件文物用品,並按歷史舊貌復原了大門,儀廳等,恢復了地主莊園當年原貌,舊址內現有四個展區六個展室。再現了當年三野渡江作戰指揮機關運籌帷幄,決戰長江天塹的歷史場景。1982年公布為江蘇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和1997年相繼被公布為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和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舊址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4月,海軍誕生50周年之際,在舊址西側300米處興建了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專家齊康教授擔綱設計,主體建築外形像軍艦,室外廣場左側豎有象徵海軍艦船的高桅桿。廣場上陳列了一批海軍退役裝備。有飛機、艦炮、魚雷、飛彈等。海軍成立60周年,泰州市委、市政府投資再次對紀念館進行館區環境維護和展廳改陳設計。改建後的紀念館展廳內運用實物、圖片、模型等多種表現形式和聲、光、電等多種科技手段,復原了多個歷史場景,設定了多媒體背投、觸控螢幕、互動裝置以及中央軍委關於海軍成立日期的批覆等多幅珍貴文檔資料,方便觀眾查閱觀看。豐富了紀念館陳列展示內容,達到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有機統一。紀念館從“近代滄桑”、“白馬建軍”、“威震海疆”、“發展壯大”、“魚水情深”五大主題全面展示人民海軍自白馬建軍至今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廣場及室內分別新增陳列了一批海軍退役的超黃蜂直升機、艦炮、魚雷、飛彈、飛機艦艇模型、海軍服飾等實物裝備,真正集教育、觀賞、旅遊於一體。
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堅持“弘揚傳統、激勵後人、服務社會“的宗旨,以社會效益為目標,堅持“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免費接待了大批部隊和未成年參觀者,充分利用紀念館豐富的精神文明內涵,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每年4月23日海軍誕生日,眾多海軍畢業學員及海軍國防生徒步拉練至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海軍指揮學院每年的應屆畢業生都在紀念館舉行畢業宣誓儀式。渡江戰役勝利紀念日,邀請海軍戰鬥英模王維福、劉際藩、海軍戰鬥英雄秦衛邦、以及江浙滬參加渡江戰役的老戰士到海軍誕生地紀念館講述戰鬥事跡;“七一”黨的生日,“八一”建軍節等重大節日,在海軍誕生地紀念館舉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絡繹不絕;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已與五十多所院校建立共建關係,成為這些院校的愛國主義德育基地。近年來紀念館先後把展覽送向社會、送向院校、送向基層官兵,利用“走出去、請進來”,最大限度的提升教育功能。一方面組織流動展到海軍登入艦支隊、海軍“泰州艦”、泰州軍分區、泰州海軍中學,拓展教育領域。另一方面,邀請軍事理論專家印志均、李大光、海軍史專家張煒等教授來泰,為市級機關、大專院校學生、基層鄉鎮幹部舉辦了60多場次的《中國周邊國防形勢報告》講座。通過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擴大了紀念館的影響力和功能,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開館十多年來紀念館已接待來賓300多萬人次,部隊將軍首長視察500餘次。中共中央原總書記胡錦濤、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遲浩田將軍,時任海軍司令石雲生、政委楊懷慶、劉曉江、苗華,現任海軍司令員沈金龍。原中央組織部部長張全景,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原全國政協常委李景上將,原常駐聯合國大使秦華孫,海軍原司令員張連忠,海軍原政委魏金山,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曉光,海軍東海、南海、北海艦隊司令員、政委等各級領導均來館視察,並給予了紀念館充分肯定。紀念館先後獲得全國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雙擁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白馬廟
白馬廟是泰州市革命老區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抗日戰爭時期,白馬廟地區就建立了中共黨的組織。解放戰爭時期,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黨中央及時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促進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和組織這個勝利的各項方針,進一步武裝了全黨全軍的思想。
白馬廟來歷
1949年4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首長粟裕、張震等奉中央軍委命令,率部南下,抵泰州市白馬廟,在王氏小樓設立渡江戰役指揮部。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粟、張首長在白馬廟指揮部指揮東、中兩路集團軍第七、八、九、十兵團的渡江作戰,解放了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4月23日,在白馬廟指揮部組成華東區海軍機關,這是人民海軍建立的標誌。
1989年3月,中央軍委確定“四·二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日,白馬廟為海軍誕生地。從此,泰州市白馬廟被正式載入我軍的光榮史冊。 全國解放後,白馬廟先後建過榮軍學校、康復醫院、工農幹校、速成中學和畜收獸醫學校。
198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泰州市白馬廟的渡江指揮部舊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愛萍同志為白馬廟紀念碑題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碑文。中共泰州市委員會、泰州市人民政府和
白馬鎮幹部、民眾,非常重視白馬廟革命遺址的修復和保護工作,在省文化廳、省文管會的大力支持下,白馬廟分期修復工程已經逐步竣工。
白馬廟陳列室
白馬廟陳列室,史料翔實,內容豐富。全室闢為兩大部分。介紹和反映了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的磅礴氣勢。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誕生、為新中國戰鬥、向現代化進軍的艱苦歷程。在中央辦公廳、中央檔案館、中央軍委檔案館等單位的熱情關心支持下,得到了一批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照片,真實地再現了我軍高級指揮員在白馬廟小樓運籌、決勝行里的英姿。陳列的史料中,有毛澤東主席給粟裕、張震等同志的電報;有三野司令部在白馬廟本部向中央傳送的報告;有陳毅司令員、葉飛司令員親臨前線視察的珍貴照片;有張愛萍部長給中共
泰縣委員會黨史工委的親筆信函;有劉瑞龍、管文蔚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回憶節錄;還有泰州市人民全力支前,修路架橋,迎接大軍南下的彩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