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西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地理位置:雲南省祥雲縣禾甸鎮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72畝(其中:田331畝,地1041畝),人均耕地1.29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蠶桑、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238.5畝;水面面積40畝,其中養殖面積3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284戶飲用井水。有284戶通電,有15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5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5.99%和55.9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2戶(分別占總數的53.52%和46.48%)。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3輛,機車146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6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500畝,有效灌溉率為36.4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38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收入35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0萬元,占總收入的42.02%;畜牧業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21.8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9頭,無肉牛、肉羊);
漁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2.24%;第二、三產業收入115萬元,占總收入的32.21%;工資性收入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2人(占勞動力的11.46%)在省內務工72人,到省外務工5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烤菸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2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生豬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84戶,共鄉村人口1076人,其中男性562人,女性514人。其中農業人口1065人,勞動力669人。該村以白族為主(是白、漢族混居地),其中白族1064人,漢族12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82人,參合率92.21%;享受低保8人(人員名單:代長元、何建華、羅翠芳、張樹銀、楊仕發、張樹琴、何紹花、楊建榮)。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 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82人,參合率92.21%;享受低保8人(人員名單:代長元、何建華、羅翠芳、張樹銀、楊仕發、張樹琴、何紹花、楊建榮)。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 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茨芭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禾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2人,其中小學生83人,中學生49人。
海西自然村轄三個村民小組,分為海西和小海西,總人口1100人,耕地1200多畝,本村始遷於明清年間,村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靠勤勞雙手辛苦勞作,養家餬口,到了清朝時期,來了一個名叫楊中文的土司(該土司的先輩為朝廷立了功,皇帝便頒布了聖旨封他為土司,並在海西賜了給他300多畝土地,該土司便靠收繳田租過日子,在禾甸方圓幾十里都有他的土地。直到解放土改後,才取消了他家占據百餘年的土地權,當時他還在家裡設了牢房,專門用於關押抗租和交納不起田租的百姓。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和剩餘勞動力的轉移上,全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村人口總數的30%,外出勞務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50%。該村村民主要種植烤菸、蠶桑等農作物。
海西自然村轄三個村民小組,分為海西和小海西,總人口1100人,耕地1200多畝,本村始遷於明清年間,村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靠勤勞雙手辛苦勞作,養家餬口,到了清朝時期,來了一個名叫楊中文的土司(該土司的先輩為朝廷立了功,皇帝便頒布了聖旨封他為土司,並在海西賜了給他300多畝土地,該土司便靠收繳田租過日子,在禾甸方圓幾十里都有他的土地。直到解放土改後,才取消了他家占據百餘年的土地權,當時他還在家裡設了牢房,專門用於關押抗租和交納不起田租的百姓。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和剩餘勞動力的轉移上,全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村人口總數的30%,外出勞務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50%。該村村民主要種植烤菸、蠶桑等農作物。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59.1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7.55萬元,有固定資產0.4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組財務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35人,黨員中男黨員28人,女黨員7人。該村設有團支部3個(設在本村),團員2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基礎設施落後,生產條件差,集體觀念淡薄,公益事業難已發展;基礎設施落後,乾旱缺水突出.。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鞏固烤菸,蠶桑產業;
2、加快勞動力轉移步伐,增加農民收入,每年轉移勞動350人
3、大力發展養殖業,發展豬850頭。
到"十一"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917元增加到2000元。
基礎設施落後,生產條件差,集體觀念淡薄,公益事業難已發展;基礎設施落後,乾旱缺水突出.。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鞏固烤菸,蠶桑產業;
2、加快勞動力轉移步伐,增加農民收入,每年轉移勞動350人
3、大力發展養殖業,發展豬850頭。
到"十一"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917元增加到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