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海在大理洱源縣牛街鄉龍門壩,離縣城24公里,為斷陷溶蝕窪地形成的天然淡水湖泊。南海北壩,群山環抱,“四面為城”,明清時期是鶴慶府的八大名景之一。湖泊面積2.6平方公里,南北長3.6公里,東西最大寬1.5公里,湖岸線長10公里,平均水深10米,最大水深16米,平均水溫13度,總庫容2227萬立方米,下游與茈碧湖、鳳羽河同注入彌直河而流人洱海。海西海三面臨山,山中竹樹成林,一面連壩,湖中有"海映山奇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西海
- 外文名:Haixihai
- 地理位置:雲南大理洱源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湖泊面積:2.6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大山連綿,便把一種開闊遼遠的宏大氣勢遠遠捎來。在四季如春的景致中,兩山的翠色如同一個溫暖的襁袍,孕育出了這個寧靜雅致的海子――讓眾山簇擁著被譽為“洱源第一湖”的海西海。在雲南的群山里,一個湖泊已經算得上是相當廣大的水域,海西海就是這樣被人們稱之為海。這一方秀麗的高原水泊,自古就是文人詩客流連忘返的地方。楊慎、李元陽等很多詩客的讚譽更是讓它增添了不少神奇的韻味。
海西海在洱源縣牛街鄉龍門壩,離縣城24公里,為斷陷溶蝕窪地形成的天然淡水湖泊。南海北壩,群山環抱,“四面為城”,明清時期是鶴慶府的八大名景之一。湖泊面積2.6平方公里,南北長3.6公里,東西最大寬1.5公里,湖岸線長10公里,平均水深10米,最大水深16米,平均水溫13度,總庫容2227萬立方米,下游與茈碧湖、鳳羽河同注入彌苴河而流入洱海。是洱源縣天然的高山水庫。據資料記載:“海西海其原為密箐池,一夜泛水成海,廣袤約十里許?四面值荷開時,宛然一幅西子照鏡圖”。四周遠山環抱,峰巒擁秀,每當浪靜風平之際,海邊的懸崖峭壁、古廟溶洞、綠樹紅花倒映在海中,令人賞心悅目,稱奇道妙,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海映山奇觀。
景區傳說
大兒子檀哥與村裡的香妹相好,因為村子缺水,檀哥常幫香妹到很遠的地方挑水,兩人一路上說說笑笑,有時唱起悅耳優美的白族情歌。
農曆六月的一天,檀哥和弟兄幾個到深谷去做活,香妹給他們送來晌午飯和茶水,看到落水洞口,對檀歌說:“只要用木楂片把洞口堵住,把溪水聚成海,百姓就不愁水了。”
香妹回去後,檀哥對弟兄們說:“我們把木楂片和木料堆在洞口,等下雨發洪水就能堵洞聚水了。”於是弟兄七個便忙開了,木料木楂堆成小山似的。正在這時,天空忽降傾盆大雨,在雷鳴電閃中,山洪頃刻順著山坡滾滾而下,瀉進谷底,洶湧的洪濤浮起木堆木楂,弟兄七個騎在木頭上順水漂進落水洞裡,木楂和人充塞了洞口,堵嚴了洞隙。
大雨下了七天七夜,深谷變成了海子。
木匠夫婦不見兒子們歸來,在波光粼粼的海西海邊奔走呼叫,喊啞了嗓子;香妹和姐妹們在海西海岸邊悲痛欲絕,哭訴不停,號啕聲、悲號呼喚充滿了山野。
每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遠近村寨的白族青年男女,都要到海西海划船唱歌。悼念七子造湖的功績,歌聲悲傷哀怨,低沉痛楚,男女青年在湖岸聚餐野炊,沿岸對唱白族情歌,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愛情的追求。
海西海歌會的歌聲會一串串落到湖底.鑽進七個兒子的耳朵、弟兄們就變成潭香油魚悄然浮游到水面來,在水面探出頭吹泡。看望家鄉父老、接著就會在湖面上落下傷心的淚水……
明嘉靖年間,楊升庵和李元陽兩位名流曾泛舟海西海,游歸上岸後,楊升庵在一棵大竹上刻寫了“澄潭竹材”四個大字,以後成為鶴慶府的八大勝景之一,被載入《鶴慶府志》。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是海西海的耍海歌會,前來耍海的白族男女青年或泛舟海西海,或登山環海而游,彈響三弦,對唱白族情歌,盡情游耍娛樂。有不少白族男女青年在歌會上結成美滿姻緣,成為終身伴侶。
地圖信息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