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東水陸城站,明代奴兒乾都司水陸交通幹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西東水陸城站
- 所屬朝代:明代
海西東水陸城站,明代奴兒乾都司水陸交通幹線。
海西東水陸城站,明代奴兒乾都司水陸交通幹線。陸路從底失卜站出發,沿松花江和黑龍江下游兩岸驛站東北行,至亨滾河口北岸滿涇站。水路從今吉林市松花江出發,順江而下,直抵奴兒乾都司。其所經主要城站為:底失卜站(今黑龍江雙城縣石家...
海西東水陸城站一共十10城,皆在黑龍江省境內,莽吉塔站故城是最後一城。《全遼志》在莽吉塔站故城與藥乞站地名之間夾注“狗站”,意指其下22站皆為狗站。《經世大典》指稱末魯孫以下15站為狗站,說明歷經演變,狗站數字和起始點在...
這條絲路隨著金朝的滅亡而結束。元朝利用原來的驛路,從來流河起,直抵黑龍江入海口,改建為“海西東水陸城站”,其主要作用在於軍事。明代東北亞絲綢之路 東北亞絲綢之路的巔峰時期(公元1403年——1911年)東北亞絲綢之路進入中國歷史上...
到了明朝永樂七年,為了加強對東北的管理,建立了東北水陸交通驛站45處,即“海西東水陸城站”。這是明朝經營東北的一條主要交通線,勤得利古城和現存撫遠境內的莽吉塔古城,均為這條交通線上的驛站之一,不過,此時的兀惹城,已改名為乞...
有位於撫遠鎮東10公里處城山下當地人稱“白四爺”廟,省級古蹟明代永樂年間“海西東水陸城站”第十城—莽吉塔古城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生德庫村西南6公里的遼金時代村落墓群遺址和鎮區內1961年為紀念蘇聯海軍烈士紀念碑。鎮域內...
第八章 明代“海西東水陸城站”絲綢古道 第九章 明“海西西陸路”草原古絲道 第十章 明“開原北陸路”聯結南北交通的絲綢古道 第十一章 由開原東行通往鄰邦“朝鮮後門”的“絹、紵絲”古道 第十二章 明“納丹府東北陸路”冰川絲綢...
陸路為往返皆可的路線:江南-北京-開原老米灣-底失卜站(海西東水陸城站第一站,黑龍江省雙城市石家古城)-阿木河站-尚京城(阿城市金上京古城)-海胡站-扎剌奴城和魯路吉站-伏答迷城站-海留站-扎不拉站-伯顏迷站-能站-哈三城哈思...
明代黑龍江地區海西東水陸城站的莽吉塔站故城城址(今黑龍江撫遠縣),右圖為碑的正面,左圖為碑的背面,刻有碑文 電報總局發往海蘭泡電報分局的電報封 黑龍江省文報局傳送的宣統二年東三省 清代黑龍江地區驛站馬用的銅鈕扣 哈爾濱市郵政...
作者引經據典,不僅用大量的史實完整再現了從古老的邊疆少數民族水陸通道,到唐代渤海王城朝貢道,遼代海東路,金代“鷹路”,元代東北路,明代海西東水陸城站,清代黑龍江冰雪絲綢之路的全貌,而且生動描述了發生在這條路上的“獵鷹”、...
一、海西西陸路 二、海西東水陸城站 三、納丹府東北陸路 四、驛道管理和作用 第三節 衛所道路的分布 一、嫩江流域的衛所道路 二、黑龍江流域的衛所道路 三、牡丹江流域的衛所道路 四、烏蘇里江流域的衛所道路 五、松花江流域的衛所...
山上有莽吉塔站故城,即明代海西東水陸城站第九站遺址。城牆依山勢堆築,呈不規則長方形,周長約1000米,殘高2米;南牆有城門通山下,東、西城牆外有護城壕,北以臨江天然峭壁為屏障,俗稱“城子山山城”。延邊山名 延邊城子山,位於...
西起斡難河(今鄂嫩河),北至外興安嶺以北,東抵大海,南接圖們江,東北越海而有庫頁島。奴兒乾與內地的郵傳通信主要幹線是海西東水陸城站,北起都司治所特林之西的滿涇站,中經四十五個驛站,南抵底失卜站,經遼東都司直達北京,...
西起斡難河(今鄂嫩河),北至外興安嶺以北,東抵大海,南接圖們江,東北越海而有庫頁島。奴兒乾都司與內地的郵傳通信主要幹線是海西東水陸城站,北起都司治所奴兒干城(元朝征東元帥府舊地)特林之西的滿涇站,中經四十五個驛站,南抵底...
第五篇 赫哲淵源·139 第六篇 東北小延安·199 附篇一 金代三江平原的民族史跡研究·268 附篇二 關於明代海西東水陸城站的新理念·315 附篇三 肅慎一女真一系族稱探源·327 附篇四 佳木斯地區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簡介·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