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裕社區

海裕社區

海裕社區,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22個社區之一,成立於2004年7月,面積4.5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8個高層住宅小區、4個大型商業園區、11所中國小及幼稚園(其中公立學校5所、民營學校6所),總人口82558人,是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成員單位、全國社會工作督導培訓基地、廣東省社會創新實驗基地,迎接了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委員王勇、團中央第一書記秦宜智、國家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全國婦聯副主席甄硯等領導人的實地調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裕社區
  • 外文名稱:Haiyu Community
  • 別名:無
  • 行政區類別:廣東省
  • 所屬地區: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
  • 下轄地區:東臨寶安大道、南至裕安一路、西瀕沿江高速、北連新安六路
  • 政府駐地:深圳市寶安區玉律路163號
  • 電話區號:0755
  • 郵政區碼:518102
  • 地理位置: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22個社區之一
  • 面積:4.5平方公里
  • 人口:82558人
  • 方言:國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寶安體育場、寶安體育館、寶安體育場
  • 機場:寶安國際機場
  • 火車站:深圳火車西站
  • 車牌代碼:粵B
地理交通,歷史淵源,人口結構,組織架構,黨組織,工作站,居委會,業委會,機構組織,戰略定位,社區標識,社區治理,民主管理,規章制度,多方參與,社區服務,設施建設,人力資源,服務體系,社區環境,人居環境,社會治安,人際關係,文明建設,地圖信息,

地理交通

社區黨委、工作站、居委會均駐深圳市寶安區玉律路163號海裕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大樓。轄區東臨寶安大道、南至裕安一路、西瀕沿江高速、北連新安六路,周邊與新安街道海華社區、海旺社區和西鄉街道福中福社區、徑貝社區接壤。
原始地貌主要珠江為沖積台地,並殘存一些低丘,西海岸多為泥岸,灘涂資源十分豐富。氣候環境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22°C,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926毫米。
主要交通幹道有寶安大道、裕安一路、沿江高速、新安六路、羅田路、玉律路、新湖路、寶源南路、興業路、金科路和捷運1號線、11號線。距寶安國際機場、深圳火車西站、深圳高鐵北站、蛇口客運港均不超過30分鐘車程。

歷史淵源

約五、六千年至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的原始人類已進入母系氏族公社,繁衍生息,成為“百越”中的“南越部”居民,夏、商、周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任囂、尉佗率樓船將士10餘萬人及中原地區曾謫徒50萬人來到這裡,與越雜處,成家立業,共同開發。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置寶安縣建制,這裡歸屬寶安縣。寶安縣境內有寶山,“得寶而安”,含有吉祥用意。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其縣治從南頭遷移往莞城,這裡從地區行政核心轉變為海路交通要塞。明朝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因頻受倭寇、海盜侵擾,在這裡設“新安縣”,取“革故鼎新,去危為安”的意思。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 ,倭寇海盜的騷擾,這裡被劃入遷界範圍,遷界之時,百姓骨肉離散,顛沛疏徙,死傷枕藉,哀鴻遍野 ,生靈之禍,莫慘於此。
1914年1月,因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新安”改回“寶安”縣名。1938年10月,日軍南侵,在大亞灣登入,在駐守這裡的中國軍隊雖頑強抵抗的同時,縣政府遷往東莞石馬。1979年3月,國務院批准將寶安縣改為深圳市,這裡屬於新安鎮的翻身村。2004年7月,在翻身社區靠西海堤劃出4.5平方公里,成立了海裕社區。

人口結構

屬於典型的新移民社區,總人口82558人,其中原籍居民623人,占總人口0.9%,新移民71935人(包含戶籍遷移、購房常住、持居住證),占總人口99.1%。民族有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朝鮮族、土家族。

組織架構

黨組織

海裕社區黨委成立於2009年12月,由原駐社區黨委、社區綜合黨委演化而來,現轄1個居民黨支部、1個民營黨支部、2個“兩新”組織黨支部,並與6個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在冊黨員260名,實現了社區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黨員的組織歸宿率均為100%。

工作站

海裕社區工作站成立於2006年2月,是上級政府在設在社區的工作平台,設有民政事務、衛生計生、城管城建、安全監督、維穩綜治、道路交通、企業服務、創新建設、信訪調解、就業保障、治安聯防、市政管理、物業事務、後勤服務等部門開展行政管理和政務服務工作。

居委會

海裕社區居委會成立於2004年7月,是社區居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常設機構,轄18個居民小組、116個樓棟長。居委會下設治安保衛委員會、衛生計生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社區發展理事會等機構,領引社區居民和駐社區企事業單位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工作。

業委會

按照《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關於“小區內房屋出售並交付使用的建築面積達到50%以上或者首套房屋出售並交付使用已滿兩年以上”的成立業主委員會的規定,對已經符合條件的小區依法要求成立了業主委員會。

機構組織

社區工會聯合會轄59個基層工會組織、綜合團委轄25個團支部、婦女聯合會轄21個婦工委、義工站轄41支義工隊伍、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轄26家社會組織(其中3家民非機構)。

戰略定位

海裕社區發展的終極目標定位為“國際化社區”, 通過搭建一核三元的戰略發展平台、創新均等優質的公共服務模式、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生態環境、構建多元合作的社區治理體系、營造多元包容的文化融合氛圍,促進“社區國際化”邁向“國際化社區”。

社區標識

海裕社區標識主體為四方形,以暖色(橙色)為基調,表示居民來自四面八方,匯聚到一個溫暖的家園;中間圖案是藍綠色“H、Y”構成的“川”字流水形狀,藍綠分別代表大海和環保,“H、Y”是海裕英文首個字母,其寓意為濱海生態型的海裕社區,海納百川流,裕安萬民心。

社區治理

民主管理

1.民主選舉。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班子均以50%的差額,分別由全體黨員和全體居民通過公推直選方式選舉產生。
2.民主決策。社區制訂了居民自治章程和國際化居民公約,實行“四會制”社區決策,引入羅伯特國際議事規則,定期討論、聽證、決策社區涉及居民重大利益的事務,解決居民實際問題。
3.民主管理。成立了18支居民義務督察隊,對環境衛生、園林綠化、車輛停靠、市政設施、消防安全以及人們的文明道德言行等進行有效監督,及時糾正不良行為。
4.民主監督。設定居務公開專欄和居務網路監督平台,建立了社區黨務、居務、站務、財務等“四公開”制度,全方位接受居民民眾的監督,每年進行1次居民民主評議。

規章制度

1.理順各種關係。社區居委會自覺接受社區黨組織領導、依法協助基層政府工作、積極孵化社會組織發展、指導業委會和物業企業工作、領導專業社工開展活動,做到事項責權明晰。
2.建立各類制度。編印了《海裕社區制度彙編》,包括各類職責制度等47項,例如社區工作者分片包塊、上門走訪、服務承諾、結對幫扶等制度;社區財務、檔案、公章管理規範,有社區應急處置、學習、教育、會議、培訓等制度;社區實行錯時上下班、全日值班、節假日輪休、首問負責、一崗多責等工作制度等。

多方參與

1.建設區域化黨組織。落實深圳市機關黨員進社區精神,建立了在職黨員報到制度,組織居住社區的市直機關、區直機關黨員參與社會建設活動,參與率達100%。建立了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駐社區黨組織的全體黨員,事務共同商議、問題共同解決、家園共同建設。
2.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建有“兩代表一委員”聯繫居民制度,設定了黨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聯絡站、政協委員聯絡處,定期接待居民民眾,聽民聲、傳民意、解民憂。
3.建立共駐共建機制。2015年1月,海裕社區開始通過搭建融入平台、完善助推項目、建立保障機制、巧借網路平台,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有特色、易操作、有實效、可推廣的移民城市社區自治體系。
搭建融入平台。海裕社區成立了社區發展理事會,理事由居委會、管理處、業委會、社會組織及駐社區單位法人代表擔任,基本定位是在社區綜合黨委的統攬和居委會的協調下,建立和實施對各類組織的統籌協調機制,促進各類組織密切配合與健康發展,發動各類組織在開展自我管理的同時,承接與自身相適應的社會治理項目。社區發展理事會分9個理事小組,分別是物業事務、共駐共建、社團發展、文化促進、生態建設、鄰里和諧、慈善幫扶、雙擁共建、商務便民等理事小組,每個理事小組設有常務理事1名。在日常工作中,由常務理事帶領本組理事開展相應的社會治理工作。
完善助推項目。海裕社區推出集黨務、政務、居務、商務於一體的“微社區·零距離”特色化服務作為社會治理助推項目。針對居民反映的“到去工作站辦事太遠,上班族上班時間與工作站辦公時間同步,一刀切的社區服務難以滿足多層次需求”的問題,海裕社區推出“微社區·零距離”服務項目。社區綜合黨委、工作站利用非工作時間,將普遍直接聯繫民眾駐點團隊、黨代表工作室、人大政協聯絡站、政務服務大廳輪番“搬”到住宅小區或商業園區,解決居民反映的訴求和開展政務辦事服務。與此同時,社區居委會、商務聯盟組織社區社會組織、駐社區企業共同開展居務服務和商務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的居民需求。
建立保障機制。海裕社區成立了社區基金會,性質為非官方的公益性組織,理事長、理事、秘書長均由社會賢達擔任,通過銀行理財產生經濟效益,為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壯大、社會組織承接社區自治項目等提供必要的資助,調動社會元素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與此同時,由社區監事會建立相關監督制度和評估體系,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全面監督。海裕社區基金會自開展募集資金活動以來,得到了轄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籌募的資金達230萬餘元。
巧借網路平台。實施有效的社會治理,必須是“線上+線下”雙軌制。為了整合資源,深入進行社會末梢治理,海裕社區把最時尚的元素和最基層的社區結合到一起,對原有的家園網、微博、微信公眾號、QQ群、簡訊平台這五大網路平台進行集中最佳化,成立了社區“e家親”網上工作站。整合後的網路平台,多方位提供基層黨建、社區資訊、網路互動、網上辦事及廣納民意等方面的網路服務,基本實現了社會末梢治理“線上+線下”的雙軌制。

社區服務

設施建設

1.社區服務設施。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大樓建築面積2064平方米,作為社區議事、服務、活動場所。在大樓以外還按規定標準建設了社區警務室、生育文化中心、健康服務中心等,如社工服務中心面積910平方米,設有青少年服務部、老年人服務部、殘疾人服務部、家居服務部、康復理療服務部、心理諮詢疏導服務部。
2.文體教育設施。社區公園1個、文體中心1個、社區學校1所、讀書沙龍1個、自動圖書館1間、普法網咖1間、籃球場2個、游泳池2個、門球場1個、戶外文體廣場12個、健身路徑12條、文體會所12個(內部均設有桌球室、健身房、桌球室、棋牌室、閱覽室等)全部向居民免費開放,還與轄區內的寶安體育館、游泳館、體育場以及學校、商業園區實行資源共享。社區文體活動場所總面積達11萬平方米,人均約1.76平方米。
3.網路服務設施。配有8M的寬頻網際網路及辦公自動化和信息化設施,建有社區綜合信息平台和社區家園網站,通過“站中站”的方式,與全市各個政務網路快速轉接,可為居民提供205項的網路辦事服務;選取196家誠信企業開展便民利民的網路商務服務活動;設定了50個教學視頻及8萬冊電子圖書,供居民網路線上學習,實名註冊人數占戶籍人口總數的33.7%。

人力資源

社區相繼成立了社區工會聯合會、社區團委、社區婦聯、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愛心大聯盟、物業服務聯盟、市場化服務聯盟等區域化機構,積極投身社區服務。例如社區愛心大聯盟義工隊伍41支,註冊義工4210人(其中深圳市五星級義工57人),占戶籍人口21.1%;物業服務聯盟定期交流經驗,提升物業服務水平,民眾滿意率達90.5%;社區科學技術協會與環境保護協會,實行“雙會聯動”,開展“崇尚綠色科技、建設康居工程”的培訓、宣傳、實踐系列活動38場次,獲得了“全國科普示範社區”和“廣東省人居環境範例獎”。

服務體系

2016年1月,海裕社區構建“1+N”黨群服務體系。“1” 是指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總部),“N” 是指N個片區黨群服務分中心;中心和分中心的服務主體均為“黨員先鋒崗”和“社工專業崗”的有機結合體。
1.設定保障機構。成立社區黨委書記為組長,副書記為副組長,黨委委員和兼職委員為成員,社區服務中心及轄區各物業管理處為成員單位的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基礎設施(辦公用房的協調和裝修、辦公設施的採購)、人力資源(黨員先鋒崗和社工專業崗的人員配備)和實施推進(項目規劃、活動統籌、推進督導)工作。
2.搭建推進平台。以社區黨委為“核心”,黨務、居務、站務工作室“三元”優勢互補、並駕齊驅,厚植優勢、補齊短板,確保項目推進工作曉實情、出實招、見實效。
黨務工作室。開展黨建標準化工作,推進領導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繫民眾接訪常態化;推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實施黨員分類綁定管理,防止黨員組織關係“掛空”,讓“隱形”黨員亮身份服務居民;徵集黨群服務需求,制訂行動計畫,指導服務活動。
居務工作室。強化居委會自治功能,健全社區居委會下屬委員會,引入羅伯特國際議事規則,並把它作為社區治理的切入點,統籌社區專業社工、文體隊伍、社會組織、舒心驛站、幸福家庭等有效承接社區服務項目
站務工作室。制訂社區行政服務清單,逐步完善各項管理和服務制度,實現工作站行政服務的精細化;強化與駐社區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形成合力,共建共贏,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一體化。
3.布局服務主體。黨群服務中心:將原設定的社區服務中心定位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總部),負責統籌、組織、協調各片區分中心開展系統性、針對性、專業性的服務工作。黨群服務分中心:將轄區劃分為N個片區,分別利用各小區開發商提供給居委會的辦公用房,設定N個片區黨群服務分中心,獨立開展和聯合開展與居民需求一致的服務和與居民興趣相投的活動。
4.開啟服務常態。黨員先鋒崗:以居住片區為主,成立N個片區黨小組,安排黨員輪流在各片區黨群服務分中心的“黨員先鋒崗”,開展亮身份的延時服務,向居民公開承諾、接受社會監督,將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和黨代表進社區、處級幹部包點社區和領導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繫民眾更加具體化、常態化。社工專業崗。落實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各分中心的社工安排,在各片區黨群服務分中心的“社工專業崗”:採用專業的項目、個案、小組、活動及其他形式,開展各種居家服務、老年服務、婦女服務、兒童服務、青少年服務、殘疾人服務和志願者服務、文化宣傳服務,實現社區服務的專業化、系統化。

社區環境

人居環境

1.從源頭抓環境設施建設。在小區規劃開發時就開始協調相關部門及開發商,將各類環保設施的建設、各種環保建築材料的使用、園林綠化的建設納入具體規劃,如垃圾分類收集箱、雨水污水分流管網、屋頂雨水收集系統、雨水循環利用系統、環保專用煙道、T5環保節能路燈、環保變頻水泵、隔音隔熱磚、防曬鍍膜玻璃等。全社區的綠化面積占總面積的41%,可綠化面積的綠化率100%。
2.從後續抓配套設施添置。在小區開發建設後,協調地產商和物業管理公司無償提供房屋和場地11710平方米作為社區公共服務和社區公共活動場所,按照“上級撥一點、社區籌一點”的方式籌集資金,進行小區配套設施建設。如新岸線小區建成了6500多平方米的和樂府、翰墨居、博弈苑等架空層主題文化中心和戶外健身路徑等配套的社區服務及文化體育設施。
3.從家庭抓環境意識提升。除了櫥窗、長廊、專欄、書籍、提示牌等常規環保宣傳的同時,還以家庭為單位開展環保宣傳和環保實踐活動。例如“一個家庭一棵樹”的樹木認領活動,每一顆被認領的樹上都懸掛了認領家庭戶主姓名和聯繫電話,認領家庭負責所認領的樹木的澆水、施肥、殺蟲及枯枝敗葉和雜草清理。社區居民對列入國家保護名錄的野生動植物,做到無銷售、無食用,自覺使用節能用品。
4.從全民抓環境盲區治理。成立社區環境保護協會,積極組織會員開展清理垃圾死角、清理牛皮癬、清理綠化帶雜草及枯枝敗葉活動。成立社區環境管理督察隊,天天巡查於社區各個角落,對社區的公共設施、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進行檢查,對人們不環保的行為進行糾正。協助上級綜合執法行動,對“六亂”現象進行依法整治,實現了無衛生死角、無污水漫溢、無暴露垃圾、無亂扔廢棄物、無油煙污染、無噪音擾民、無強光污染、無亂貼亂寫亂畫、無亂設攤點、無違章搭建、無毀綠現象、無雜物堆放、無設施損毀破舊等現象。

社會治安

實有人口管理。成立了18人的社區人口信息採集組,設計了涵蓋社區每一項工作、任何一個細節的《人口綜合信息採集表》,制定了人口綜合信息管理制度,建立了社區人口、房屋座落、社區單位和企業商戶的綜合檔案信息資料庫,從而解決了以前多個部門重複登記、浪費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管理分散、不便綜合利用的問題。
內部矛盾調解。培養社區民事糾紛信息骨幹256人,分布在社區各個層面,隨時注意社會動態,一旦發現民事糾紛苗頭,報告社區調解委員會,以便寧事於初,息事於始。按照“兩懂一會”的要求,定期組織社區調解員進行法律法規及調解技巧培訓。堅持調解糾紛的整個過程公開、公平和公正,做到應調盡調,防止矛盾激化。
維護社會治安。以社區治安聯防員、物業護管員、出租屋管理員、單位保全員、居民積極分子等人作為治安信息力量,分布在各個層面,隨時關注社會動向,並利用電話、對講機、網際網路,信息互享,情況互明,做到了“信息聯通”。社區警務室民警對應急隊員加強政治學習和體能訓練,配備應急機車及全套裝備,做到思想過關、體能過硬、裝備精良。一旦出現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可迅速調集數百人在統一指揮下參與應急行動,做到了“應急聯動”。

人際關係

健全鄰里互助機制。製作鄰里連心名片懸掛在每棟樓的樓梯口,將黨支部成員、居委會成員、樓棟黨小組長、樓棟長、樓棟調解員、樓棟志願者、樓棟社工的姓名、住址、電話進行公開,居民隨時可以撥打電話求助。居民困難得到及時解決,獨居和空巢老人、計畫生育特別扶助對象、孤殘兒童得到妥善照顧,居民對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成員的知曉率達85.5%。
開展鄰里互助活動。全方位、多形式開展鄰里相知相助活動,每年評選十佳和諧樓棟、十佳和諧企業、十佳和諧鄰居、十佳和諧家庭。通過活動,各民族團結和睦,流動人口與社區居民和諧相處,企業勞資雙方關係和諧,鄰里之間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尊老愛幼、扶貧濟困蔚然成風,社區內無重大群體性、突發性事件發生。2010-2012年連續三屆承辦深圳市鄰里節寶安區分會場大型活動,2013年承辦深圳市鄰里節主會場大型活動。

文明建設

文體隊伍建設。成立了社區“海之韻”文體藝術團,分文藝部和體育部,轄23支文化體育活動隊伍骨幹成員共668人,每支隊伍配有隊長和指導員,按照“天天有活動、月月有演出、季度有競技、節日有慶典”的模式開展民眾文化體育工作。綜合運動會如每年1次社區全運會有9個比賽大項,單項運動會如每年1次老年趣味運動會、中年拔河賽、青少年旱冰賽等。
道德講堂建設。建有社區道德講堂,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方式,通過“唱一首道德歌、看一段道德視頻、講一段道德故事、誦一段文明箴言、學一些文明言行、給一點文明點評、做一點文明事宜”等環節,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區居民語言美、行為美,居民間互相尊重、文明禮讓,無違法生育現象。
社區學校建設。建有包含市民學校、老年大學、人口學校等教育基地,根據社會和居民需求,開設了法律、健康、科普、環保、家庭以及文化知識、就業技能等課程,聘請居民中的專家學者,義務對居民進行每周1次開的培訓。社區居民學習氛圍濃厚,各類在社區居民中得到普及,居民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對社區的歸屬感認同感強。

地圖信息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玉律路163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