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虹塔寺

海虹塔寺

海虹塔寺位於山西省汾陽市海洪路,寺內有一高28.6米的磚塔—海虹塔。該塔創建於公元1132年,系宋代臨濟宗第六代法嗣汾陽善 昭禪師的舍利塔。明朝末年,朝廷大興佛法,善昭禪師弘法場所天寧寺(原名太子院)的僧眾募捐重修海虹塔,在隨後的歲月裏海虹塔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侵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虹塔寺
  • 地理位置:山西省汾陽市海洪路
簡介,住持,

簡介

海虹塔創建於公元1132年,系宋代臨濟宗第六代法嗣汾陽善昭禪師的舍利塔。明朝末年,朝廷大興佛法,善昭禪師弘法場所天寧寺(原名太子院)的僧眾募捐重修海虹塔,在隨後的歲月裏海虹塔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侵蝕。到了文革期間,因農業局開粉房、養豬牛,使寺院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僅海虹塔淒淒獨存。改革開放後,國家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實,但汾州父老受文革思想影響嚴重,依舊破壞海虹塔。1998年,剛剛出家不久的義弘法師來到汾陽,見塔破落,倍感痛心,決定重新修建,但後因種種原因與阻礙不得不離開汾陽,修塔之事也就因此被擱置。2003年初春,佛法與修為更加精進的義弘法師再次來到汾陽,進住海虹塔院,再次決定重新修復海虹塔,雖然期間受盡折磨,毆打謾罵,艱辛坎坷,磨礪重重,但依然不能動搖法師的決心,他迎難而上,克服種種困難,得到了多方信眾的護持,海虹塔終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萬眾面前。現今的海虹塔是汾陽境內現存的幾座明清高塔中最低的一座,塔高約30米。它的外觀為八角七級實心樓閣式;塔基八邊形與地面齊平;塔座為八角雙層束腰須彌座,下層須彌座上下枋及束腰部分素麵,上下梟刻覆仰蓮瓣;而二層須彌座正好相反,塔身只有腰檐而無平座;腰檐呈弧形,砌裝仿木構飛子三層,及勾頭滴水瓦作一層,檐上反收三層;七層腰檐下全部作形制相同的仿木構垂花虛柱、闌額、平板枋及三踩枓栱,雕刻細緻;轉角出的大角梁和子角梁是真木構,子角梁頭琉璃套獸,並各懸風鐸一枚。
海虹塔寺
汾陽海虹塔寺
海虹塔的塔龕頗具特色:第一層素麵;第二、四層四個正面開龕,佛龕深淺不一,而且第二層龕門是火焰壼門,第四層是普通券門,但是每個龕門上嵌磚匾,兩側磚雕楹聯;第六層塔身內中空,四個正面辟門;第三、五層四個側面開淺龕,龕門上無裝飾。塔頂為青磚疊澀的八角垂脊盔型平台,平台上置同樣八角垂脊的琉璃剎座;剎身矮小,為圓形琉璃柱,雕刻神獸舉托圓盤;圓盤上設兩層琉璃仰蓮瓣,其上即以傳說中的一枚“風磨銅鏡”銅寶珠結頂。 自海虹塔修建之日起,義弘法師便發四弘誓願,決定讓海虹塔寺重現夕日的輝煌,使其成為兩序大眾嚮往的佛教聖地。2008年,天王殿鐘鼓樓二樓破土動工,預示著海虹塔寺的恢復工作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2009年,天王殿開光的同時大雄寶殿舉行了奠基慶典,並且獲得了由宗教事務局頒發的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2011年大雄寶殿竣工,海虹塔寺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修復。
法不孤起,仗緣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如今的海虹塔寺,在義弘法師的帶領下,晨鐘暮鼓,經聲、佛號、法器齊誦海虹塔下,呈現一派欣欣向榮之象。

住持

義弘法師2005年當選呂梁市佛教協會副會長,2012年任山西省第八屆佛協會代表,同年被評為“山西省和諧寺觀教堂先進個人”,現任山西省汾陽市海虹塔寺住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