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虞鎮志福山志

海虞鎮志福山志

《海虞鎮志福山志》是《海虞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虞鎮志福山志
  • 作者:《海虞鎮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5月
  • ISBN:7-80681-677-1
  • 編纂人員:時玉成、陳小山、沈正祥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福山鎮的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海虞鎮志
著作權頁
《海虞鎮志》編纂委員會
凡例
圖片
邵永華 原蘇州市計畫生育委員會主任
戈炳根 中共常熟市委副書記
范國華 原常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曹明華 原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1984年5月,江蘇省省長顧秀蓮(中)視察常熟人造革總廠
1994年10月,化工部部長顧秀蓮視察福山化工廠題詞
福山鎮鳥瞰圖
福山鎮人民政府大樓
收割機收稻
棉農出售棉花
銅官山茶園
摜麥(20世紀70年代)
車水(20世紀50年代)
腳踏織布機(民國)
罱河泥(20世紀70年代)
養鴨場
魚鷹捕魚
養豬場一角
花邊刺繡
沿江綠化帶
桂花園
香樟園
廣玉蘭苗圃
庭院綠化
大棚西瓜
大棚蔬菜
新福山閘(1998年建)
氽閘(千噸水閘靜水浮運搬家)
阿托化工基地奠基儀式
致冷劑系列產品
全熱風油噴嘴(日內瓦國際發明銀獎)
野貓牌人造革
滑車
電力機具
貴金屬產品
童裝系列
紅木系列產品
1985年,福山億元鄉獲獎轎車
福山塘南環大橋
福山塘南橋
福山塘北橋
崔浦塘農用橋
福山塘大橋
紅馬橋
紅光擁軍路
支福公路(福山段)
殿山村級路
東門街
商場
福山老街
舊式民居(草房)
舊式民居(瓦房)
20世紀70年代平瓦房
20世紀70年代瓦房
20世紀80年代樓房
20世紀90年代農民新居
中心國小升旗儀式
中學生在實習
中心幼稚園
成人教育中心校
大專班一角
南京工學院黨委書記陳萬年(右)到福山電教大專班檢查工作
炮兵射擊理論專家吳大梁銅像
老幹部活動室
敬老院一角
衛生院
外科手術
書廳
文化茶室
農民文化宮
影劇院
民間文藝
舞龍
舞獅
傳統節日(三月廿八)一瞥
陳畊原對聯
張志清書法
張志清畫
褚建鵬書法
陶石林治印
袁保君治印
黃麟書治印
張禹聲書法
王性伯書法
曹興福扇面書法
顧鼐書法
沈凱新書法
陶石林(飛聲)書法
張克柔書法
趙凱油畫
李鐵軍畫
王振環根雕
鄧市老街仙人橋
紅光村石條橋
紅光村磚拱橋
殿山聚福塔
殿山碉堡(20世紀30年代建)
銅官山石船
常熟縣縣治遺址銅官山
殿山望江亭
褚太尉廟古銀杏
大慈寺石鼓墩(面寬83厘米,高75厘米)
福江禪寺
新石器後期 泥陶器
泥瓦缸臼
新石器時期犁形石刀
糜鹿角化石
史前玉器:玉琮、獅首人身玉器、雙頭太陽神
西晉青釉盤口壺、青瓷網紋缽
史前玉器:玉琮、玉壁、玉圭、玉璜
(西晉)網紋雞首壺
東晉青釉四系蓋罐(1976年3月福山沙崗出土)
隋 青釉虎子(1973年6月福山立新大隊出土)
隋 青釉雙復系盤口壺(1976年2月福山立新大隊出土)
西漢 三足青釉蓋鼎
南朝 石龍
宋 塔形蓋罐
發祿、銅鈿、右上宋錢幣庫
南宋 行軍水壺(韓瓶)
南宋 青瓷魂瓶
宋 金釧
明洪武年間 青花荷池鴛鴦蓋罐
明 帶柄銅鏡
南朝 青釉水盂
明代 界宇廟古井
清 仿青銅鼎(福山南沙大隊出土)
商代 三足豆
清 紅木擱凳床
清康乾年間 青花瓷器,右為明萬曆百蝠紋罐
福山碑拓片
重修聚福塔碑拓片
褚宗亮書法
清 光緒納稅憑證
清 光緒田賦憑據
聚福塔1992年建,7級
聚福塔 1940年建 1978年坍,5級
福山鎮志(1992年出版)
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紀念章
糧票收藏
2005年4月21日,《海虞鎮志·福山志》終審會議會場
《海虞鎮志·福山志》終審會議全體人員合影
《海虞鎮志·福山志》編寫人員合影 左起:袁海坤 時玉成 張忠明 沈正祥 陳小山
常熟市福山鎮行政區劃圖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建置區劃
第一章建置沿革
第一節新中國建立前的建置區劃
第二節新中國建立後的建置區劃
第二章集鎮概況
第一節古城興衰
第二節福山鎮
第三節鄧市
第四節肖家橋
第五節鄭家橋
第三章村情概況
第一節村情概述
第二節分村統計
第三節自然村
第二編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理環境
第一節位置面積
第二節土壤
第三節山丘
第四節河流
第二章氣候
第一節季節
第二節氣溫
第三節日照
第四節降水
第五節異常天氣
第三章自然災害
第一節乾旱
第二節洪澇
第三節風暴
第四節蟲害
第五節其他災害
第四章物產
第一節植物
第二節動物
第三節礦產
第五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污染
第二節治理
第三節機構
第三編軍 事
第一章駐軍
第一節歷代駐軍
第二節民國時期的駐軍
第三節新中國建立後的駐軍
第二章民兵
第一節人武部
第二節民兵組織
第三節軍事訓練
第三章兵役
第一節民國時期的兵役
第二節新中國建立後的兵役
第四章兵事
第一節石勒進犯南沙
第二節邵青兵犯福山
第三節張、廖交戰福山港
第四節抗擊倭寇
第五節竹尖刺倭如穿荸薺
第六節明兵自相殘殺
第七節太平軍得失福山城
第八節江抗夜襲仲炳炎
第四編政 治
第一章黨派群團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
第二節中國國民黨
第三節民眾團體
第二章政權
第一節新中國建立前的行政機構
第二節人民政府
第三節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節基層行政(自治)機構
第五編民政公安司法
第一章民政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婚姻登記
第三節優撫
第四節救災扶貧
第五節安置
第六節支邊與上山下鄉
第七節擁軍優屬
第八節福利事業
第九節殯葬改革
第十節地名工作
第二章公安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治安管理
第三節交通管理
第四節戶籍管理
第五節消防安全
第三章司法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法制宣傳
第三節法律服務
第六編農業水利
第一章農業經濟制度變革
第二節土地改革
第三節農業合作化
第四節人民公社
第二章農業生產
第一節耕作制度
第二節作物品種
第三節栽培技術
第四節肥料
第五節植物保護
第六節農機具
第七節主要農作物面積產量
第三章水利
第一節河道概況
第二節河道疏浚
第三節開鑿新河
第四節防汛排澇
第五節水閘涵洞
第六節農田灌溉
第七節平整土地
第八節水資源管理
第四章農業管理服務機構
第一節領導網路
第二節農業服務機構
第三節水利管理服務站
第四節農機管理服務站
第五節國土管理所
第六節建設管理所
第七編多種經營
第一章林業
第一節七峰綠化
第二節江堤綠化
第三節平原綠化
第四節庭院綠化
第五節場圃
第六節專業隊
第二章養殖業
第一節畜禽養殖
第二節水產養殖及捕撈
第三節特種養殖
第三章種植業
第一節蔬菜
第二節西瓜
第三節食用菌
第四節藥材
第四章手工副業
第一節花邊刺繡
第二節土紡土織
第三節竹器製作
第四節蘆(篪)
第五節織席
第六節柳編製品
第五章管理服務機構
第一節多種經營服務公司
第二節漁政管理
第三節畜牧獸醫站
第八編工 業
第一章手工業和私營工業
第一節家庭手工業
第二節工場作坊
第三節手工業合作社
第四節私營工業
第二章鎮辦工業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重點工廠簡介
第三章村辦工業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重點村辦工廠簡介
第四章企事業單位辦工業
第一節校辦工業
第二節福利工業
第三節商業系統辦工廠
第四節其他部門辦工廠
第五章勞動和社會保障
第一節社辦職工、幹部退保
第三節勞動保障
第六章對外經濟貿易
第一節外貿
第二節外資
第三節海外企業
第七章企業體制改革
第一節體制改革
第二節企業轉制
第八章電力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管理業務
第九章工業管理機構
第一節鄉鎮企業管理服務站
第二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第三節勞動所(原勞動人事科、勞動就業管理所)
第九編圍 墾
第一章民國時期圍墾
第一節私人圍圩
第二節公司圍圩
第二章新中國建立後圍墾
第一節集體圍墾
第二節駐軍圍墾
第三節國家圍墾
第三章灘地狀況
第十編交通郵電
第一章水上交通
第一節江海運輸
第二節內河運輸
第二章陸路交通
第一節道路
第二節橋樑
第四節機構設施
第三章郵政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郵路
第三節郵政業務
第四章電信
第一節電報
第二節電話
第十一編財稅金融
第一章財政
第一節財政所
第二節財政收支
第三節農業賦稅
第四節公債國庫券
第二章稅務
第一節稅務機構
第二節工商稅收
第三章金融
第一節金融機構
第二節金融業務
第三節保險
第十二編商 業
第一章商業體制
第一節私營商業
第二節集體商店
第三節國營商業
第二章商品購銷
第一節糧油棉購銷
第二節生產、生活資料供應
第三節畜牧農副產品購銷
第四節農貿市場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職能
第十三編教育科技
第一章全日制教育
第一節私塾
第二節國小
第三節中學
第四節幼稚園
第二章成人教育
第一節掃盲
第二節成人教育中心校
第三章社會辦教育
第一節鎮辦
第二節廠辦
第四章科學技術
第一節科技活動
第二節科技成果
第三節科技機構
第十四編醫療衛生
第一章醫務機構
第一節診所
第二節醫院
第三節藥店
第二章疾病防治
第一節傳染病防治
第二節寄生蟲病防治
第三節其他疾病防治
第三章醫療制度
第一節公費醫療
第二節合作醫療
第三節鎮辦企業職工醫療
第四節勞保醫療
第四章衛生
第二節環境衛生
第三節飲水衛生
第四節飲食衛生
第五節創建衛生鎮
第五章婦幼保健
第一節幼兒保健
第二節婦女保健
第十五編文化體育檔案
第一章機構設施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戲樓戲院
第三節書場
第四節俱樂部
第五節大禮堂
第六節電影隊
第七節影劇院
第八節圖書室
第九節新華書店分店
第十節農民文化宮
第二章民眾文藝
第一節文藝劇種
第二節民間古曲譜
第三節文藝宣傳隊
第三章廣播電視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線路維護
第四章福山新聞與刊物
第一節報刊新聞
第二節廣播稿件
第三節電視報導
第四節自辦刊物
第五章文學藝術
第一節古今詠福山
第二節里人著作選
第三節書畫、金石與工藝
第六章體育
第一節學校體育
第二節民眾體育
第七章檔案
第十六編人物榮譽
第一章人物
第一節名人傳略
第二節革命英烈
第三節勞動模範
第四節知名人士
第二章榮譽
第一節集體榮譽(已知部分)
第二節個人榮譽(已知部分)
第十七編社 會
第一章人口
第一節民族姓氏
第二節戶籍人口
第三節年齡結構
第四節勞動力結構
第五節文化結構
第六節計畫生育
第二章人民生活
第一節收入狀況
第二節衣食住行
第三章風俗習慣
第一節歲時節日
第二節生活習俗
第三節歷史陋習
第四章宗教
第一節佛教
第二節道教
第三節基督教
第四節天主教
第五章古蹟文物
第一節勝跡
第二節文物
第三節碑記
第四節古樹
第六章方言
第一節常用詞語
第二節俗語俚語
第三節諺語
第四節歇後語
第五節農活名稱
志 余
第一章軼聞奇事
一、築海城切斷大慈寺
二、殺嚴慶
三、鄒將軍與竊賊
四、鐵鼎蓋遠飛長江灘
五、中華鱘遇害
六、象竹開花
七、十八頂銅轎之說
八、塌山的傳說
九、詞語故事
十、孟姜女過福山
第二章歷史傳說
一、劍劈塘的來歷
二、有關張士誠的傳說
三、張士德死戰福山城
四、劉六、劉七兵敗狼山
五、福山水兵引狼入室
六、譚兵備嚴陣退清兵鄭總兵兵敗歸福建
七、劉操江殘兵阻塞福山塘
八、軍閥混戰敗兵過境
第三章圍墾軼事
一、圍墾牧馬灘
二、圍墾德三圩
三、開闢西長沙
四、火燒圩的來歷
五、陳維賢嚇退王竹樓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