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島的獨白》是一本國內少見的的書寫海、島和海島人生活的海洋散文讀本。作者復達以一個海島人的視覺和感受,通過對自己身邊的海和腳下的島的全景式的描繪,將海與島進行了樸實而生動的抒寫,繪出一幅幅獨特的海與島的畫面,將海與島的歷史、文化、風上人情、現實和海島人的生活融於其中,從而全新地解讀了海與島,反映了海島人的深切體驗,讓讀者認識和體味作者所沉浸的這一片海、這一方島。
基本介紹
- 書名:海與島的獨白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頁數:305頁
- 開本:16
- 作者:復達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海與島的獨白》為岱山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著名散文家俞福達(筆名復達)先生的散文集。《海與島的獨白》對海的壯麗、詭譎;島的深沉、繁華;人的生活狀況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賦予了海、島、人以不同的韻味,體現出了作者對海洋和島嶼的無限熱愛。散文集既是岱山這個海島的縮影,也是復達及岱山人的生活縮影。
作者簡介
復達,本名俞福達,筆名俞復達,浙江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曾任過教,當過校長,擔任鄉鎮黨委書記和鎮長、局長、縣長助理、副縣長,現任浙江省某縣委副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寫作,斷斷續續延續至今,已在各大報刊發表幾百篇作品,榮獲中斟當代散文獎等獎項,作品入選《中國散文家代表作集》等多種集子,個人編入《中國散文家大辭典》,已出版散文集《蝸居中的情致》和《穿透咖啡的滋味》。
媒體推薦
復達的散文真是不負眾望。他的這部二十幾萬字的散文集分“海”、“島”和“人”三部分,既是岱山這個海島的縮影,也是復達及岱山人的生活縮影。閱讀其中,使我感覺陣陣海風吹來,飄逸著幅幅動人的海島風光,仿佛復達的家鄉就是我的家鄉。我曾經說過,文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學,其最大的成功就是通過作者的自我發現、認識、表現,去引發我們的共鳴。很顯然,復達的作品是達到這個境界的。
——紅孩
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散文作宋、評論家
——紅孩
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散文作宋、評論家
圖書目錄
海洋文學的秋天到了 紅孩
海
我的黃濁的海
海的痕跡
海語
海霧
海水
海風輕輕吹噓噓響
漁船
漁網
窗外的海
聽海
吽唬聞濤
明月懸海上
漁民號子
虛懸的蒲門曉日
幻想衢港漁燈
長塗的港
祭海
島
島與嶼
島的門
漁村
海塘
碶閘
漁港
碼頭棧橋
海邊的一條大道
對岸的燈火
秀山那座島
東沙,藏在海島上的古漁鎮
對一座小宮的敬仰
傳燈
叫作倭的井潭
雙合的石
磨心的山
鐵板似的沙灘
一道消失的港浦
休漁
我的島
人
在海上
1977年的一段船匠經歷
那一段曬鹽時光
叫作9711號的颱風
巡海
海釣
釣泥魚
尋找那艘航船
又見對岸燈火
夜的海塘上
兩座小嶼間的旭日
漁民的畫
海的結晶
夏夜觀海
那些記憶中的海味
後記
海
我的黃濁的海
海的痕跡
海語
海霧
海水
海風輕輕吹噓噓響
漁船
漁網
窗外的海
聽海
吽唬聞濤
明月懸海上
漁民號子
虛懸的蒲門曉日
幻想衢港漁燈
長塗的港
祭海
島
島與嶼
島的門
漁村
海塘
碶閘
漁港
碼頭棧橋
海邊的一條大道
對岸的燈火
秀山那座島
東沙,藏在海島上的古漁鎮
對一座小宮的敬仰
傳燈
叫作倭的井潭
雙合的石
磨心的山
鐵板似的沙灘
一道消失的港浦
休漁
我的島
人
在海上
1977年的一段船匠經歷
那一段曬鹽時光
叫作9711號的颱風
巡海
海釣
釣泥魚
尋找那艘航船
又見對岸燈火
夜的海塘上
兩座小嶼間的旭日
漁民的畫
海的結晶
夏夜觀海
那些記憶中的海味
後記
後記
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的目光主要投向了我所生活的島,以及環繞著島的海。自此,抱著一種熾熱的情懷,書寫我眼中的島與海,抒發我心裡的深切感受。5年的努力,終匯成了這一集子。
生於海島、長於海島的我,卻並非一個與海打交道的人。我的老家在島上的一個鹽區,我卻只曬了一個月的鹽。一路走來,先學校,後機關,履歷簡單。然而,我終究是海島上的人,每天沐浴著海風,嚼食著海鮮,目光所及之處,皆是海島的形態,潮起潮落的感覺總會在心裡滋生,島上的民俗風情又不時浸染著我。說到底,我是個海島人。
我不寫寫自己置身的海島,就沒理由,也對不起自己的良知。何況,這些年國家的海洋意識越發強烈,海權的維護也日益堅強。想當初,海就像一位曾被忽視的母親,島也如一個個被遺棄的兒子,隆隆的炮聲打開了海上脆弱的國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屈辱永遠烙在綿長的海岸線上。這種任人宰割的沉痛歷史,又怎能忘記?如今,海洋疆域依舊不太平。熱愛海洋,保護海洋,感恩海洋,應成為海島人的共同心愿。我的禿筆便就此默默書寫,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島、我的海,從一個側面來認知海洋、海島,以此激發起熱愛海島、保護海洋的心懷。
寫海洋散文的作品很多,也很出色。我只是站在家門邊的海塘上,望著眼前的海,有時回想,有時走向漁村,走向另一座島,去領略一處處島的風情,感受一縷縷腥味濃重的海的氣息。.這樣的情景里,島的景觀、島的歷史、島的空間、島的文化,以及島所蘊藉的種種意涵,一一散發在黃濁的海水裡,泛著光,像一枚枚的貝殼。我便俯拾起來,愛之,品之,將自己的情感淺淺地流淌在筆端,形成了一篇篇以島和海為對象的拙作。那是我的島,我的海。
海浩渺無涯,博大精深;島千姿百態,包羅萬象。兩者皆有其獨特的形態和深邃的意涵,令我這樣知識淺薄、視野狹窄、心智又愚鈍的人去全面地抒寫,萬萬做不到。我只能關注我置身的島與海,拿我笨拙的筆去觸碰我所經歷、所感受過的。假如能在人們的心裡濺起幾朵浪花,已意足矣。
海,需要大家共同關注、共同愛護。這不僅因為人類起源於海,也不僅因為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興,則國運興,而是海乃我們共同的家園。無論從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候變化的起因,海洋疆域的守護,還是海洋文化的傳承,生態環境的修護,島民生活的提升,都需要我們傾注更多的目光,花費更多的精力。如今,海洋資源的衰退,海洋環境的污染,海洋生態的破壞,觸目驚心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又怎能無視?我只能佇立在自己的島上,去審視,去反思,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呼喚。當然,我也在傳頌,在讚美,那燦爛的海洋文明,秀麗的海島風光,淳樸的島上民眾。
我依舊置身島上,海依舊在我眼前。島與海養育了我,滋潤了我,我將以一顆感恩的心,繼續抒發我對島、對海的情懷。
感謝所有關心支持我寫作海洋散文的人,包括熟悉和不熟悉的編輯老師、我的妻子及其同事、我的朋友們,感謝紅孩老師親筆為拙著作序,我會以感恩的心,銘記,並激揚在以後的創作中。
寫不盡的海,說不完的島,我相信,海洋散文乃至海洋文學必定會如浪濤般延綿不絕,興旺繁榮。
2013年9月
生於海島、長於海島的我,卻並非一個與海打交道的人。我的老家在島上的一個鹽區,我卻只曬了一個月的鹽。一路走來,先學校,後機關,履歷簡單。然而,我終究是海島上的人,每天沐浴著海風,嚼食著海鮮,目光所及之處,皆是海島的形態,潮起潮落的感覺總會在心裡滋生,島上的民俗風情又不時浸染著我。說到底,我是個海島人。
我不寫寫自己置身的海島,就沒理由,也對不起自己的良知。何況,這些年國家的海洋意識越發強烈,海權的維護也日益堅強。想當初,海就像一位曾被忽視的母親,島也如一個個被遺棄的兒子,隆隆的炮聲打開了海上脆弱的國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屈辱永遠烙在綿長的海岸線上。這種任人宰割的沉痛歷史,又怎能忘記?如今,海洋疆域依舊不太平。熱愛海洋,保護海洋,感恩海洋,應成為海島人的共同心愿。我的禿筆便就此默默書寫,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島、我的海,從一個側面來認知海洋、海島,以此激發起熱愛海島、保護海洋的心懷。
寫海洋散文的作品很多,也很出色。我只是站在家門邊的海塘上,望著眼前的海,有時回想,有時走向漁村,走向另一座島,去領略一處處島的風情,感受一縷縷腥味濃重的海的氣息。.這樣的情景里,島的景觀、島的歷史、島的空間、島的文化,以及島所蘊藉的種種意涵,一一散發在黃濁的海水裡,泛著光,像一枚枚的貝殼。我便俯拾起來,愛之,品之,將自己的情感淺淺地流淌在筆端,形成了一篇篇以島和海為對象的拙作。那是我的島,我的海。
海浩渺無涯,博大精深;島千姿百態,包羅萬象。兩者皆有其獨特的形態和深邃的意涵,令我這樣知識淺薄、視野狹窄、心智又愚鈍的人去全面地抒寫,萬萬做不到。我只能關注我置身的島與海,拿我笨拙的筆去觸碰我所經歷、所感受過的。假如能在人們的心裡濺起幾朵浪花,已意足矣。
海,需要大家共同關注、共同愛護。這不僅因為人類起源於海,也不僅因為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興,則國運興,而是海乃我們共同的家園。無論從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候變化的起因,海洋疆域的守護,還是海洋文化的傳承,生態環境的修護,島民生活的提升,都需要我們傾注更多的目光,花費更多的精力。如今,海洋資源的衰退,海洋環境的污染,海洋生態的破壞,觸目驚心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又怎能無視?我只能佇立在自己的島上,去審視,去反思,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呼喚。當然,我也在傳頌,在讚美,那燦爛的海洋文明,秀麗的海島風光,淳樸的島上民眾。
我依舊置身島上,海依舊在我眼前。島與海養育了我,滋潤了我,我將以一顆感恩的心,繼續抒發我對島、對海的情懷。
感謝所有關心支持我寫作海洋散文的人,包括熟悉和不熟悉的編輯老師、我的妻子及其同事、我的朋友們,感謝紅孩老師親筆為拙著作序,我會以感恩的心,銘記,並激揚在以後的創作中。
寫不盡的海,說不完的島,我相信,海洋散文乃至海洋文學必定會如浪濤般延綿不絕,興旺繁榮。
2013年9月
序言
海洋文學的秋天到了
——復達散文集《海與島的獨白》讀後
紅孩
我愛大海,跟大海有關的藝術作品我都願意看。從2011年起,我所供職的中國散文學會與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三屆“岱山杯”全國海洋文學大賽,吸引了國內外數千人參加。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這些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突飛猛進,旅遊業空前發展,使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出門旅遊,旅遊的最佳去處除了峻拔的高山恐怕就是遼闊的大海了;第二,自21世紀以來,文學經過十年的蕭條逐漸又恢復了生機,網路的發展使相當多的人具有了用文字書寫表達的機會,其最好的方式就是散文;第三,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後,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工作格外重視,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有效的保證;第四,近幾年,關於黃岩島、釣魚島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議,使得國人對國家海洋的權益越來越關注。
關於海洋文學大賽,在我的記憶中以前從來沒有過。因為,國人過去對海洋一直不怎么關注,人們腦海里所主導的一直是地大物博,而不是海闊物豐。另外,以海洋題材為主的作品也不是很多,比較知名的有冰心寫的《海上》、浩然寫的《西沙兒女》和大連作家鄧剛與的“海碰子”系列小說。記得在20年前,我還看到過一本叫作《名家筆下的北戴河》的散文集,雖然有峻青、石英等一些名家的力作,但終究是作家的偶然之作,不足以形成集團效應。
在我的內心深處,始終期盼著中國海洋文學的誕生。2013年初,台灣拍了五部文學紀錄片,總標題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分別以風格化電影敘事手法,重新詮釋與記錄了林海音、余光中、鄭愁予、周夢蝶、王文興、楊牧六位台灣文壇重量級作家的生命與創作歷程。其中,首部試映片為記錄林海音的《尋找背海的人》。
記得在播映後不久的一天,擔任岱山縣領導的復達同志到北京辦事。其間,他專程到中國散文學會來看我,跟我商量第三屆“岱山杯”海洋文學大賽事宜。我對他說,你如果有時間不妨去電影院看看《他們在島嶼寫作》,這片子或許對你有借鑑作用。我與復達交往多年,知道他在緊張的政務之餘,一直在從事散文創作。而且,從與他的交流中得知,他從小生活在岱山,後來又長期在岱山工作,是真正的島民。全國的作家很多,但真正在島上生活、工作的不是很多,印象中著名詩人舒婷算一個,可惜她的作品並不是以海洋為主要題材的。
6月15日,按照事先的約定,我與參加第三屆“岱山杯”海洋文學大賽頒獎活動的朋友們如期而至,來到被譽為“蓬萊仙境”的岱山島,這是我第三次到岱山。剛入住賓館不久,復達就趕到賓館同我就海洋文學的發展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暢談。我對他說,你是老島民,又長期在鄉鎮、縣裡擔任領導,有非常獨特的條件,可以嘗試專門寫一本岱山題材的散文集,這將是我國第一本海洋題材的散文集啊!聽了我的話,復達的臉上微微含笑,他說,我今天拜訪你,還有一個請求,就是想請你為我的一本散文集寫篇序言。我說,你的這本散文集全部是寫海洋題材的嗎?復達說,是的,全部寫海與島的。我一聽,馬上興奮地喊道:好啊,原來你老兄早有準備啊!
從岱山島回來,我並沒有馬上看復達的這部書稿。有關海洋題材的作品,雖然我多年來一直關注,並且也編輯發表過大量的作品,這其中包括復達的散文。可我總是想能有一扛鼎之作,因了這本書使人們看到標誌性的海洋文學作品。以前,看一些鄉土題材的作品,大都圍繞某個村莊的民俗景物去寫,看一個還覺得新鮮、厚重,看得多了,就覺得平淡無奇了。同樣,寫海洋題材的作品也很多,但總感覺離我心中的期望相去甚遠,一是作者對海島海洋不是很熟悉,寫得浮光掠影;另一個是文字粗糙,缺少生動靈氣的描寫。基於這樣的考慮,我一方面對復達寄予厚望,另一方面我又十分擔心,生怕他寫得過於官氣,失去文學的意蘊。
今年夏季,全國熱得邪乎,北京更是暑熱。入秋以後,天氣才涼爽下來。一天,復達突然來北京辦事,匆匆見面後囑我儘快將序言寫出,說出版社等得著急了。看著窗外秋風舞動的景致,我隱約地感覺到,中國海洋文學的秋天到了。
復達的散文真是不負眾望。他的這部二十幾萬字的散文集分“海”、“島”和“人”三部分,既是岱山這個海島的縮影,也是復達及岱山人的生活縮影。閱讀其中,使我感覺陣陣海風吹來,飄逸著幅幅動人的海島風光,仿佛復達的家鄉就是我的家鄉。我曾經說過,文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學,其最大的成功就是通過作者的自我發現、認識、表現,去引發我們的共鳴。很顯然,復達的作品是達到這個境界的。
由於長期從事散文創作和研究工作,很多寫作者總問我什麼樣的散文是好散文?我的想法是:語言樸實生動,內容豐富厚重,形式不拘一格。具體說,好的散文一定要給讀者提供情感的含量,信息知識的含量,文化思考的含量。讀復達的散文,我以為大體上體現了好散文的基本要素。在此,我特別推崇復達散文的抒情描寫,如:“或金燦透剔,酥鬆柔和,或青淤厚重,細膩硬實,沙灘總在波濤起伏間露著弧形的笑臉。退潮的時候。沙灘的身子隨著海潮的一層層剝落而拉大。空曠的沙灘悠揚地凸顯在海平面上,像是海的一片唇微微地張著,像是島的一練裙裾浸沉在潮汐間.光彩惹目,令人欣然。即便是漲潮,沙灘也總以那一彎的笑臉迎候著波濤的洗禮,將潮水帶來的窒息釋放在弧形邊上。”(《海的痕跡》)再如:“走在這樣的沙灘上,身後留下的是一個個淺淺的腳印。幾輛汽車或停泊或徐徐行駛,長長的輪胎印痕流線般地張揚在沙灘上。望著這鐵板似的沙灘。我時常想,這沙灘何以成為此模樣?是沙灘,卻又失卻沙灘的本色。是不是別有隱情?我揣摩著,沉思著。漸漸地,我的思路拋灑在遙遠的時光里.一個念頭蹦了出來:莫非沙灘亦悲情?”(《鐵板似的沙灘》)像這樣如此美幻的文字,我已經多年沒有見到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精英作家提出了“向內轉”,好處是關注了人的自身,問題是由於過度關注人的自身而失去了整個社會,更失去了自然。因此,讀復達的作品,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當然,復達的散文特點不只是上面所述,它是多方面的,譬如文字短小淳樸,語言講究,構思巧妙,意蘊深長等。礙於序言文字不好冗長,在此就不一一展開去說。
最後,我就官員寫作說幾句。中國自古以來,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有著很深厚的文字功夫,尤其是科舉制度,使得官員必須精通文字。歷史已經證明,大凡優秀的詩人、作家,幾乎都是為官的,有的還高居帝王、宰相那樣的高位。作為共產黨人,也同樣如此,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都是了不起的文人。當下,有相當多的官員非常熱衷散文、詩歌創作,有的還擅長丹青筆墨,在我看來這肯定是一件大好事。現在,黨中央提出建立學習型社會,鼓勵支持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領導幹部能否以身作則,十分關鍵。從這個意義上,我非常讚賞復達這樣的領導幹部,在支持文化部門開展文藝創作的同時,自己也利用閒暇時間創作,這既能培養自己的文學修養,也是深入生活、了解民眾疾苦冷暖的一個有效途徑。至於能不能把文章寫得更專業更藝術,那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這與當官大小沒什麼關係。
我看好復達以海洋為題材的散文創作,衷心地祝願中國海洋文學取得更大的收穫!
2013年8月28日北京西壩河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散文作家、評論家)
——復達散文集《海與島的獨白》讀後
紅孩
我愛大海,跟大海有關的藝術作品我都願意看。從2011年起,我所供職的中國散文學會與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三屆“岱山杯”全國海洋文學大賽,吸引了國內外數千人參加。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這些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突飛猛進,旅遊業空前發展,使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出門旅遊,旅遊的最佳去處除了峻拔的高山恐怕就是遼闊的大海了;第二,自21世紀以來,文學經過十年的蕭條逐漸又恢復了生機,網路的發展使相當多的人具有了用文字書寫表達的機會,其最好的方式就是散文;第三,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後,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工作格外重視,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有效的保證;第四,近幾年,關於黃岩島、釣魚島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議,使得國人對國家海洋的權益越來越關注。
關於海洋文學大賽,在我的記憶中以前從來沒有過。因為,國人過去對海洋一直不怎么關注,人們腦海里所主導的一直是地大物博,而不是海闊物豐。另外,以海洋題材為主的作品也不是很多,比較知名的有冰心寫的《海上》、浩然寫的《西沙兒女》和大連作家鄧剛與的“海碰子”系列小說。記得在20年前,我還看到過一本叫作《名家筆下的北戴河》的散文集,雖然有峻青、石英等一些名家的力作,但終究是作家的偶然之作,不足以形成集團效應。
在我的內心深處,始終期盼著中國海洋文學的誕生。2013年初,台灣拍了五部文學紀錄片,總標題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分別以風格化電影敘事手法,重新詮釋與記錄了林海音、余光中、鄭愁予、周夢蝶、王文興、楊牧六位台灣文壇重量級作家的生命與創作歷程。其中,首部試映片為記錄林海音的《尋找背海的人》。
記得在播映後不久的一天,擔任岱山縣領導的復達同志到北京辦事。其間,他專程到中國散文學會來看我,跟我商量第三屆“岱山杯”海洋文學大賽事宜。我對他說,你如果有時間不妨去電影院看看《他們在島嶼寫作》,這片子或許對你有借鑑作用。我與復達交往多年,知道他在緊張的政務之餘,一直在從事散文創作。而且,從與他的交流中得知,他從小生活在岱山,後來又長期在岱山工作,是真正的島民。全國的作家很多,但真正在島上生活、工作的不是很多,印象中著名詩人舒婷算一個,可惜她的作品並不是以海洋為主要題材的。
6月15日,按照事先的約定,我與參加第三屆“岱山杯”海洋文學大賽頒獎活動的朋友們如期而至,來到被譽為“蓬萊仙境”的岱山島,這是我第三次到岱山。剛入住賓館不久,復達就趕到賓館同我就海洋文學的發展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暢談。我對他說,你是老島民,又長期在鄉鎮、縣裡擔任領導,有非常獨特的條件,可以嘗試專門寫一本岱山題材的散文集,這將是我國第一本海洋題材的散文集啊!聽了我的話,復達的臉上微微含笑,他說,我今天拜訪你,還有一個請求,就是想請你為我的一本散文集寫篇序言。我說,你的這本散文集全部是寫海洋題材的嗎?復達說,是的,全部寫海與島的。我一聽,馬上興奮地喊道:好啊,原來你老兄早有準備啊!
從岱山島回來,我並沒有馬上看復達的這部書稿。有關海洋題材的作品,雖然我多年來一直關注,並且也編輯發表過大量的作品,這其中包括復達的散文。可我總是想能有一扛鼎之作,因了這本書使人們看到標誌性的海洋文學作品。以前,看一些鄉土題材的作品,大都圍繞某個村莊的民俗景物去寫,看一個還覺得新鮮、厚重,看得多了,就覺得平淡無奇了。同樣,寫海洋題材的作品也很多,但總感覺離我心中的期望相去甚遠,一是作者對海島海洋不是很熟悉,寫得浮光掠影;另一個是文字粗糙,缺少生動靈氣的描寫。基於這樣的考慮,我一方面對復達寄予厚望,另一方面我又十分擔心,生怕他寫得過於官氣,失去文學的意蘊。
今年夏季,全國熱得邪乎,北京更是暑熱。入秋以後,天氣才涼爽下來。一天,復達突然來北京辦事,匆匆見面後囑我儘快將序言寫出,說出版社等得著急了。看著窗外秋風舞動的景致,我隱約地感覺到,中國海洋文學的秋天到了。
復達的散文真是不負眾望。他的這部二十幾萬字的散文集分“海”、“島”和“人”三部分,既是岱山這個海島的縮影,也是復達及岱山人的生活縮影。閱讀其中,使我感覺陣陣海風吹來,飄逸著幅幅動人的海島風光,仿佛復達的家鄉就是我的家鄉。我曾經說過,文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學,其最大的成功就是通過作者的自我發現、認識、表現,去引發我們的共鳴。很顯然,復達的作品是達到這個境界的。
由於長期從事散文創作和研究工作,很多寫作者總問我什麼樣的散文是好散文?我的想法是:語言樸實生動,內容豐富厚重,形式不拘一格。具體說,好的散文一定要給讀者提供情感的含量,信息知識的含量,文化思考的含量。讀復達的散文,我以為大體上體現了好散文的基本要素。在此,我特別推崇復達散文的抒情描寫,如:“或金燦透剔,酥鬆柔和,或青淤厚重,細膩硬實,沙灘總在波濤起伏間露著弧形的笑臉。退潮的時候。沙灘的身子隨著海潮的一層層剝落而拉大。空曠的沙灘悠揚地凸顯在海平面上,像是海的一片唇微微地張著,像是島的一練裙裾浸沉在潮汐間.光彩惹目,令人欣然。即便是漲潮,沙灘也總以那一彎的笑臉迎候著波濤的洗禮,將潮水帶來的窒息釋放在弧形邊上。”(《海的痕跡》)再如:“走在這樣的沙灘上,身後留下的是一個個淺淺的腳印。幾輛汽車或停泊或徐徐行駛,長長的輪胎印痕流線般地張揚在沙灘上。望著這鐵板似的沙灘。我時常想,這沙灘何以成為此模樣?是沙灘,卻又失卻沙灘的本色。是不是別有隱情?我揣摩著,沉思著。漸漸地,我的思路拋灑在遙遠的時光里.一個念頭蹦了出來:莫非沙灘亦悲情?”(《鐵板似的沙灘》)像這樣如此美幻的文字,我已經多年沒有見到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精英作家提出了“向內轉”,好處是關注了人的自身,問題是由於過度關注人的自身而失去了整個社會,更失去了自然。因此,讀復達的作品,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當然,復達的散文特點不只是上面所述,它是多方面的,譬如文字短小淳樸,語言講究,構思巧妙,意蘊深長等。礙於序言文字不好冗長,在此就不一一展開去說。
最後,我就官員寫作說幾句。中國自古以來,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有著很深厚的文字功夫,尤其是科舉制度,使得官員必須精通文字。歷史已經證明,大凡優秀的詩人、作家,幾乎都是為官的,有的還高居帝王、宰相那樣的高位。作為共產黨人,也同樣如此,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都是了不起的文人。當下,有相當多的官員非常熱衷散文、詩歌創作,有的還擅長丹青筆墨,在我看來這肯定是一件大好事。現在,黨中央提出建立學習型社會,鼓勵支持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領導幹部能否以身作則,十分關鍵。從這個意義上,我非常讚賞復達這樣的領導幹部,在支持文化部門開展文藝創作的同時,自己也利用閒暇時間創作,這既能培養自己的文學修養,也是深入生活、了解民眾疾苦冷暖的一個有效途徑。至於能不能把文章寫得更專業更藝術,那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這與當官大小沒什麼關係。
我看好復達以海洋為題材的散文創作,衷心地祝願中國海洋文學取得更大的收穫!
2013年8月28日北京西壩河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散文作家、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