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偶臂間距離短於偶臂與奇臂間距離,後者距離約為前者的兩倍。三臂直伸、或兩偶臂微向中軸內彎。各臂之長為臂基部寬的5-7倍(有時可達8倍)。各臂的近心段瘦細,延向遠心段逐漸膨大至末端成為全臂最寬部分。因此整個臂形成棒槌狀。又各臂末端常具1-2根小骨針。中央室常由三個同心環構成,各同心環之距離大致相等。
基本介紹
分類地位,形態描述,標本採集,分布,
分類地位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原生動物門Protozoa:
綱:肉足蟲綱 Sacodina
目:泡沫蟲目 Spumellaria,盤蟲亞目:Discoidea
科:孔盤蟲科:Porodiscidae,美殼蟲亞科:Euchitoninae
屬: 美殼蟲屬:Euchitonia
形態描述
翼膜形狀隨年齡而異,幼體的呈凹陷狀以至平直並僅覆蓋於臂的近心段(圖217a,b),成體翼膜完整,可以包被至各臂端部分,在奇臂兩側,翼膜形成兩個丘突,較老成體在兩臂之下更形成第三個丘突(圖217c,d,e)。位於丘突之假臂,最初僅略見其形跡(圖217c)。其後則比較完全,並具同心形的內骨環,此時結構與Popofsky的標本最相似(圖217d)。年老個體更形成第三假臂(圖217e)。
標本採集
標本測量(微米) IOAS-R146(圖220)臂長(自盤中心起算)248-250、寬(最窄至最寬)30-100。
標本採集地 東海28°N,124°E(1959年12月)。
分布
國內分布:東海西部(1959年10、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