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書院

海濱書院

海濱書院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中街翁厝里的東南側、“笏山”西南麓,現私立笏石實驗中學校園內(莆田第十中學舊址),門對壺公山,占地300多平方米。旁邊建有“文明書社”。這座書院按中國古建築的對稱結構建造,保持了明清代的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濱書院
建築,歷史,

建築

院堂雄偉高大,金碧輝煌,蔚為壯觀。旁有左廂房、右廂房。院堂內供奉文化聖人孔子及理學大師朱熹先生。朱熹塑像高3至4米,威靈顯赫。左右供有“北斗魁星”、“破激將軍”。院堂大門上掛有一幅大匾額———“理學正宗”,俗稱“朱子殿”。院堂前有一大庭院,植栽兩株古荔樹,左右兩側有石階,可拾級而上院堂。從庭院裡望去.可見屋脊高低起伏,灰雕巨龍相對,栩栩如生。書院大門為朱漆大門,上有匾額“海濱書院”。院內有一石柱楹聯,上聯是“奎壁光分天以上”,下聯是“詩書化普海之濱”,楹聯內鑲“海濱”二字,對仗工整,寓意深刻,出自名家之手。據悉,1934年,笏石地區兩股土匪械鬥,一匪藏匿於“朱子殿”內,另一股匪幫見書院大門緊閉,攻打不進,遂用火焚燒,導致大門被燒壞。

歷史

海濱書院乃古代學子讀書和文人研習或藏書的場所。它始於唐,興於宋,衰於清末。笏石海濱書院始建於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究其歷史,其創建時間較城廂、涵江、黃石的一些書院為遲。如建於宋代的梅峰書院、閩陽書院,建於元代的瑤台書院,建於明代的水南書院(後稱紅泉書院)、凌雲書院、壽澤書院、立誠書院、興安書院、鐘山書院等。在全縣有記載的書院中,海濱書院亦算是歷史悠久且有一定規模及影響的。沿海還有書院:鳳崗書院(東莊)、嶺南書院(笏石嶺美)、開文書院(北高)、霞峰書院(月塘霞塘)、潯江書院(前沁)、凌煙書院(東嶠凌煙)、逢壺書院(月塘水頭)、紫山書院(笏石吳厝)、匯三書院(笏石岐厝)、觀瀾書院(笏石後湖)、月塘書院(笏石瀨塘)、瓊林書院(東嶠珠江)等等。
海濱書院乃當地十八個姓氏家族集資籌建的。考其取名,一曰取莆陽的美譽“海濱鄒魯”之意,故稱“海濱書院”。海濱書院自創建以來,曾有兩次大規模整修,一次為清鹹豐元年(1851年),另一次為光緒十六年(1890年),其整修捐助者均勒石立碑以志之,至今碑石尚存(郭大衛同志在秀嶼區文史資料第一輯里撰寫的海濱國小校史一文中有記載具體碑文內容)。為維持書院日常開支和春秋二祭之需,社會賢達、有識之士紛紛慷慨解囊,或助金銀,或獻田產,或捐店房。至鼎盛時海濱書院在笏石擁有店房十多間、租田20畝左右。在書院創建、整修、置業活動中,貢獻較大者擢為壇越主。諸如笏石翁氏,捐獻田產,作為修建書院的宅基地和“學田”。壇越主享有入學優先權,在書院埕里曝曬物品的優先權,享受胙肉(豬、羊祭品)等。每逢春秋二祭,或書院置辦祭品,或祈求考場取勝、人登魁榜者謹具祭品。祭品有豬羊、果品物,酒醴庶饈,屆時信眾在朱子像前畢恭畢敬,拈香百拜,祭儀莊嚴肅穆。祭祀畢,壇越主各執一份胙肉等祭品攜之而歸。書院西側不遠的笏石溝底曾建一“字紙爐”(解放後被拆毀),高約4米,四側有孔。當時尊孔思想濃厚,寫有字跡的紙張不可隨意丟棄,需放進“字紙爐”內燒毀。據此,海濱書院之鼎盛以及尊孔重文的思想可見一斑。
書院負責人古稱山長,有的地方稱洞長、山主、洞主、洞正、堂正,設有副職。書院乃群賢畢至的地方,多有名儒講學,賢者為長。書院集學術研究和教學於一體,當時海濱書院設有文會,入會者參加會文等活動,世稱文人。從清代兩次大整修可推測出當時的海濱書院從學者甚眾,且課徒有方,學者有成,聲名遠播。
清末廢科舉,興學堂。一度興旺的海濱書院逐漸走向衰亡。民國期間,地方政府設址於書院內。解放初期,海濱書院被毀。於是古老的海濱書院銷聲匿跡。
歷史嬗變,海濱書院雖不復存在,但它曾經鑄造過輝煌,人們難忘這一育人搖籃地。1930年,笏石鎮商民協會主任劉季與發動商民自發籌款,在海濱書院內創辦商民國小;1944年,莆田礪山(今莆田市秀嶼區月塘鄉礪山村)留美學者郭學章借用海濱書院之名在笏石本店頭村創辦海濱職業中學,開設農科、工科兩個專業。1947年,宋增佑等熱心人士把海濱職業中學的部分財產及書院接管起來,在海濱書院建立“中正國小”,次年更名為“海濱國小”,直至1958年,海濱國小遷往頂社村。其間,笏石民中(笏石農業中學前身)曾寄在海濱國小數月。從此,莆田第十中學創辦於斯,發展於斯,輝煌於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