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幽默

海派幽默

海派幽默又叫海派清口。“海派清口”是上海滑稽演員周立波所創立,是從上海本地的單口滑稽、北京單口相聲和香港“棟篤笑”等曲藝表演形式中汲取精華發展而成。清口就是一個人在台上表演,不過說的就全是社會熱點、焦點,加上演員自己的演繹,傳達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派幽默
  • 別稱海派清口
  • 目的:達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
  • 對象:社會熱點、焦點
含義解釋,創始人,創作來源,演繹技巧,清口藝術,主要作品,

含義解釋

“海派清口”是上海滑稽演員周立波所創立,是從上海本地的單口滑稽、北京單口相聲和香港“棟篤笑”等曲藝表演形式中汲取精華發展而成。清口就是一個人在台上表演,不過說的就全是社會熱點、焦點,加上演員自己的演繹,傳達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
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曾把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和自己的散文作比較,認為它們都達到了“形散神不散”的境界。
海派清口,實質上是一種帶有表演性質的演說,是一種“智慧性的表演形式”,是周立波所獨創的。海派清口主要以幽默盤點時事為主,而非傳統滑稽的說學做唱,更不是炒冷飯,它更講究的是知識結構和語言修養。
海派清口是一種帶有濃郁海派特色的單人表演形式,其語言以上海話為主;以方言及國語為輔。表演內容涉及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應景、應時是它的一大風格,不求妙語連珠亦當喜話連連。在保留和傳承滑稽說、學、做、唱風格的前提下,以一種清新智慧的表現形式,傳播一種快樂的思維方式和幽默的人生態度。雖說是形式獨到,卻需要人生閱歷作為積澱。這一藝術形式的代表人物是有“上海活寶”之稱的周立波。

創始人

周立波1967年出生在上海,這位紅得發紫的“海派清口創始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是紅遍上海灘的“小滑稽”。說得一口地道的上海話。
1981年進入上海滑稽劇團,是正宗的科班出身滑稽演員,師從上海曲藝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姚慕雙。成名於80年代末,其表演風格獨樹一幟,融各派冷麵滑稽於一體,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調侃和嘲諷。後因出手傷人而下獄,出獄後浮沉於商海。十幾年來,雖然遠離舞台而仍對滑稽戲一往情深。在好友關棟天等人的攛掇下,於2006年年底重返劇場,復出的首場“海派清口”演出,三位藝術顧問分別是周柏春、嚴順開和王汝剛。周立波模仿周柏春向來被認為是一絕。
前幾年郭德綱開始大紅大紫時,相聲界曾經一片反對聲。周立波重返舞台後,記者在採訪滑稽演員時也發現不少人都選擇迴避討論周立波,但當記者問周立波,傳統滑稽界怎么看待你時,周立波卻笑稱“我想他們應該都很愛護我。”他表示:“至死不會放棄滑稽演員的稱號,我永遠是個滑稽演員。”

創作來源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是從上海本地的單口滑稽、北京單口相聲、香港“棟篤笑”等曲藝表演樣式中汲取精華發展而成的。在舞台上,他僅依靠一個提示夾和一杯白水,完全憑藉的是深厚功底和即興反應。從2008年開始,周立波先後在蘭心和美琪推出了《笑侃三十年》專場,連演30場,場場爆滿。作為《笑侃三十年》專場的升級版,周立波海派清口《笑侃大上海》專場,將於5月份全新推出。本專場周立波將戲說新舊上海的前世今生,笑評海派生活時尚潮流。外白渡橋、國際飯店、馬勒公寓、新天地等上海代表性地標;四大金剛、打樁模子等海派文化辭彙均在本專場中為觀眾一一笑評。

演繹技巧

周立波不存在集中創作,每天都在學習;他的演出沒有排練、沒有劇本,全靠周立波平日裡每天三個小時的堅持網路閱讀和現場寥寥三四張提示紙,與時代流行的節奏保持同步。“我所有的彩排就是閱讀,以及隨時隨地的‘靈光一閃',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隨時把筆記本帶在身邊,想到什麼‘絕妙好詞',就把車停到一邊,趕緊記下來。”
在周立波的概念中,站在舞台上,就需要有“讓觀眾聽我的”自信:“觀眾不需要你告訴他已經知道的東西,很多滑稽、相聲演員一個段子一說三十年分毫不差,我的段子,每一季都不一樣。在網際網路時代,演出是很難的,一再吃老本,觀眾是不會買賬的。見識決定意識,做吃山空,冷落是必然的。”常換常新,讓表演更貼近生活,更貼近觀眾,更貼近時代,受追捧成為理所當然。
另外,突破傳統意義上的滑稽,將其重新定位成為周立波在逆市中創造票房神話的又一駕馬車。逐漸為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們熟悉了的“海派清口”而今已逾越了簡單的傳統滑稽範疇,按照周立波的“野心”,就是要將自己的這塊招牌,打造成“滑稽中的交響樂”:“一些演員錯把庸俗當'親民',以醜化自己去取悅觀眾,這不但是對自身的羞辱,也是對觀眾智慧的不恭。低檔,其實從來就不是滑稽的出路。”

清口藝術

周立波一直把看自己的演出稱為是“體力活兒”,他說有人看他的演出笑到不得不按住自己的臉,因為臉部肌肉已經笑得吃不消了。周立波很嚴肅地告訴記者,自己因此一直控制上半場笑聲的次數,因為據他的團隊統計,一場演出的笑聲一般都在580至620次,上半場笑聲少一些也要200多次。細想一下,如果真要在2個多小時裡笑上500多次,確實不省力。周立波的演出帶給觀眾的是笑聲,但周立波卻很認真地表示:“海派清口偏重於邏輯,我希望用很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很嚴肅的主題,我的主題其實是很嚴肅的。”他說自己在復出時就確定了這個目標,是“謀定而後動”。今天受到觀眾的認可,也是有預計的,只是“在規模上沒有預計到,沒有想到來得這么快、來得這么猛烈。”
海派清口“寓教於樂”曾經是藝術創作的一個根本目的。但周立波卻從另一個角度來實踐了“寓教於樂”:“海派清口是把搞笑作為手段,我的目的是體現出周立波對這個城市的思考,勾起一種集體的回憶,文化需要有共鳴,有共鳴的文化是一種享受。”周立波說,“有時我在表演中只講一半,底下觀眾就全明白了,所以說海派清口是和觀眾一起完成的。”

主要作品

笑侃30年
以“海派清口”獨樹一幟的滑稽界“浪子”周立波復出舞台僅僅兩年多,就以其“盤點系列”的演出,創造了每演一場必爆滿的票房奇蹟。而這一次,他更是大張旗鼓地表示要以一個人、一張嘴、一台戲“笑侃三十年衣食住行”。12月5日至19日,這台新創節目將在蘭心大戲院連演12場。對於自己憑藉獨創的“海派清口”在上海演出界成為“個人票房之王”,科班出身卻不留戀傳統的周立波顯得信心十足,甚至表示要打造“滑稽中的交響樂”:“沒有智慧的滑稽只能與庸俗為伍,被人鄙視亦在情理之中。”
逐漸為上海人和新上海人所熟悉的“海派清口”,按照周立波自己的解釋,已經不是傳統概念上的滑稽,而是滑稽這個概念的擴展和延伸。這種類似於“脫口秀”的單人表演,幾乎完全依靠演員個人的綜合素質,“我所有的彩排就是閱讀,以及隨時隨地的‘靈光一閃’,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隨時把筆記本帶在身邊,想到什麼‘絕妙好詞’,就把車停到一邊,趕緊記下來。”
在這一次的“笑侃三十年衣食住行”中,周立波又和之前的每季時事盤點一樣,創造了一些新的“周氏語彙”——“婆媳的最佳距離是一公里開外”、“一個不會感恩的人是沒有幸福感的”、“去年的股市是‘腦充血’,充發充發,就半身不遂了”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喇叭褲、爆炸頭、全中國只有上海有的半兩糧票,這些三十年衣食住行的經典元素,都會在舞台上一一重現,尋找這些“元素”的過程更是“踏破鐵鞋”。
周立波表示,現在的市場,僅靠幾個已經混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老段子是行不通的,也是對觀眾的不負責任,“觀眾不需要你告訴他已經知道的東西,很多滑稽、相聲演員一個段子一說三十年分毫不差,但是我的段子,每一季都不一樣。”
為了更大程度地爭取觀眾,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滑稽,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總有近七成的國語,他甚至表示不排除以後用英文演出的可能,“這並不影響我的海派特質,我的語言結構和思維邏輯是根植於上海的,正如莎士比亞被翻成任何語言他還是莎士比亞。”
笑侃大上海
《笑侃大上海》以上海解放六十年為背景,戲說新老上海的前世今生。
我為財狂
在婉拒央視虎年春晚的邀請之後,周末“海派清口”周立波又一次將媒體全數擋在門外,謝絕為其《我為財狂》新一季演出“開盤”捧場。周立波稱其新作需進行“試盤”,在與觀眾磨合、聽取意見改進,待“紅線指標”上揚後,再請媒體,這更利於新作的提高。
《我為財狂》是周立波繼《笑侃三十年》和《笑侃大上海》後,又一部帶領觀眾一起“瘋樂”的海派清口作品。與前兩部不同,《財狂》不再側重集體回憶,而聚焦滬上最時尚、最鮮活的事件和話題,從路邊鑽孔打洞的民工、到跟隨大盤崩潰的股民、心力交瘁的房奴、再到駕駛700多萬元蘭博基尼黃金跑車的“富二代”,周立波都將拿來說事。
在上海這座金融之都,每個階層、每個人都有他們的生存法則、賺錢方式,一百萬、一千萬需要理財;一百塊、一千塊更需要理財。《我為財狂》內容涉及股市、房產、投資、收藏,還有一切與經濟相關的熱點與話題,諸如眼球經濟、體育經濟、娛樂經濟、整容經濟、保姆經濟……周立波都將用他的海派清口信手拈來、逐一調侃。
據周立波之前介紹,他每一輪劇場演出都將帶給觀眾不同的快樂體驗,絕不會簡單重複,他將根據演出當天的股票大盤走勢,來最終決定當天晚上的演出內容,同時對他的創作能力進行新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