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海洋與海岸帶是未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所在。本書作者基於多年研究與實踐,立足海洋與海岸帶空間管理的現實問題和長遠挑戰,分別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自然資源基本利用區”與“基本養殖區”制度、海岸帶綜合管理、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功能區劃、海域管理與保護、海島保護規劃制度、陸海統籌、圍填海管理及其他研究等幾方面,詳盡地介紹了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體制改革進程中海洋與海岸帶空間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與新理念。
目錄
第1章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1
1.1 空間規劃體系改革的“立”與“破” 1
1.2 基本理念?總體構想與保障性改革措施 3
1.2.1 現行規劃體系存在的問題 4
1.2.2 重構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意義 4
1.2.3 重構空間規劃體系的基本理念 5
1.2.4 空間規劃體系總體構想 7
1.2.5 保障性改革措施 9
1.2.6 結語 10
1.3 基於陸海統籌的國土空間分區體系 11
1.3.1 新時期國土空間分區的基本思路 11
1.3.2 建議搭建“四區三線”為框架的全域國土空間分區體系 12
1.4 海洋國土空間新布局理論框架 14
1.4.1 引言 14
1.4.2 海洋空間布局理論的發展歷程 14
1.4.3 新形勢下傳統海洋經濟布局理論研究的局限 15
1.4.4 海洋空間新布局理論框架 17
1.4.5 結語 19
第2章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 20
2.1 用途管制:向全域全類型國土空間拓展 20
2.1.1 國土空間開發粗放?無序?低效利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 20
2.1.2 破除當前資源環境瓶頸,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21
2.1.3 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構建整體性管制制度 21
2.2 國土空間用途管制 22
2.2.1 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作用機制 22
2.2.2 用途管制制度構建的相關建議 23
2.3 海域空間用途管制 24
2.3.1 海域空間用途管制的制度構架 25
2.3.2 海域空間用途管制困境 26
2.3.3 新時期海域空間用途管制的發展方向 28
2.4 海洋自然資源年度利用計畫 29
2.4.1 自然資源管理制度重構的基本邏輯 30
2.4.2 海洋自然資源年度利用計畫的初步構想 32
2.4.3 政策思考與建議 34
2.5 海洋空間利用年度計畫 36
2.5.1 研究與實踐進展 36
2.5.2 海洋空間利用年度計畫的內涵與使命 39
2.5.3 海洋空間利用年度計畫制度框架設計 41
2.5.4 結語 44
2.6 陸海統籌與國土空間準入制度 45
2.6.1 潮間帶存在地類交叉?生態破壞等問題 46
2.6.2 有必要為潮間帶制定空間準入制度 46
2.6.3 兼顧不同管理要求分類實施準入政策 47
第3章“自然資源基本利用區”與“基本養殖區”制度 49
3.1 “自然資源基本利用區”制度研究 49
3.1.1 建立“自然資源基本利用區”制度的必要性 49
3.1.2 我國基本自然資源利用面臨的問題突出 49
3.1.3 建立“自然資源基本利用區”的主要建議 50
3.2 “基本自然資源區”制度研究 51
3.2.1 研究背景 52
3.2.2 制度基礎 52
3.2.3 “基本自然資源區”制度 54
3.2.4 結語 58
3.3 海洋功能區劃“基本養殖區”的內涵解析及選劃思路 59
3.3.1 “基本養殖區”概念 59
3.3.2 選劃“基本養殖區”的意義 61
3.3.3 海洋功能區劃“基本養殖區”選劃思路 62
3.3.4 結語 64
3.4 全國基本養殖用海需求空間預測 65
3.4.1 材料與方法 66
3.4.2 計算過程與結果 68
3.4.3 結果檢驗與分析 73
3.4.4 討論 74
3.5 沿海省(區?市)基本養殖用海需求空間預測 76
3.5.1 材料與方法 76
3.5.2 計算過程與結果 78
3.5.3 結語 82
第4章海岸帶綜合管理 84
4.1 海岸帶立法與規劃 84
4.1.1 海岸帶管理的突出問題 84
4.1.2 海岸帶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典型區域 85
4.1.3 海岸帶綜合管理是實現陸海統籌的必然選擇 86
4.1.4 推進海岸帶陸海統籌管理改革的建議 87
4.2 海岸帶脆弱性評價方法 87
4.2.1 評價方法及指標權重確定 88
4.2.2 套用研究——以黃河三角洲海岸帶為例 92
4.2.3 結語 94
4.3 海岸線資源管理 95
4.3.1 海岸線管理問題凸現 95
4.3.2 海岸線資源價值未受到重視 95
4.3.3 將海岸線納入海域使用論證體系 96
4.4 海岸線退出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96
4.4.1 海岸線退出機制 97
4.4.2 海岸線退出的現實困境 98
4.4.3 建立海岸線退出機制的思路 99
4.4.4 完善海岸線退出機制的建議 101
4.4.5 結語 102
第5章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功能區劃 104
5.1 海洋生態系統完整性與功能維持 104
5.1.1 引言 104
5.1.2 內涵剖析 104
5.1.3 套用探索 107
5.1.4 結語 109
5.2 生態干擾理論在養殖用海管理上的套用 110
5.2.1 概念界定與特性剖析 110
5.2.2 生態干擾在養殖用海管理上的套用意義 112
5.2.3 管理問題分析與對策建議 112
5.3 基於生態系統的海底功能區劃初步構想 115
5.3.1 海底功能區劃概念與特徵分析 115
5.3.2 整體思路設計與分類研究 116
5.3.3 對策建議 120
5.3.4 結語 121
5.4 基於生態系統的養殖用海集約化布局對策研究 122
5.4.1 養殖用海布局問題分析 122
5.4.2 不同尺度的養殖用海集約化布局研究 123
5.4.3 結論 125
5.5 區域養殖用海集約利用評價方法及套用 126
5.5.1 養殖用海特徵分析 127
5.5.2 養殖用海集約利用內涵 128
5.5.3 養殖用海集約利用評價方法 128
5.5.4 我國沿海地區養殖用海集約利用評價 131
5.5.5 討論 133
5.6 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模式的管理套用 134
5.6.1 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模式的發展歷程 135
5.6.2 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模式在養殖用海管理上的套用研究 137
5.6.3 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模式前景展望 137
5.7 愛爾蘭海域多用途區劃的啟示 140
5.7.1 愛爾蘭海和MZIS簡介 140
5.7.2 MZIS的研究背景 141
5.7.3 MZIS的具體分析 141
5.7.4 對我國制定海洋規劃的啟示 143
5.7.5 對策和建議 144
第6章海域管理與保護 146
6.1 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內涵 146
6.1.1 編制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意義 146
6.1.2 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研究背景 147
6.1.3 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內涵 148
6.1.4 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原則 149
6.1.5 編制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意義 150
6.1.6 結論 151
6.2 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框架 152
6.2.1 關鍵概念探討 153
6.2.2 海洋資源資產確認與計量 155
6.2.3 海洋資源負債確認與計量 159
6.2.4 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框架 160
6.2.5 結語 161
6.3 國外海底電纜管道違法行為處罰對我國的啟示—以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為例 162
6.3.1 我國海底電纜管道處罰規定現狀 163
6.3.2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海底電纜管道違法行為處罰經驗 166
6.3.3 國內外規定對比與經驗借鑑 168
6.3.4 結語 169
6.4 我國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與保護 170
6.4.1 海底電纜用海現狀 171
6.4.2 產業用海矛盾與海域空間資源配置 173
6.4.3 海底電纜用海策略 173
6.4.4 結語 175
6.5 海洋沉積物修復 176
6.5.1 我國海洋沉積物及污染概況 177
6.5.2 海洋沉積物污染修複方法 177
6.5.3 海洋沉積物修復技術發展方向展望 182
6.5.4 結語 183
6.6 海洋生態補償概念內涵研究與制度設計 185
6.6.1 問題分析 185
6.6.2 概念內涵界定 186
6.6.3 實踐套用探索 188
6.6.4 制度設計 190
6.6.5 小結 191
6.7 立體化開發的海域資源配置方法 192
6.7.1 研究現狀與實踐進展 192
6.7.2 海域空間使用特徵分析 194
6.7.3 海域資源立體化配置方法與評價 196
6.7.4 小結 198
6.8 海域使用貢獻率 199
6.8.1 研究進展與內涵探討 199
6.8.2 測算模型構建 200
6.8.3 海域使用貢獻率實證分析 201
6.8.4 結論 204
第7章海島保護規劃制度 206
7.1 青島市海島保護與利用規劃 206
7.1.1 規劃背景與規劃定位 206
7.1.2 市縣級海島規劃編制技術要求 207
7.1.3 青島市海島規劃編制框架 207
7.1.4 建議 210
7.2 廟島群島海島保護規劃 211
7.2.1 廟島群島區域特徵分析 211
7.2.2 海島保護規劃研究背景 212
7.2.3 多用途分區的初步方案?邊界和分區方法 213
7.2.4 廟島群島功能分區 214
7.2.5 結語 215
7.3 海島開發與保護多維決策方法 216
7.3.1 概念界定與方法研究 216
7.3.2 案例套用 221
7.3.3 結語 223
7.4 島群開發時序最佳化方法223
7.4.1 島群開發時序最佳化的理論基礎 224
7.4.2 島群開發時序最佳化的基礎模型構建及方法研究 224
7.4.3 引入時間變數的島群開發時序最佳化模型完善 227
7.4.4 結語 228
7.5 島群旅遊開發資源最佳化配置方法 229
7.5.1 島群旅遊資源最佳化配置研究的必要性 230
7.5.2 島群開發旅遊資源配置的馬爾可夫過程模型構建及最佳化方法研究 231
7.5.3 基於馬爾可夫過程的島群開發旅遊資源配置最佳化模型套用 233
7.5.4 結語 234
7.6 無居民生態島建設評價體系 235
7.6.1 模型選擇 236
7.6.2 評價方法 236
7.6.3 示範套用——以大洲島為例 240
7.6.4 結論 241
第8章陸海統籌 243
8.1 陸海統籌與海洋強國 243
8.2 陸海問題與陸海資源配置體系構建 244
8.2.1 引言 244
8.2.2 問題分析 244
8.2.3 海陸資源配置的理論和方法構架 245
8.2.4 結語 248
8.3 海陸二元經濟結構問題的提出 248
8.3.1 海陸關係演變 248
8.3.2 海陸二元分化 249
8.3.3 海陸統籌發展 249
8.4 海陸二元結構均衡模型構建及運行機制 250
8.4.1 海陸二元結構的形成機理 251
8.4.2 海陸二元結構均衡模型的構建 251
8.4.3 海陸二元結構實證分析與生產要素運行機制研究 253
8.4.4 結語 254
8.5 海陸二元經濟結構的波動問題 255
8.5.1 研究背景 255
8.5.2 海陸間經濟波動的模型構建?概念界定及演化過程模擬 256
8.5.3 海陸二元經濟結構內部經濟波動的實證分析 258
8.5.4 結語 259
8.6 沿海沿江城市群發展規律與對策 260
8.6.1 文獻綜述 260
8.6.2 模型及相關設定 260
8.6.3 實證分析 261
8.6.4 對策建議 266
8.7 沿海?沿江?沿邊城市與內陸城市經濟梯度 267
8.7.1 指標構建與測度 268
8.7.2 分析與討論 269
8.7.3 對策與建議 272
8.7.4 結語 273
第9章圍填海管理 275
9.1 填海造地評價體系 275
9.1.1 填海造地綜合損益評價體系框架構建 275
9.1.2 填海造地綜合損益評價體系總量指標研究 276
9.1.3 填海造地綜合損益評價體系評價方法研究 277
9.1.4 填海造地綜合損益評價標準制定 279
9.1.5 結語 279
9.2 圍填海存量資源問題 280
9.2.1 研究與實踐進展 280
9.2.2 圍填海存量資源內涵探討與成因分析 282
9.2.3 圍填海存量資源最佳化利用對策建議 284
9.2.4 結語 286
9.3 海灣圍填海適宜性評估 287
9.3.1 研究背景 287
9.3.2 體系構建 287
9.3.3 測算適宜性參數評價標準 289
9.3.4 示範研究 291
9.3.5 對策和建議 291
9.4 圍填海工程的綜合影響 292
9.4.1 綜合影響要素的整理及其屬性分類 293
9.4.2 方法介紹與模型最佳化 293
9.4.3 圍填海工程綜合影響因果反饋模型探索 294
9.4.4 模型初步分析 296
9.4.5 結語 298
第10章其他研究 300
10.1 “海上虛擬人口”假說 300
10.1.1 研究背景 300
10.1.2 假說提出 300
10.1.3 假說體系 301
10.1.4 套用方法 302
10.1.5 結語 304
10.2 從“管海”到“治海” 305
10.2.1 從海洋管理到海洋治理 305
10.2.2 國家海洋治理體系是“五位一體”的體制機制 306
10.2.3 穩步推動海洋事業健康發展 307
10.3 國家海洋治理體系構建 307
10.3.1 國家海洋治理體系的主體?功能與手段 307
10.3.2 海洋治理體系的整體制度設計 309
10.3.3 對策建議 309
10.4 國家海洋治理體系與海洋治理能力現代化 310
10.4.1 引言 310
10.4.2 內涵剖析 310
10.4.3 推進意義 311
10.5 “島長制”制度構建 312
10.5.1 研究背景 313
10.5.2 建立“島長制”的必要性 314
10.5.3 海島自然生態特殊性 315
10.5.4 “島長制”的實施範圍和相關職責 315
10.5.5 主要任務 316
10.5.6 保障措施 317
10.5.7 結語 318
10.6 海洋經濟布局最佳化的思考 319
10.7 把握和適應海洋經濟的“新常態”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