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酸化
- 外文名:Ocean acidification
- 原因:海洋吸收、釋放大氣中過量CO2
- 後果:海水逐漸變酸,海水pH值下降
- 最早發現:1956年
海水酸化一般指本詞條
《海水酸化對海膽的影響》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湛垚垚等。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由二氧化碳過量排放而引起的海水酸化問題,在著者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著者近年來開展的相關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以我國北方海域的代表性海膽種類為對象,首次系統地總結了海水酸化的研究方法與技術,以及海水酸化...
《海水酸化對鈣化藻類鈣化作用的影響》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高坤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大氣CO2濃度升高,增加CO2向海水的溶入,改變海水溶解無機碳各組分的濃度及其比例,引起海水酸化。鈣化藻類的鈣化作用,易受pH變化的影響,如何回響這一變化是一急需探討的科學問題。為此,本項目擬在本人已有(CO2生態...
環境的酸化對生態系統中Ca的平衡造成巨大影響。在海洋生態系統中表現為,隨著pH下降海水中CO₃濃度降低,富Ca海洋生物無法維持其體內CaCO₃形成的硬質結構,造成珊瑚鈣化生長變緩、翼足目軟體動物外殼腐蝕穿孔等,影響其種群繁衍。另外,在陸地生態系統中,由於酸雨的長期淋溶,大量的生物可利用Ca,從生態系統中流失,...
《海洋酸化對南海藻類固碳作用的影響:耦合效應與機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高坤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項目摘要 大氣CO2濃度持續升高,引起海水pCO2增加及pH下降,導致海洋酸化,使得海水碳酸鹽系統發生變化。該化學變化會影響海洋初級生產過程及海洋對CO2的吸收量。為此,藻類回響海洋酸化的機制如何,是亟需探討的科...
本項目旨在研究我國南海海域的有毒甲藻在海洋酸化和不同海水溫度處理後,其生長特徵,生理特徵,產毒特徵的變化,並獲得轉錄組資料庫,分析相應特徵變化內在的分子調控機制。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1)首次報導Fukuyoa(之前被歸類為綱比甲藻,本項目研究過程中重新劃分分類標準)和Coolia屬在香港海域的分布和並將其...
3.1 東白令海大陸架水域海洋酸化時空變動及影響因素研究 63 3.1.1 研究數據與研究方法 64 3.1.2 Ωar擬合模型建立及因子分析 67 3.1.3 海洋酸化的時空變動 69 3.1.4 東白令海大陸架表層水酸化有關問題的探討 73 3.1.5 小結 77 3.2 海水pH變動對東白令海大陸架區域漁業資源...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海洋碳循環和海洋酸化模擬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曹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影響全球氣候和環境。海洋作為一個重要的碳匯,一方面對調節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海洋對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吸收使海水的酸性不斷增強,威脅海洋生態系統。因此...
相關的研究報導顯示海水酸化影響貝類足絲的性能,但其中的影響機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本項目以重要的珍珠養殖貝類--合浦珠母貝為研究對象,利用海水化學、高通量組學、分析化學以及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技術,研究海洋酸化對合浦珠母貝足絲結構和性能的影響,並結合相關足絲蛋白基因表達變化、足絲蛋白的組成和含量變化以及足絲...
海洋酸化對小型底棲生物的影響可能導致底棲生態系統和生物地化循環等生態過程的變化。本項目從個體、種群和群落三個水平系統的研究了海洋酸化對潮間帶小型底棲生物的影響,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日本虎斑猛水蚤對海水酸化有很強的耐受性。2100年和2300年預期海洋酸化水平的短期和長期暴露對其成體和幼體存活率的影響都不顯著...
隨著人為釋放到大氣的CO2持續增加,由CO2驅動的海洋酸化將導致海水pH在本世紀內顯著下降,並很可能對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海洋底棲動物在其早期發育時期對環境變化最敏感,而且該階段關係到生物種群的變動,因此是研究海洋酸化的理想材料。本項目以雜色鮑和葡萄牙牡蠣為對象,探討海洋酸化對二種貝類...
《海洋酸化對泥蚶受精動力學的影響與機理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劉廣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1/3至1/4的人源CO2排放將會被海洋吸收,從而導致海水pH值顯著下降,對海洋生物特別是海洋貝類產生嚴重影響。作為一個近十年剛剛發展起來的研究領域,海洋酸化對灘涂貝類受精動力學影響及機理的研究尚屬空白,...
海水酸化過程淨生產力線上監測系統是一種用於地球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9年4月10日啟用。技術指標 質量數範圍:1-300 amu;檢測限:5ppb;最小檢測分壓:法拉第杯檢測器 1×10 -11 mbar ;電子倍增器 5×10-14 mbar;快速掃描速度:100amu/s;最小掃描步階:0.01amu;質譜解析度:1 amu。主要功能 海水...
人類活動引起的海洋酸化已受到科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對海洋生物而言,即使是同一門類的生物,回響有時也有很大差異,如何全面分析、估測酸化對海洋生物的效應,已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浮游植物的粒徑分布具有時空差異,受環境因子的調控,適合的粒徑分布才能支撐海洋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轉。有很多研究表明海水中CO2是初級...
《鐵限制條件下束毛藻對海洋酸化的回響及其機理》是依託廈門大學,由史大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痕量金屬鐵是海洋生態系統中重要固氮者束毛藻的主要生長限制因子之一。在鐵充分的條件下,海水酸化CO2升高引起束毛藻二氧化碳濃縮機制下調,由此節省的細胞能量被利用在固氮作用等細胞過程中,從而促進了固氮和生長...
中國從1966年開始海水提溴,仍處於小型試生產的規模。海水提溴技術有水蒸氣蒸餾法、空氣吹出法、溶劑萃取法、沉澱法、吸附法等,其中空氣吹出法和水蒸氣蒸餾法為國內外所普遍採用。空氣吹出法的基本流程是酸化→氧化→吹出→吸收→蒸餾;吸收工藝普遍採用鹼吸收和二氧化硫吸收,吸收劑有鹼、硫、鐵屑、溴化鈉等。過...
《南海光合固碳與碳酸鹽系統變化的關係:深化與集成》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高坤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項目摘要 海洋酸化(全球範圍)與海水酸化(區域性的),改變海水的碳酸鹽系統,引起化學環境的變化。研究顯示,這種變化影響大多數海洋生物的代謝。有關藻類光合固碳量方面的研究結果,有顯示酸化促進光合固碳的,...
徐軍田博士所在的科研團隊通過近三年的航次數據和實驗室研究,結果表明:海洋酸化對浮游植物初級生產力的影響取決於陽光輻射強度的高低,在相同的海水表面光強下,則取決於浮游植物分布的深度。在低光下或者深處分布的浮游植物,海洋酸化起到正面作用,而在高光強下,則表現為負面效應。該發現能解釋目前眾多研究結果不統一...
環境酸化是酸雨造成的,它會使地面水體和土壤酸度增大,降低土地的肥力,使石刻、大理石建築、金屬物、橋樑和鐵路都受到侵蝕。再如,環境鹼化也是一種環境化學效應。它主要是由於大量的可溶性鹽、鹼物質,在水體和土壤中長期積累,或受到海水長期浸漬造成的。基本概念 環境化學效應是在環境條件的影響下,物質之間的化學...
1963/1964年~2020/2021年,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冰冰期和冰量均呈波動下降趨勢。2020/2021年冬季,渤海冰情較常年偏輕。1979年~2020年,中國近岸海水表層pH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江蘇南部、長江口、杭州灣近岸海域海水錶層酸化明顯。2020年夏季,長江口海域出現大面積低氧區。1980年~2020年,中國沿海極值高潮位和最大...
但是在水中,二氧化碳會變成碳酸,一種弱酸。工業革命以來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使海水的平均pH值下降了0.1,達到了8.2。據預測,進一步的排放可於2100年前將其再下降0.5,這是數百萬年來從未達到的數值。有人已經觀察到海水酸化可能對珊瑚(1998年以來,世界上已有16%的造礁珊瑚因為白化現象而死亡)以及帶有碳酸鈣...
項目成果可望為全面評估近海生態系統海洋酸化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提供科學依據。結題摘要 調查了珊瑚礁資源豐富的瓊東南海域碳酸鹽系統的分布,重點研究了上升流及其帶來的生態效應對碳酸鈣飽和度的影響。通過兩個上升流季節的調查發現,瓊東南海域表層海水中雯石飽和度指數為2.9-3.6,低值出現在上升流中心,上升流中25...
海水酸化將幫助利用碳酸鈣生長的生物繁衍,其中包括叫做球石藻類的浮游植物、浮游有孔蟲和翼足類軟體動物,這些微小的生物是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包括某些鯨類)的主要食物來源,因此有可能改變整個生態系統平衡。海水酸化對珊瑚礁的嚴重影響已經引起全球關注。全球珊瑚礁白化和海水酸化直接相關。火山灰和火山爆發釋放出的適量...
海水酸化已是不爭的事實,海水酸化會引起浮游植物、細菌以及病毒等種類的改變,這些改變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海洋中的食物網結構,包括微食物網結構。在北極海區,由於氣候變化導致凍的融化,將會改變該區域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影響北極的有機碳通量。在受融化冰影響的區域相對未影響區域,通過原生動物轉運更高的有機碳...
以上結果說明,高濃度CO₂引起的海水酸化顯著地影響著小珊瑚藻的光合和鈣化過程,不同的酸化程度下,藻體的光合、鈣化反應不同,在較強的酸化程度下(pH 5.5),藻體的光合和鈣化過程都將受到強烈的抑制,這些結果為認識CO₂海底封存滲漏危險對海洋鈣化藻類的可能影響提供了理論參考。產生機理 藍細菌鈣化作用 藍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