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海水酸化)

海洋酸化

海水酸化一般指本詞條

海洋酸化是指由於海洋吸收、釋放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碳(CO2),使海水正在逐漸變酸。工業革命以來,海水pH值下降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將改變海水化學的種種平衡,使依賴於化學環境穩定性的多種海洋生物乃至生態系統面臨巨大威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酸化
  • 外文名:Ocean acidification
  • 原因海洋吸收、釋放大氣中過量CO2
  • 後果:海水逐漸變酸,海水pH值下降
  • 最早發現:1956年
簡介,產生原因,酸化危害,生態危害,氣候影響,人類生計,珊瑚或將消失,防範措施,摩納哥宣言,研究歷程,

簡介

海洋酸化即海水由於吸收了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導致酸鹼度降低的現象。酸鹼度一般用pH值來表示,範圍為0-14,pH值為0時代表酸性最強,pH值為14代表鹼性最強。蒸餾水的pH值為7,代表中性。海水應為弱鹼性,海洋表層水的pH值約為8.2。當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中時,海洋就會酸化。科學家研究表明,由於人類活動影響,到2012年,過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將海水錶層pH值降低了0.1,這表示海水的酸度已經提高了30%。預計到2100年海水錶層酸度將下降到7.8,到那時海水酸度將比1800年高150%。
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

產生原因

海洋與大氣在不斷進行著氣體交換,排放到大氣中的任何一種成分最終都會溶于海洋。
海洋酸化
生物群面臨威脅
在工業時代到來之前,大氣中碳的變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導致的,這種自然變化造成了全球氣候的自然波動。
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開採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並砍伐了大量森林,至21世紀初,已經排出超過5000億噸二氧化碳。這使得大氣中的碳含量水平逐年上升。
受海風的影響大氣成分最先溶入幾百英尺深的海洋表層,在隨後的數個世紀中,這些成分會逐漸擴散到海底的各個角落。研究表明,在19世紀和20世紀,海洋吸收了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的30%,並且仍在以約每小時一百萬噸的速度吸收著。人類活動導致了海水的不斷酸化。

酸化危害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釋放的CO2有超過1/3被海洋吸收,使表層海水的氫離子濃度近200年間增加了三成,pH值下降了0.1。作為海洋中進行光合作用的主力,浮游植物的門類眾多、生理結構多樣,對海水中不同形式碳的利用能力也不同,海洋酸化會改變物種間競爭的條件。
海洋酸化
受酸化影響牡蠣的產量下降了一半
2003年,“海洋酸化”這個術語第一次出現在英國著名科學雜誌《自然》上。到2005年,研究災難和突發事件的專家詹姆斯·內休斯為人們進一步勾勒出了“海洋酸化”潛在的威脅。他的研究發現,距今5500萬年前,海洋里曾經出現過一次生物滅絕事件,罪魁禍首就是溶解到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估計總量達到45000億噸,此後海洋至少花了10萬年時間才恢復正常得以渡過難關。
2012年3月,一支由美國、英國、西班牙、德國和荷蘭21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受人類排放溫室氣體的影響,地球正經歷過去3億年來速度最快的海洋酸化進程,超過歷史上4次地球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眾多海洋生物因此面臨生存威脅。
美國《科學》雜誌2015年4月10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海洋酸化可能是造成2.5億年前地球上生物大滅絕的“元兇”。由英國愛丁堡大學領銜的這項研究發現,當時西伯利亞火山猛烈噴發,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導致海洋變酸,結果地球上90%的海洋生物與三分之二的陸地生物滅絕。這也是地球史上5次生物大滅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研究人員分析在阿聯發掘的岩石後得出了上述結論。2.5億年前這些岩石位於海底,記錄了那個時期海水酸鹼度的變化情況。
海洋吸收了人類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約23%的二氧化碳。這與海水發生反應,導致海洋酸化,威脅著生物和生態系統服務,進而威脅到糧食安全、旅遊業和沿海保護。

生態危害

浮游植物:由於浮游植物構成了海洋食物網的基礎和初級生產力,它們的“重新洗牌”很可能導致從小魚小蝦到鯊魚、巨鯨的眾多海洋動物都面臨衝擊。此外,在pH值較低的海水中,營養鹽的餌料價值會有所下降,浮游植物吸收各種營養鹽的能力也會發生變化。而且,越來越酸的海水,還在腐蝕著海洋生物的身體,研究表明,鈣化藻類、珊瑚蟲類、貝類、甲殼類和棘皮動物在酸化環境下形成碳酸鈣外殼、骨架效率明顯下降。
由於全球變暖,從大氣中吸收CO2的海洋上表層也由於溫度上升而密度變小,從而減弱了表層與中深層海水的物質交換,並使海洋上部混合層變薄,不利於浮游植物的生長。
軟體動物:一些研究認為,到2030年,南半球的海洋將對蝸牛殼產生腐蝕作用,這些軟體動物是太平洋中三文魚的重要食物來源,如果它們的數量減少或是在一些海域消失,那么對於捕撈三文魚的行業將造成影響。
魚類:海洋酸化會阻礙珊瑚礁的生長繁殖,並導致小丑魚和小熱帶魚智商下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最新報導:模擬了未來50~100年海水酸度後發現,在酸度最高的海水裡,魚仔起初會本能地避開捕食者,但它們很快就會被捕食者的氣味所吸引——這是它們的嗅覺系統遭到了破壞。
海洋酸化(海水酸化)
小丑魚智商下降
實驗表明,同樣一批魚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環境下,處於在現實的海水酸度中,30個小時僅有10%被捕獲;但是當把它們放置在大堡礁附近酸化的實驗水域,它們便會在30個小時內被附近的捕食者斬盡殺絕。

氣候影響

暴雨侵害:海洋吸收溫室氣體造成的海水酸化,導致海中大陸架的珊瑚礁大量死亡,而這會造成低地島國,如吉里巴斯馬爾地夫更容易為暴雨所侵害。
海洋酸化(海水酸化)
珊瑚礁大量死亡
氣候變暖:通過減少生物源含硫化合物的產生的方式,海洋酸化具有潛在可能導致氣候變暖加劇。《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稱,海水pH值的降低導致了二甲基硫化物濃度的下降。海洋生物排放是大氣硫元素的最大天然來源——大氣中的硫元素能夠增強大氣對輻射的反射率,從而降低地球表面溫度。在評估了未來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海洋生物排放硫元素的變化情況後,研究表明到2100年,海洋生物對硫元素的排放將下降18%左右,而這將額外引起顯著的輻射強迫,地球溫度將上升0.23℃~0.48℃。

人類生計

據估計,在有些水域,海洋的酸度將達到貝殼都會開始溶解的程度。當貝類生物消失時,以這類生物為食的其他生物將不得不尋找別的食物,事實上人類將會遭殃。
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全球有5億多人依靠捕魚和水產養殖作為蛋白質攝入和經濟收入的來源,對其中最貧窮的4億人來說,魚類提供了他們每日所需的大約一半動物蛋白和微量元素。海水的酸化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必然危及這些人口的生計。

珊瑚或將消失

2013年3月,日本一個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報告說,海水酸化越嚴重,擁有堅硬骨骼並且能夠製造珊瑚礁的珊瑚就越少,而柔軟的海雞冠則會增加。如果酸化過於嚴重,珊瑚在21世紀末就有可能消失。
海洋酸化(海水酸化)
珊瑚或將消失
研究小組發現,當海水pH值平均為8.1的時候,珊瑚生長狀態最好。當pH值為7.8時,就變為以海雞冠為主。如果pH值降至7.6以下,兩者都無法生存。
天然海水的pH值穩定在7.9至8.4之間,而未受污染的海水pH值在8.0至8.3之間。海水的弱鹼性有利於海洋生物利用碳酸鈣形成介殼。
研究小組指出,海水pH值預計本世紀末將達7.8左右,酸度比正常狀態下大幅升高,所以屆時珊瑚有可能消失。

防範措施

在2008年10月的國際海洋酸化研討會上,與會科學家指出,海洋酸化的自然恢復至少需要數千年,遏制它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儘快減少CO2的全球排放量。歐美等國正開始研究遏制海洋酸化的對策,中國也已將海洋酸化列入重點支持方向。
2009年8月13日,來自26國,逾150位科學家簽署《摩納哥宣言》(MonacoDeclaration),呼籲決策者將二氧化碳排放量穩定在安全範圍內,以避免危險的氣候變遷及海洋酸化等問題。

摩納哥宣言

2009年8月13日,超過150位全球頂尖海洋研究人員齊聚於摩納哥,檢視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的最新信息,並藉由簽署《摩納哥宣言》(Monaco Declaration),對海洋酸化嚴重傷害全球海洋生態系統一事表達關切。該宣言指出,海水酸鹼值(pH levels)的急劇變化,比過去自然改變的速度快上100倍。而海洋化學物質在近數十年的快速改變,已嚴重影響海洋生物、食物網,生態多樣性及漁業等。
該宣言旨在呼籲決策者將二氧化碳排放量穩定在安全範圍內,以避免危險的氣候變遷及海洋酸化等問題。倘若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加,到了2050年時,珊瑚礁將無法在多數海域生存,因而導致商業漁業資源的永久改變,並威脅數百萬人民的糧食安全。

研究歷程

1956年,美國地球化學家洛根·羅維爾開始著手研究大工業時期製造的二氧化碳在未來50年中將產生怎樣的氣候效應。洛根和他的合作夥伴在遠離二氧化碳排放點的偏遠地區設立了兩個監測站。一個在南極,那裡遠離塵囂,沒有工業活動,而且一片荒蕪,幾乎沒有植被生長;另一個在夏威夷的莫納羅亞山頂。50年來,他們的工作幾乎從未間斷。
海洋酸化(海水酸化)
海洋酸化
洛根通過監測發現,每年的二氧化碳濃度都高於前一年,而且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與北半球植物的生長季節的更替是同步的。這一觀測結果讓科學界很快認識到,洛根的擔憂是正確的:被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會全部被植物和海洋吸收,有相當部分殘留在大氣中。洛根還通過計算發現:被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數量非常巨大。
2012年,美國和歐洲科學家發布了一項新研究成果,證明海洋正經歷3億年來最快速的酸化,這一酸化速度甚至超過了5500萬年前那場生物滅絕時的酸化速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