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的海洋由於各部分的深度、光照、鹽分和生物種群結構不同,可進一步劃分為海岸帶、淺海帶和遠洋帶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水生物群落
- 分布:海岸帶、淺海帶和遠洋帶
- 所屬學科:生物學
廣闊的海洋由於各部分的深度、光照、鹽分和生物種群結構不同,可進一步劃分為海岸帶、淺海帶和遠洋帶等。
廣闊的海洋由於各部分的深度、光照、鹽分和生物種群結構不同,可進一步劃分為海岸帶、淺海帶和遠洋帶等。海岸帶位於陸地和海洋交界處,水深從幾米到幾十米,光照充足,含鹽量、水溫和地形變化較大。由河流帶來的有機物質比較豐富。生物成...
生物群落類型 紅樹林、珊瑚礁、馬尾藻海都屬於海洋中特殊的生物群落類型。河口灣是大陸水系進入海洋的特殊生態系統,由於許多河口灣是人類海陸交通要地,受人類活動干擾甚深,也易於出現赤湖,河口灣生態學是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特殊的生物群落...
提出浮游生物一詞時是指全部浮游在水中的有機體,後來又專指在水中生活的生物,亦即指明為浮游的生物群落。與此相對應的,“浮游生物體”一詞則是專指每個浮游生物。此外,為與浮游生物(Plankton)一詞相對應,1891年E.H.Haecker提出...
深海群落是指存在於海洋大洋帶以下海域的生物群落。背景 深海生物是指生活在水深超過1000米處的海洋生物。包括微生物、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等。20世紀60年代以來,基於開發深海礦產和生物資源,以及利用深海棄置放射性廢物的需要,加之深海調查...
遠洋海域底棲區的群落,缺乏光合生物,營養物質直接間接依賴於淺水海域及表海水層。生活習性 根據海洋生態劃分,可以區分為三個群落。(1)漸深海底帶群落 水深自500—700米至3000米,主要見於大陸架斜坡的海底。底質從岩礁到泥沙,比較...
海水表層群落(epipelagic community)是在外洋海域的漂泳區,從海水表面直至150-200米的範圍內(海水錶層epipelagic zone)的生物群落。亦稱為外洋表層群落。這是在外洋區進行大規模初級生產的唯一群落,在其下方的漂泳層和底生帶的...
海底熱泉生物群落是一處特殊海洋環境,其熱泉噴出的海水含有豐富的硫化氫和硫酸鹽,這一特殊環境內硫化細菌非常豐富,由於它們能以化學合成作用進行有機物的初級生產,從而為濾食性動物提供了餌料基礎。基本情況 詳細說明:熱泉噴出的海水含有...
生物起源 珊瑚礁並非僅僅擁有美麗的外表以及棲息著豐富的物種。長期以來,它們一直充當著無數海洋生命的進化源泉的角色,其中甚至包括像蛤蜊和蝸牛這樣通常被科學家認為從淺海水域起源的物種。這一結論源自對化石記錄進行的新一輪調查,同時...
儘管各河口區生物的生態類型不同,但由於河口區生態環境特殊性決定了三大河口區的群落結構有共同特點:它們都可分為三種類型:(1)淡水群落;(2)鹹淡水群落;(3)海水群落。以長江口區的魚類分布為例,該區有鯉科(Cyprinidae)、鰍科(...
20世紀60年代,已積累大量世界海底生物分布的資料。70年代起,較廣泛地利用數學手段、現代化儀器研究海洋底棲生物群落中各營養層次間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轉換過程,進而研究特定海域的整個生態系統;開始計算、預測生物群落結構在環境參數改變後的...
影響這個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是風力。各類浮遊動物的垂直分布不是固定不變的,其中引起變化最大的是晝夜垂直移動(一般白天下降,夜晚上升)。根據英國F.S.羅素提出的“最適光度假說”,浮遊動物常棲息在光度對其生命活動最為合適的水層里...
②海洋生態系統調查和數學模擬。研究得較多的是上升流生態系統。系統組成 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環境兩大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又包括有眾多的要素。這些要素主要有6類:①自養生物,為生產者,主要是具有綠色素的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包括...
(3)生物群落擴散(bioticdispersal):指一個生物群落擴散到另外一個生物群落地區。也包括擴散到原來沒有占領過的地區和擴散到從前曾經占領過而後來被冰川所毀的地區。遷移 某些活動性較強的海洋動物,由於產卵、索餌、越冬等需要,進行非...
太平洋:第一大洋、大西洋:南北有海冰、印度洋:洋流逆轉、南冰洋:強風盛行、北冰洋:最小的大洋、海洋生物帶、海洋生物群落的環境因素、光合作用、壓力的影響、可溶解氣體、水的媒介作用、營養素、溫度狀況、鹽度變化等。圖書目錄 如何...
生物群特點 截至2010年12月,羅平生物群發現包括植物、肉食性魚類和大型爬行動物在內的化石2萬餘個。這個距今約2.4億年的生物群落化石豐富、個體完整和特異埋藏。羅平生物群是一個世界珍稀的三疊紀海洋生物化石庫,不僅對研究生物演化,...
淺海生物群落 淺海生物群落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定義 水深在20~60m之間淺海生活的漂泳生物群落。出處 《海洋科技名詞》。
由於海水深度的不同,水體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影響著生物種類和數量的分布,因此,海洋生態系統又可分為3個亞系統類型。海岸帶或潮間帶是海陸之間的群落交錯區,其特點是有周期性的潮汐,此帶營養物質受陸地輸入的影響而較為豐富,...
紅樹林群落是地球上最奇妙、最特殊的生物群落。紅樹林群落主要生活在以赤道為中心的熱帶及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海灘上,在海陸交界的潮間帶形成壯觀的海上森林,森林在潮起潮落的過程中經受著海水不斷的沖刷。由於海陸交界處的生存環境非常特殊...
通常認為隨著水深的增加,水生動物的數量會急劇減少,實踐證明這種規律在許多海區是存在的,但並非絕對化,相反在世界海洋的深海區有形成魚類高度集群的生物基礎。並且在深海的熱液噴口處有以化能自養細菌為初級生產者的生物群落存在,其中大...
紅樹林(Mangrove)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
因此,作為海洋生態區分的潮間帶(mediolittoral zone)範圍,是而定的。例如在岩石海岸,一般是指從作為潮下帶群落標誌生物的大形海藻繁殖的上限,到藤壺類(Balanomorpha)著生的上限這一範圍。波浪邊的露出度在中等程度的海岸,普通年...
而生物量最大的是深海熱泉生態系統,被譽為海洋中的“綠洲”。海底熱泉和化能合成生態系統的發現是20世紀生命科學和地球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之一。通常在熱液口,群落生物量和密度都很高,每年每平方米是20公斤~30公斤,通常是其它深海環境...
海底生物 海洋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不同的環境,生物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結構,以及各種群數量、個體大小、形態、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海洋生物分布的格局是與海洋環境相互作用、協調進化的。一般常按生活方式將海洋生物分為浮游生物、...
以馬尾藻為主,以及幾十種以海藻為宿主的水生生物又形成了獨特的馬尾藻生物群落。馬尾藻海的海水鹽度和溫度比較高,原因是遠離大陸而且多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之下,少雨而蒸發強;水溫偏高則是因為暖洋流的影響,著名的灣流經馬尾藻海北部...
在這些研究中,生物學的研究非常缺乏,許多是孤立的研究,僅局限于海山生態系統的某一個方面。已知海山上支持著高度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生物群落,其上的物種具有高度的地方性。海山在海洋生物地理學格局中也可能發揮重要作用。海山通常被...
如沙蠶、 光裸星蟲、管須蟹等底埋生物,埋在海底泥砂質中生活,身體呈帶狀或扁平狀,具有出露底面的水管或附肢,從海底表面獲取新鮮海水和食物;蝦蛄、海蚯蚓等穴居生物,常掘有特殊的巢穴和管道。由於泥質土中氧氣不易進入,常發生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