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利用廢水的人工濕地處理及耐鹽植物生理回響研究

海水利用廢水的人工濕地處理及耐鹽植物生理回響研究

《海水利用廢水的人工濕地處理及耐鹽植物生理回響研究》是依託浙江海洋大學,由高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水利用廢水的人工濕地處理及耐鹽植物生理回響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高鋒
  • 依託單位:浙江海洋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海水利用廢水的處理是海水直接利用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本項目以篩選耐鹽植物並構建人工濕地為基礎對此展開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目標包括:(1)植物是人工濕地的核心,為此,應根據海水利用廢水處理的需要確定評定原則和篩選範圍,再通過適應性培養、水培試驗等篩選出適合於特定地區生態環境條件的耐鹽人工濕地植物。(2)以篩選到的人工濕地植物為基礎,開發出適合于海水利用廢水處理的方法,同時研究其處理特性及機制。(3)植物在處理過程中的形態回響及生理回響既可以反映出人工濕地的處理狀態,又有助於我們揭示其耐鹽耐污的機理。形態回響研究包括對植物葉綠體、葉、根、植株等的觀察統計分析。生理回響研究通過植物組織酶活性的測定,來了解植物體內生物化學過程的變化。本項目首次將人工濕地技術套用于海水利用廢水的處理,開拓了海水利用廢水處理的新途徑,植物回響的研究為人工濕地耐鹽耐污能力的提高、工藝的革新等難題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海水利用廢水的處理是海水直接利用所必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本項目對採用人工濕地技術處理海水利用廢水及耐鹽植物的生理回響進行了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並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按照處理含鹽污水對於人工濕地植物的特殊要求,建立了耐鹽濕地植物篩選評價體系,並分別篩選到了適合於低鹽度、中鹽度和高鹽度污水人工濕地處理的耐鹽植物;(2)以篩選到的耐鹽濕地植物為基礎,開發了含海水污水的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對不同含鹽量污水的淨化效果的研究表明構建的人工濕地系統具有較好的耐鹽性能,並系統研究了水力停留時間、處理負荷等操作參數對於其處理效果的影響。(3)為了探究鹽度抑制下人工濕地處理效果發生變化的生物機制,研究確定了進水鹽度對於人工濕地基質微生物種類數量和基質酶活性的影響;1.5%及以下鹽度環境相對於淡水環境下系統內的微生物生態結構和菌群數量變化不大,當鹽度上升到2.0%時,系統內細菌、真菌、放線菌和硝化菌的數量以及基質酶活性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說明在2.0%的高鹽度環境下,人工濕地基質中微生物受到了強烈的抑制,從而導致了其對有機物及氮去除能力的下降。(4)開發了海水養殖廢水的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並研究了其處理特性。選擇鹽生紅樹植物秋茄為耐鹽濕地植物並構建人工濕地套用於循環海水養殖廢水的處理,表面水力負荷控制在0.1 m3/(m2•d)及以下時,出水懸浮物質(SS)低於10 mg/L,生化需氧量(BOD5)低於5 mg/L,達到國家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的要求,實現了海水養殖廢水的循環利用。(5)通過研究蘆葦、美人蕉、大米草等耐鹽濕地植物在不同鹽度環境下(鹽度分別為0%、0.5%、1.0%、1.5%、2.0%)生長時生理生化過程所受的影響,從形態機制和生理機制揭示了含海水廢水人工濕地處理的植物回響機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