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4-8米,胸徑6-20厘米;樹皮灰褐色;枝條粗厚,綠色,具不明顯皮孔,無毛;全株具豐富乳汁。
葉厚紙質,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稀長圓形,頂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楔形,長6-37厘米,寬2.3-7.8厘米,無毛,葉面深綠色,
葉背淺綠色;中脈和側脈在葉面扁平,在葉背凸起,側脈在葉緣前網結;
葉柄長2.5-5厘米,淺綠色,無毛。
花白色,直徑約5厘米,芳香;總花梗和
花梗綠色,無毛,具不明顯的斑點;總花梗長5-21厘米;花梗長1-2厘米;花萼裂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頂端短漸尖或鈍,長1.3-1.6厘米,寬4-7毫米,不等大,向下反卷,黃綠色,兩面無毛;
花冠筒圓筒形,上部膨大,下部縮小,長2.5-4厘米,直徑:上部7-10毫米,下部約3毫米,外面黃綠色,無毛,內面被長柔毛,喉部染紅色,具5枚被柔毛的鱗片,花冠裂片白色,背面左邊染淡紅色,倒卵狀鐮刀形,頂端具短尖頭,長1.5-2.5厘米,寬:上面1.5-2.5厘米,下面約8毫米,兩面無毛,水平張開;雄蕊著生在花冠筒喉部,
花絲短,黃色,基部肋狀凸起,花葯卵圓形,頂端具短尖,基部圓形,向內彎;無花盤;心皮2,離生,無毛,
花柱絲狀,長2.3-2.8厘米,柔弱,無毛,柱頭球形,基部環狀,頂端渾圓而2裂。核果雙生或單個,闊卵形或球形,長5-7.5厘米,直徑4-5.6厘米,頂端鈍或急尖,外果皮纖維質或木質,未成熟綠色,成熟時橙黃色;種子通常1顆。花期3-10月,果期7月至翌年4月。
近種區別
海杧果與
印度和
馬來西亞產的另一種植物
海檬樹(
Cerbera odollam Gaertn.)相混;後者的花冠白色,喉部染黃色,花冠裂片長過花冠筒;雄蕊著生在冠筒中部,二者確然有明顯的區別。
產地生境
分布於亞洲和澳大利亞熱帶地區;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南部、海南、廣西南部和台灣,以廣東、海南分布為多。生於海邊或近海邊濕潤的地方。屬海濱紅樹林沼澤植物,遠離海岸之處也可以生長。喜溫暖、潮濕,充分陽光,多生於濱海的沙灘或泥灘上,常在高潮帶或河口地段,雜生於紅樹林緣。不拘土壤。
繁殖方法
播種
採種:抬取成熟後掉在地上的果實,堆漚10天后,洗去果皮,曬乾種仁後進行乾藏。用播種或扦插繁殖苗木。
播種方法:育苗地應選擇坡度平緩、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苗床高15厘米左右,用小木板壓平基質,點播種子後,用細表土或乾淨河沙覆蓋,厚度約2-3厘米,以淋水後不露種子為宜,保持苗床濕潤,播種後約30天種子開始發芽,經50天左右發芽結束,當苗有2-3片真葉時即可上營養袋(杯)或分床種植。用表土、火燒土混合均勻作營養土裝袋。覆蓋遮光網遮蔭,種植40天后,生施1次濃度約為1%複合肥水溶液,用清水淋洗乾淨葉面肥液;培育1年苗高約50-80厘米,地徑約2厘米,可達到造林苗木規格標準。
扦插
採用成熟枝扦插育苗。扦插在春季、夏季均可進行,插前將插穗基部浸入清水中7-10天,要換水數次,保持浸水新鮮,插後可提前生根,提高成活率。如全用水插,水溫保持18-20℃,經常換水,尤易生根。
栽培技術
栽植
海杧果喜生於深厚、濕潤、疏鬆的土壤,以中下坡土層深厚的地方生長較好。栽植株行距2米×3米或2.5米×3米。可采與其他沿海樹種混交種植,裸根苗應在春季造林,營養袋苗在春夏季也可造林。若作園林綠化種植,宜採用高1.5厘米、地徑2厘米以上的苗木栽植。
撫育
造林後3年內,每年4-5月和9-10月應進行撫育各1次。撫育包括砍雜除草,並擴穴鬆土,穴施漚熟農家肥1.5千克或施複合肥0.15千克,肥料應放至離葉面最外圍滴水處左右兩側,以免傷根,影響生長,3-4年即可鬱閉成林。
主要價值
藥用:樹皮、葉、乳汁能製藥劑,有催吐、下瀉、墮胎效用,但用量需慎重,多服能致死。
生態:喜生於海邊,是一種較好的防潮樹種。適於庭園栽培觀賞或用於海岸防潮。
觀賞:樹冠美觀,葉大深綠色,花多,美麗而芳香,姿態優美,果熟鮮紅色。可作公園、道路綠化,適於湖旁周圍栽植觀賞。
植物毒性
果皮含海杧果鹼、毒性苦味素、生物鹼、氰酸,毒性強烈,人、畜誤食能致死。